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踪凡 《丹东师专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赋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历代赋数量巨大,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非常值得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涌现出数十部赋学专著,而龚克昌教授《中国辞赋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的出版尤其令人振奋。该书凡793千字,  相似文献   

2.
北宋悲秋辞赋,可分理性思索与骚体言志两类,反映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特定政治境遇和思想文化的潮流,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锋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5):F0003-F0003
刘培先生是近年来在辞赋研究界非常活跃的青年学者,他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宋代辞赋的文章引起学术界对宋代辞赋的关注。新近由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的刘培先生的专著《北宋初中期辞赋研究》(2004年10月,22万字)是他宋赋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的结晶。在学术著作呈泛滥之势的当今,这部著作相当出众,令人耳目一新。用一句来概括就是: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相似文献   

4.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因此,历代辞赋名篇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叶志衡 《丹东师专学报》2012,(4):F0002-F0002,F0003
唐前辞赋,尤其是楚骚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胜,在《诗经》与唐诗两个诗歌高峰之问,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与文化功能。辞赋作为中国文学最具民族特点的一种文体,对其分体研究,需要研究者能够从作品本身出发,作出符合作品实际的理论提升。浙江大学王德华教授的新著《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44万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力作,其研究视角之新颖,观点之独特,使得该著在唐前辞赋分体分类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将灾害与文学结合的研究,近年来显示出强劲的学术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李朝军教授《宋代灾害文学研究》一书,乃是古代文学领域第一本灾害文学研究的系统性专著,具有开拓性价值。主要表现在该书开古代灾害文学研究之先河,拓展了宋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在书中,作者全面把握宋代的灾害类型与文体,发掘了一批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重视灾害文学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该书对今后的灾害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文学形式。汉赋是盛世文学,这已有历史为证。当前,正是改革开放、中华复兴、和谐盛世的伟大时代,也是辞赋重放光辉的大好时机。全国已兴起了辞赋研究与创作的热潮,辞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态势和崭新的世纪风采,文著繁富、作者峰起。被誉为辞赋之都的洛阳也涌现出一批辞赋作家,谭杰是其中出名较早的佼佼者。他在辞赋的创作中,对河洛文化的继承、发展、丰富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安辞赋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辞赋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过去学术界研究赋则重在汉代大赋;研究建安文学则重于诗歌;而对建安辞赋的研究又多局限于王粲《登楼赋》和曹植《洛神赋》等单篇的鉴赏分析。全面研究建安辞赋的只有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中华书局1934年版)和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两部分类和断代文学史中的简要论述,以及褚斌杰等撰写的几篇论文。因此,还有必要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来阐述建安辞赋的杰出成就。以期促进建安文学研究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1汉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为散文和辞赋的发展。贾谊是汉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辞赋家。赋是我国古代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代都不乏佳作。战国末期楚人荀子写的《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使赋逐渐在楚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楚人刘邦在夺取政权建立汉朝后,赋便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汉人以“辞赋”并称。是就楚辞与赋的渊源关系说的。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  相似文献   

12.
王晓鹃  刘向斌 《天中学刊》2015,30(1):114-116,123
"第十一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取得重大收获。与会的中外学者就辞赋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研讨主要围绕辞赋与京都文化,地域文献中的辞赋研究,赋家及赋作的个案研究,历代赋的文献学、语言学、文体学及文化学研究,赋学理论等6个方面展开,涌现出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会议在辞赋创作与评论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3.
孙晶博士的《汉代辞赋研究》一书是一部资料宏富、视角新颖、论述精要、富有创见的学术专著。全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论述了西方学者、东亚学者有关赋的界定,然后从文体学的角度论述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了作者具有比较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较好的外语基本功和具有一定的中西文艺理论功底。下编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赋与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与汉代骚体赋的空间建构、汉赋尚奇、汉代七体赋主客称谓艺术等问题,充分显示出作者擅长从文学本位出发,从文本实际出发,在大文化背景下来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指导并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作为与韩愈并驾齐驱的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柳宗元辞赋创作也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有了新的面目:首先是辞赋创作纳入"文以明道"的理论关照;其次是辞赋文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自修教材在第二编《秦汉文学》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各增加了一章内容 ,即“汉代辞赋”和“南北朝辞赋”。[1]与以往的文学史教材相比 ,这两章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编写体例上 ,都有了不少变化 ,而且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分析 ,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一、新教材的具体变化1 .注意总结辞赋体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线索 ,内容更丰富 ,评价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更公允持平。随着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不断深入 ,辞赋作为文学史上独立的一种文体 ,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召开于泉州师范学院。文章将学者们提交的70多篇论文进行整理归纳,从赋论及文体研究、历代赋作的文本解读、文献整理、当代辞赋创作及研究和域外赋研究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辞赋创作是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与社会基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当代辞赋的创作和发展必须与传统文化的复兴相结合,走适当产业化的道路;同时,当代辞赋创作在内容上应贴近时代。形式上要一定程度地解放,以探索辞赋创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研究》是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赵耀锋先生的第一部著作,该书是作者历时八年不断进行打磨的一部力作,是自80年代文化热以来,从“历史一文化”的角度作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的又一成果。该书立足于文学本位研究,运用“以史证诗”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产生的文学背景,并从作家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几个方面分析其文学理论的形成及其诗学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以新的视角对《文心雕龙》研究所作出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望族琅邪王氏作家大多博学能文、多才多艺,善于运用辞赋的形式表现作家的艺术体验;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作家具有主动献赋、润色鸿业的赋颂意识;琅邪王氏辞赋创作具有渐趋整炼、益事妍华、丽而不淫的发展趋向。琅邪王氏的辞赋创作显示出东晋南朝时期望族心目中对辞赋文学正宗地位的重视及对辞赋文学唯美之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教学》2020,(4):F0003-F0003
本书以大文学史观为指导思想,将文学置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立体交叉的生态背景中,探讨其发展及由此形成的特质。全文按文体分为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史传文学、小说戏曲、文学思想七编,从各体文学与文化专题发展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