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太原日报》消息,《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4月17日逝世。对于他的《百年孤独》,很多人期待看到电影版,但该书始终未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更多是马尔克斯的不情愿。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过马尔克斯,是否有兴趣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谈及此事,马尔克斯说,经纪人开价100万美金,想以高价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但《巴黎评论》将价格提到接近100万美金的时候,马尔克斯又让经纪人提价到300万美金,“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马尔克斯与日本名导黑泽明热识,他曾表示,《百年孤独》只有黑泽明能拍成电影。但随后不久,黑泽明去世,加上马尔克斯的阻止,伍年孤独》改编电影一事就此搁置。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0,(15):159-160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坛殿堂级的伟大作品,余华、莫言等众多作家都受过它的影响,语文教材也曾节选。然而,你在书店是不可能买到中文版《百年孤独》的,因为马尔克斯曾撂下狠话,称他有生之年不会将任何版权授予中国的任何一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马尔克斯绝对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威望极高的国王级人物.1982年,他凭着《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了全球读者的顶礼膜拜,也影响了当今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实力派作家,他们中许多人甚至承认,在自己的创作中曾一度情不自禁地模仿过《百年孤独》.而《百年孤独》开篇那个具有魔力的句子——“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影响了很多作家的重要长篇作品,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李锐的《旧址》、余华的《兄弟》等小说的开头,仿佛是马尔克斯的经典语式,引导他们找到了进入自己小说世界的路径.如作家莫言多次所讲:“马尔克斯就像磁铁,我们无法抗拒他的吸力,只能跟着他走.他就像一座灼热的高炉,而我们是冰块,必须要远离、摆脱,否则会被融化.所以在长达二十几年时间里,我一直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他的《百年孤独》,则是中国文学从伤痕叙事转型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首次授权的《百年孤独》终于引进出版了。自1967年以来,《百年孤独》畅销世界,版本无数,印数逾亿,马尔克斯也因此无可争议地成  相似文献   

5.
陈飞鹏 《考试周刊》2014,(66):15-15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巨著,虽然加西亚·马尔克斯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百年孤独》,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是当代文学的瑰宝,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还是马尔克斯对整个民族的思考。孤独是《百年孤独》的主题。本文着重研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奥德里亚诺·布莱迪恩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孤独人物,从他们的经历看作者要表达的孤独情节。  相似文献   

6.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顿时引起轰动。在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中,作者马尔克斯将拉丁美洲的百年动荡浓缩于虚构的布恩迪亚家族当中,文中处处可见暗含深意的神话故事、宗教典故和民间传说。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百年孤独》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7.
浅析《百年孤独》的轮回时观赵爱华一九六七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问世,使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顶峰,引起了拉丁美洲“一场文学地震”。于是,这部著作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界各地。一九八二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相似文献   

8.
1967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发表,无疑是在拉丁美洲文坛上引起了一场“地震”。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就如同《唐·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引人入胜。”1982年马尔克斯主要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现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一千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拉丁美洲兴起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界的作家与作品。其中哥仑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长篇巨著《百年孤独》,便是最杰出的代表。加西亚·马尔克斯获1982  相似文献   

10.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他以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般的世界,使拉美19世纪的历史进程如哈哈镜中的影象,夸张而真实地得以反映,体现出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中“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马尔克斯终于以他所独具的魔幻般的神奇魅力征服了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居的欧美文学界,从而和艾略特、叶芝、乔伊斯、福克纳、卡夫卡等现代寓言大师们一起推动了神话在二十世纪的诗歌与小说  相似文献   

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拉美文学史上难得的杰作,它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它的出现在拉美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1982年,因他的小说创作“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像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在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马尔克斯写道:“只有一样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在写尽了人类的永恒孤独与死亡后,2014年4月17日,他终于直面死神了。这位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葬礼在北京朝阳公园的南湖西南角,哥伦比亚驻华使馆2013年捐建的马尔克斯铜像坐落于此。他去世后的第三天,铜像前出现了几枝红玫瑰和白玫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入手,论述了魔幻现实主义三个特征:现实主义、非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鹏 《考试周刊》2009,(37):25-26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的作家,《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者娴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篇名暗示人们,拉丁美洲应团结进来。努力摆脱孤独。  相似文献   

17.
孤独导致绝望与民族的覆灭──浅析《百年孤独》主题之一余明芳多米尼亚《此刻》杂志发表文章说:“只要人类存在,人们总会谈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一九八二年在宣布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时指出:“在加西亚·马尔克斯创造的这个...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西方现代主义与古老拉美文化共同催生的文学之花,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叙事,并且都是经过陌生化处理的。多种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丰富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增强了作品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荣格心理学与文学理论的观点看,《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正是典型的原始意象,与其说它是世界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它是某种精神状态,作者通过它对苦难的拉丁美洲的历史深刻反思——人们在循环往复的苦难中艰难徘徊。马尔克斯返回到他们灵魂的故乡:集体无意识。作者的情绪记忆是形成他独特艺术个性的重要原因。《百年孤独》蕴含着无限的艺术宝藏,每个时代都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3):16-17
《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并荣获1982年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读过这部作品的人一定不会忘了马尔克斯如宇宙般宽阔浩渺的想象力所构建出的一个如神话般神奇的世界。本文从"魔幻"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百年孤独》如何将魔幻和现实巧妙地结合,从而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