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日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倾注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不论是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还是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都始终关心着《人民日报》的发展;不论是《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大政方针,还是《人民日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他都给予明确的指示;不论是《人民日报》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人民日报》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他给予的都是信任、帮助和殷切期望。《人民日报》的同志怀念他,怀念的不仅是党的领袖,也是一位党的新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人民日报》一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和朋友。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2.
13.197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奈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开幕”。4月28日刊登了邓小平4月22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阐述国际国内问题希望全国人民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着重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都是为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工作会议讲话的一条新闻作的标题。前一个标题是《光明日报》的,后一个是《人民日报》的。两个标题都没有错,但是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显然是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邓小平同志几  相似文献   

4.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创刊之际,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同志把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题赠报社,指明了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时,邓小平同志题词  相似文献   

5.
无限深情的凝聚——人民日报报道邓小平同志逝世侧记王欣2月19日,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人民日报的全体同志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投入到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报道中,发表了大量悼念文字和照片。2月20日,在一版以突出位置刊登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和大...  相似文献   

6.
陕西《延安报》记者杨捷新闻作品选集《献给延河》一书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杨捷同志多年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各种新闻作品70余万字,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写过不少重要内部参考报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与人民出版社联手合作,《邓小平文选》送上互联网 为庆贺香港回归和党的76周年生日,“七一”前夕,人民日报与人民出版社在人民日报互联网络站点上,推出《邓小平文选》,这意味着广大读者今后可以使用计算机,从互联网络上迅速、方便地读到《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出版本书汇集了丁关根、钱其琛等同志在中宣部举行的“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发言,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陆续发行。  相似文献   

8.
吴象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次年夏在抗大毕业后到八路军总部警卫团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做宣教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转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当记者、编辑。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见到刘邓首长,聆听他们的教诲。最近,他应笔者的约请,介绍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邓小平同志口述新闻稿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记者部编辑的《采访与思考》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人民日报驻地记者2002年研究问题的新闻作品,作者在每篇之后附写了采写后记,诠释采写经过。研究问题,是人民日报记者的基本功。社领导多次要求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加强调查研究,多思考、研究一些问题,努力成为研究型记者。2002年,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深入实际,扎实采访,认真研究问题,写出了一批具有真知灼见、文采斐然的报道。这些作品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采访与思考》@吉哲  相似文献   

10.
李根蒂同志是《群众日报》记者,1953年调到《人民日报》,后又调到上海《文汇报》,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他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延安时期的采访作风,处处以普通人身份出现,人们认不出他是记者。他采访容易了解到真情,写的稿子比较扎实。这一点给我的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上午一上班,就接到浙江省委办公厅发来的传真,得知我和江南合写的消息《浙江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在《人民日报》8日头版头条见报后,受到李长春同志的表扬。欣喜之后,联想到方兴未艾的《人民日报》版面改革春潮,想到社长王晨在国内记者工作会上强调的改进业务工作的要求,我在思索一个问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抓住版面改革机遇,转变新闻生产方式,发挥好耳目喉舌的作用?我自己感觉,记者站确保发稿、发行、发展质量,力争宣传报道“导向性、可读性”两翼齐飞,是第一要务。先说“可读性”。以前也知道要写普通读…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不禁回想起二十一年前亲身经历的一件事。1983年上半年,全国掀起了向新时期的活雷锋朱伯儒同志学习的热潮。当时我是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干事,参与了朱伯儒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由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记者郭超人、黄昌禄写的《胡耀邦同志视察川西北高原和陇南山区》(《人民日报》一九八五年十月九日),凝炼、朴素、而又抒情,读来亲切感人,使人既受到教育,又得到美的享受。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不辞辛苦,深入基层,关心人民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为四化大业,为中华的腾飞,而忘我工作的扎实作风。胡耀邦同志在当年长征  相似文献   

14.
夏夜沉沉,暑热蒸人。签完大样之后,多半已是丑时,顿觉一身清凉,心静如水。于是,利用半个月夜班后时间,通读了赵兴林同志主编的《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一书。书稿收集了在人民日报记者部(现改为地方部)工作过的几乎所有新老记者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与此前出版的《灿烂的星河——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堪称报道与论文合璧。两部书稿出版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或许是时间上的巧合,但确乎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3月19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从繁忙的“两会”报道中抽出身来的许中田同志,此时,恰好他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整整一周年。 记者:您是《中国记者》的特约顾问,本刊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刊登了您的简历。从中可以看出,您曾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从事过新闻出版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工作等,您认为这其中有哪些共同点?以前的经历对您做好人民日报总编辑工作有何帮助?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一年来,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6.
记者三题     
这次得了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我写点什么。推辞之后想了想,觉得不能不写。写,是对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新闻界的同志、领导的关心信任表达感谢之情。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获奖,特别要感谢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这20...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记者祝晓虎报道 当春的讯息翩跹而至,常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的人民日报70多名地方记者欣然来到北京,参加2月19日-20日举行的2001年人民日报地方记者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和丁关根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总编辑许中田,副总编辑李仁臣、梁衡等编委会成员和各部局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白克明、许中田同志在讲话中,对人民日报记者部2000年的工作、尤其是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日报记者部的整个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3日《新民晚报》报道。8月22日上午,范敬宜乘车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路上,他看到了一辆红色私家车身披一幅大红标语“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于是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小平同志,别朱无恙》。无独有偶,1998年他曾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因误了班车,打的时,的哥让他带三条市政建设方面的建议。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老记者陈勇进写的《黄河风涛》。新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在战争年代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黄河风涛》描述刘邓大军1946至1947年一年进行了九次大战役,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影响。书以真人真事进行描述,当年刘伯承、邓小平、杨勇、张霖之等我军高级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