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科学技术创新与大学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科研队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突击队,要快速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科研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育创新体系通过创新的教育,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它是培养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网络。教育创新体系决定着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国民创新能力,与  相似文献   

3.
曾锡琴 《职教通讯》2011,(12):53-54
随着社会对创新发展的重视,国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职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仍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状,在个性化学习基础上,探索一条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路,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教育的基本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创新教育是必要的.而且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优厚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5.
“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关键。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成,始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期“三人行”栏目围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7.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说:“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应该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它的前途是黯淡的。因此,积极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什么是创新教育它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品格,挖掘创新潜能,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理智地审视芸芸众生和国情现状,笔者以为创新有个过程,有个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创新的根本,“会爬”是“会走”“善走”之母。现不揣冒昧,谈点个人看法。一、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回顾过去,我们犯了…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持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高校主要职能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则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实力的根本所在。本文从科技创新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就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关键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因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对职业教育来说,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创新人才。在新一轮的创新大潮中,职技校要贴近时代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创新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于“基础教育”的涵义,到目前为止。至少存在两种主要的看法。一是指“国民基础教育”,即“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也包括初中教育。另一种看法则将高中教育也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甚至向下还延伸到学前教育。随着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后一种看法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无论前一种观点还是后一种看法,都强调了“基础性”这一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和本质特征,即基础教育对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作用,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和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11月以来,科技部等六部委选择了安徽、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广东、四川和辽宁等省(市)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试点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利用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各试点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安徽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安徽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安徽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发展活力和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创新,把教育创新作为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位置;以政府为主导,将教育创新政策体系作为教育创新的根本保障,强力推进教育创新;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建立推动教育创新的经费保障机制;以教育创新,尤其是大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其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政策和经验对于我国科学地制定并推行教育创新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竞赛活动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军 《高教论坛》2012,(3):74-77
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分析了其可行性,论述了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组织上、竞赛激励上、课程体系设置和与现有活动结合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创新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主要体现者。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竟争高端标准话语权,占领创新制高点;创建自主民族品牌,带动民族经济腾飞,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也逐渐展开。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于创新哲学基础上,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考察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城市内部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为系统要素,促进创新系统的优化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通过大学企业合作研发促进创新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受到了政府和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应地,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大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体制机制创新。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讨论,对亚洲国家的考察则相对匮乏。在邻国日本,国立大学在其国家科研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日本国立大学的产学合作研发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新的尝试。日本国立大学产学合作研发体制机制的最新变革及其特征,可以为中国研究型大学产学合作研发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创新能力大竞争的时代 ,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少上。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劳动者。因此 ,高职院校应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出发 ,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制订创新教育目标及进行创造性教学等多方面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根据国家创新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治理体系创新,激发其创新活力。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高其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能力,英国政府持续出台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其中,调整战略布局、加强经费支持、优化体制机制等举措,反映出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改革的新动向。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变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演进中传承与创新兼顾的特色。英国高校在为高新产业发展赋能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电子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完善,目前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开始看重企业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专业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根据就业的实际标准,从而将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围绕提高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区域创新理论分析内蒙古地区的创新能力,内蒙古地区与全国各地区相比,知识创造能力和流动能力总体上在全国属于低下水平。这两个指标与高等教育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内蒙古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求改变和提高知识创造和知识流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