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4,(5):37-37
地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根据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等。 由于大规模的地震活动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预报就成为人类减灾的重要措施。然而,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首先是地震前兆的识别和判定十分困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事实相当可靠的,连续的台站观测资料统计了地震电性前改临震突变的持续时间。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综合提取地电临震突变前兆信息的数学方法。使其有可能在几天、十几天的短临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工作者在做了大量的观测工作后总结出了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地震前兆现象.为了解释地震前兆现象,地震学家建立了一系列地震前兆模式,如苏聪的 IPE 模式、美国的 DD 模式、中国的 DC 模式及美国的包体理论等.这些模式虽然解释了部分地震前兆现象,但都是定性的解释,没有给出孕震区的异常时空图像,因此无法对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做出解释.面对大量复杂的地震前兆现象,地震学家已提出前兆的复杂性与地震类型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 近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了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地震不断,比如海地的地震、智利的地震等等,这是不是真正的玛雅人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前兆?这一系列地震与世界末日足否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胡辉  韩延本  付虹  王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98-298,261
本文介绍了天文时纬残差的定义、处理方法,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于2008-2009所测的时纬残差波动情况,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可能物理机制;文中还指出,强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现象,是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于1976年唐山地震后发现与检验的。30余年的研究实践已经表明,天文时纬残差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在人们未找到地震发生的充要条件之前,地震预测必须走前兆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之路,而天文时纬残差异常资料的加入必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读者互动     
2010年第06期赵治博读者问:近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了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地震不断.比如海地的地震、智利的地震等等,这是不是真正的玛雅人预言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前兆?这一系列地震与世界末日是否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宏年 《科教文汇》2009,(28):283-283
在地震前兆诸现象中,电磁波异常现象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地震电磁辐射机理建模,通过样本说明,震前电磁波异常是一种较客观,可能的地震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8.
韦蒂 《金秋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地壳快速运动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种自然灾害,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地震发生前兆的多个自然指标数据,可以作为预测地震发生的依据。首先选取地震前30天的12个指标,以数学方法分析地震前期的数据特征,预处理筛选出对地震敏感程度最大的6个指标,以此作为预测今后地震发生的主要指标。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震预测模型,将地震前兆数据和正常数据进行训练,在设定判别准则之后,对30天的指标数据输入判别,判别结果基本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出地震前兆数据的特征,可以对地震是否发生做出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0.
石绍先,江苏泗洪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长期从事地震预报和相关课题研究。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四届前兆、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7年6月3日阿拉善5.0级地震为研究地震,选取山丹地电阻率和兰州地电阻率各测向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SPWVD时频方法进行了时频分析研究,以此促进了时频分析在地震前兆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百害之首。为了给地震工作者和有关学者提供便捷的数据服务,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B/S框架的智能地震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具有展现地震前兆信息变化、各种统计结果图示和表格、深度挖掘地震数据的分类与聚类以及可视化等功能,为地震工作者以及有关学者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的探究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特征和震源物理关系,本文针对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5.7级地震,开展黑龙江省重力仪器观测数据变化特征及差异性的研究,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台和漠河台两个重力台站的重力同震响应特征,探讨牡丹江台重力固体潮残差异常变化的原因,对监测与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全过程及捕捉地震前兆特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6日,有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上空拍到巨大的排骨云,业余爱好者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地震云。3月21日,春暖花开的时节,南京却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于是,有些人将这些天气现象与地震联系起来,认为是地震前兆,那么——在南京上空拍到的排骨云是不是一种地震云?极端天气与大地震有联系吗?在极端天气现象中,科学家们是否能找到地震  相似文献   

15.
地震作为一种地壳运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人们对地震能否预报普遍存在争议,但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异常还是经常出现在地震的形成过程当中。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面临着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工作基础仍然薄弱,中长期的地震预报工作需要加强,中短期的预报衔接不足,对于大地震的防范意识还不足。当前关于活动断裂的方式、地震复发规律及概率预测,国内外都提出了很多理论模型,促进和完善了地震预报发展。本文以实际地震案例为例,结合地震预报的困难,分析了跨断层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震监测技术及台网规模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后,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哈尔滨地震前兆台网直摆倾斜和水位观测在区域中强地震危险区的判定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前兆台网规划测项分布更加均匀,观测手段更加齐全,增加了前兆观测信息量,提高了前兆观测信噪比,规划力争在哈尔滨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之前前兆台网能捕捉到异常信息,为哈尔滨地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级地震,分析湖北重力观测台网武汉台、黄梅台、宜昌台、十堰台、恩施台、襄樊台共6个台站的重力同震响应特征,结合地球重力固体潮等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开展湖北地区重力仪观测数据变化特征及差异性的研究,对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特征和震源物理关系,监测与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全过程有着重大意义。PET型gphone重力仪较DZW型重力仪能观测到更多的高频重力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统计了"十五"数字化以来,安徽省内所有地震前兆仪器标定结果和故障实例,深入研究了仪器标定原理。获取了使结果更优化的标定技术和标定故障排除方法,确保地震观测系统正常运行。地震前兆仪器标定系统又称检定系统,作为地震仪器重要组成部分,标定系统通常与观测系统并存。在功能上,标定系统是对观测系统的校正与检查,确保观测系统工作参数正确。长期以来,省局及台站工作人员专注于仪器观测系统正常运行及维护(赵小贺,2014),对仪器标定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形变数字仪年均值合并批处理程序可以把若干年均值数据合并到一个文件,用于形变分析。该程序以多种方式实现多年日均值与五日均值的合并,其结果作为基础性数据与《EIS2000地震前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完全兼容,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辞海》“地震坝报”一条中说,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地震分布和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条件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地震前兆现象的观测来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