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纵向发展转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但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框架下,又客观必然地存在着以少数人为本和以多数人为本的两条发展路径。由于人由官和民构成,而民又有市民和农民之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切内涵,既不是以极少数官员为本,也不是以市民为本或农民为本,而是涵盖绝大多数人国民(国民=市民+农民)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以“政治变革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演变,这是对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准确把握,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谢石生 《湖北教育》2009,(2):28-29,31
一、以人为本的领导取代以物为本的领导 以物为本,对于领导来言,即以事或物为本的领导,是指在领导过程中,以事和物为出发点和中心,人尽其所有为事和物服务,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核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要以人的能力为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第二次是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转变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到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人的主体地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当前,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而且也相对于人本身。“以人民为本”直接涉及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民”是和“国家”、“执政党”、“统治者”相对应的政治范畴,是表征“民”与“官”的关系,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就是“以人民为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哲学概念的“以人为本”与政治直接统一并作为执政理念,并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而且也相对于人本身."以人民为本"直接涉及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民"是和"国家"、"执政党"、"统治者" 相对应的政治范畴,是表征"民"与"官"的关系,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就是"以人民为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哲学概念的"以人为本"与政治直接统一并作为执政理念,并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体现着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形态的"三维统一",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运用这种理论视野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已经或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传统工业化道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群体本位和以物为本走向个体自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公民社会的特点 1、公民社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的社会 公民社会就必定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并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个政治目标为本,所有的政治目标都应当是从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出发、服务于人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发展观的可比性考察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便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着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发展的取向上,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观。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本然的对立。而在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始终占据强有力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即使在哥本哈根本会议使发展观跨入“以人为中心”的新阶段之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仍然像一个徘徊不去的幽灵,继续发挥着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以物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至关重要。以物为中心的旧的发展观向以人为中心的新的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发展问题是战后出现的全球性问题,缘起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在研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工业化和现代化曾经受到过高度肯定。然而,这种发展思路是以经济人假说为基础、以物为本的思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文章认为,科学的发展观应建立在对人的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谋求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离不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事、物是管理的三大要素,在这三者之中,以人为中心,孟子曾分析过人与物的不同地位,他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的要素放在物质因素之上。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学校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观就是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效应,以人为本在高职教育中的升华就是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职教育中,实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促使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正确认知和评定其教育的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人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我们应还原师生在学校发展中应有之“本”位,摒弃“以生为本”抑或“以师为本”二元对立的学校发展观.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学校发展观。学校发展应以满足、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提高师生的素质,激发师生的潜能,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