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2.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分析固不可少,但朗读也别具功效,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朗读都有着从听觉上辨音、解词、析句的作用,特别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语感,使外国成人获得学习汉语的语言习得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朗读是汉民族学习本民族语文时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君不见,我们的祖辈从“人知初,性本善”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都是摇头晃脑。反复吟诵来悟出其意其理的。俗语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偷)”。徐世荣先生在为张颂的《朗读学》作序时写道:“朗读就是把书面上…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已经把语言积累放入单元训练之首,可见强 调的是语言积累的重要。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说话、习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所以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 一、重视朗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还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生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语言能力只能在语言活动中获取、积累和发展。只有听、说、读、写反复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过程,并合理展开这个过程。怎样重视这个“过程”呢?一是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吟诵、涵泳,语感分析不能介入太快。通过朗读,才能整体感知言语作品所表达的意蕴了然于心。吟诵,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通过吟诵,钩联和创造出新的表象,进入作者胸境,因声求气,因气悟道,品味言语优劣,获得语感。涵泳,“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揣摩,推敲,鉴赏玩索,获得语感。总之,只有反复地读,学生才能由“语表层”进入“内蕴层”,才能自悟自得,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语感。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咀嚼,切忌快速结论。品味语言,是动用生活经验与言语信息汇合成表象,去判定言语的优劣。不待学生细致咀嚼,就由教师或少数学生得出结论,让大多数学生只记住别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因此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让人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思维与美感的形成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或感悟。语感往往体现出直接、迅速的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表现为一看到文字,即在头脑中产生正确而丰富的意象层次,体会出其在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中所要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的教学要求,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注重情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感教学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什么是语感?《新华字典》中这样解释:“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章内容,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特别重视“读”,要求学生会朗读、会默读、甚至会浏览。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新课标特别反对内容分析,面面俱到,把一篇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一篇几百字的课文,翻来覆去,细嚼一两个小时,学生读书太少,听课乏味,学无所得。特别是有些教师总是担心课程的进度,怕读的时间多了,教学内容讲不完。其实,教师没有必要满堂讲,满堂问。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语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语感,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泛读、模仿等途径培养语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读式”教学的核心在“读”,朗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在某种意义上,感受胜于理解。一篇文章,让学生多读几遍,渐渐就读懂了。何况,有些文章并不难懂,用不着讲;文章中有些东西,靠讲,还不一定讲得清楚,如让学生读读,反而可以领悟得出。比如文中的“韵味”、“气势”、“笔调”、“神采”、“风格”、“兴致”等等,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一篇优秀文章,若感受不到这些东西,还很难说就有了收获。  相似文献   

14.
示范 ,又可以叫做演示 ,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 ,又是最简易、直观而有效的指导模式。我们当语言教师的 ,无不碰到这种情况 :你要学生背诵某篇课文 ,学生会脱口而出地说 :“老师 ,你先背一遍给我们听听。”你布置学生写作文 ,学生又会诚恳地说 :“老师 ,你写一篇给我们看看 ,让我们学习学习。”在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 ,学生显然不欢迎你纸上谈兵 ,而迫切希望你先作示范朗读。总之 ,我们要学生做到的 ,学生都希望老师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自己先做到 ,这可以使我们在学法指导时不致隔靴搔痒 ,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读、背诵、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极为重视朗读训练。 一、教师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 朗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教师应在“读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前,在录音朗读的辅助下,闭门练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上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挂上挂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  相似文献   

16.
“既然”与“所以”连用,常被作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看待.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算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与此教材配套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二者的连用有明确的解释,如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一个病句: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提要》是这样解说的:“这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这句偏句用‘既然’提出依据,正句说明推论出来的结果,故应将正句的.‘所以’改为‘就’,这样关联词语就搭配得当了,表意就明确了.”黄廖两位先生主编的这部教材,发行量大,影响极为深广.我们觉得只允许“既然”与“就”和“因为”与“所以”搭配.不承认“既然”与“所以”也可以配合使用,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就”在结果句中,“所以”也在结果句中,从意义上看不出二者使用上的差异.从语感上来看,很难断定“既然”与“所以”不能一起使用,何况语感常常有个性差异.另外,“既然”不只与“就”搭配,还可与“那”“那么”“当  相似文献   

17.
徐文萍 《阅读》2014,(44):11-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透过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们既看到了朗读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却又遗憾地发现,部分教师朗读指导存在着急功近利,过分追求表面热闹,指导流于形式等误区,这些朗读指导误区不仅扼杀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阻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虽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 ,但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贯彻的情况还不尽如人意 ,尤其在学科教学中常常被束之高阁 ,这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要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广大教育者的思想中扎根并自觉地化为行动 ,一定要再来审视一下“以人为本”思想的魅力。(一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 ,教育必须把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作为教育的目标 ,基础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奠基 ,教育也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 996年 ,香港提出并制定优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着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品质 ,让每个…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文教学没有“语感”一词 ,但却时时处处渗透着语感培养的精神内涵。古代语文教育中有关“语感”的问题是通过对“悟”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说明的。这种“悟”正是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语感”。而在传统语文语感培养客观上存在一些被今天的语文教育所忽视的宝贵经验 ,对今天的语文语感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古人关于“语感”的一系列阐述 ,以“传承”和“创新”的态度 ,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语文语感教学体系 ,使传统语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精髓在现实的土壤中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20.
借助朗读方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就英语学习者借助朗读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认为 :(1)朗读是一项综合训练方式 ;(2 )朗读在大脑语言机制的运行 ;(3)朗读训练的实践要点。通过实践证明 ,朗读训练缩短了从输入到吸收的距离 ,增强了语感 ,为学生言语输出的准确和流畅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