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  相似文献   

2.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3.
如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和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五彩斑斓,如我们写了一些东西想发表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上传媒等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写了诗是怎样“发表”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2.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人文士为了获得名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  相似文献   

4.
题目所标的两首诗,前一首是李白写的,后一首是杜甫写的。我觉得它们都写得很好,不愧是大诗人之作。李白的诗末二句说:“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所谓“忘机”,就是忘却机心,他和斛斯山人的“陶然”,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他们的“乐”,也不是单纯从“醉”,从酣饮中得到的,而且主要恐怕还是从“忘机”上来的。欣赏自己的“忘  相似文献   

5.
一、见到学生之后的切入调整课前,我曾问学生是否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他们回答我: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于是,在赛场外徘徊等待的十几分钟里,我决定调整原定方案,采用正面介绍李白营造情境的方式切入新课。该课的导语如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说起诗歌,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的诗人中,李白是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般光芒的丰碑。提到李白,我要给大家提三件事:诗、剑和酒。李白是“诗仙”,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诗》中写道“:李白…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执教《早发白帝城》一课,在课上她想体现新课标精神,就让学生大胆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江陵在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名字?李白有个好友叫杜甫,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杜甫有什么不同?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中重获自由时写的,他为什么被流放?他又为什么获得自由?白帝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掌故?……一连串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这位老师“镇”住了。这些问题与她设想的教学思路风马牛不相及,面对一大群听课老师,尴尬极了,于是她在课后伤…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诗要表现情感,情感是诗的灵魂。但是,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屈原与李白不一样,李白与杜甫也不一样,这在诗学上叫“诗有别趣,诗有别材”。  相似文献   

8.
大历二年,杜甫在瀼西给峡州刺史刘伯华写过一首诗——《寄刘峡州伯华使君》。郭沫若同志的《李白与杜甫》专立一章批判杜甫的“宗教信仰”,文中两次引用这首诗的“伐叛必全惩”一句来批判杜甫(参阅该书第184页、185页)。郭沫若同志忽视了唐朝官僚士人的风尚,全面地批判了杜甫的宗教信仰,并说:“他是非常虔诚的,甚至想成为彻底的禁欲主义者(‘伐叛必全惩’)。”这里,郭沫若同志把“伐叛必全惩”当作杜甫宗教迷信的典型例子来鞭挞批判,是否有道理?这牵涉到杜诗的含义、杜甫的思想,也与宋以来关  相似文献   

9.
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 ,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语言 ,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天宝三载 (公元 774年 )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从朝廷放归 ,四月途径洛阳 ,两位诗人相见。然后同赴开封商丘游历 ,次年又同游山东 ,他们俩赋诗作歌情同手足。李白 ,杜甫互写寄赠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十隐后》中说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醉眠夜共被 ,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未怀李白》《梦李白》等诗 ,…  相似文献   

10.
文本从物态层、形象层、生活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的角度,通过对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认为李白是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杜甫是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然后揭示出李白雄奇俊逸的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11.
刘非非 《考试周刊》2010,(14):28-29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他们互相之间写了不少表达友情的诗篇,尤其是杜甫写给李白的20多首诗,为历代所称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3.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因他们互赠的诗歌而千古流传。 杜甫有很多写李白的诗,而李白诗中写到杜甫的,只有四首。因为数量不对等,所以后来有人认为杜厚李薄。清人仇兆鳌是持这种看法的代表,他引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以杜集考之,其称太白及怀赠之作,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僧王梵志是一个写“打油诗”的能手。他有一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又一诗曰:“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宋代诗人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根据此二诗成二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的大诗人。两人关系密切,发现对方有了缺点,就用“打油诗”来“规劝”。杜甫曾写了一首题为《赠李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16.
一、赠答诗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们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大慰平生。杜甫在诗中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可见他们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杜甫写有《赠李白》两首,其中一首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当时李杜二人的“合影”:  相似文献   

17.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8.
“诗者,吟咏性情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这句话用在李白、杜甫二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在此,仅从一个方面来说明。李白生性豪迈恣纵,他的诗歌意象也多奇幻色彩。他特别喜欢恣意的夸饰,如他写时光的飞逝,人生的短暂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1.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2.呈示寄赠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些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如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的诗吟给杜甫听。3.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取声誉,…  相似文献   

20.
<正>“将进酒,杯莫停”“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伯虎曾说“李白能诗复能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写到“李白一斗诗百篇”。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在写给妻子的《赠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