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敬刚 《科教文汇》2020,(6):47-48,57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由于其创新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以数学建模为依托,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贯穿数学基础课教学、数学建模课教学、数学建模培训和数学建模竞赛全过程,探索和实践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荣花  李娜 《中国科技纵横》2010,(13):279-279,276
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应用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后形成的新课型,作为传统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辅助与补充,本文在对数学实验及其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做了扼要的叙述后,针对《数学实验》的开设,对其内容划分、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石伟 《科教文汇》2010,(36):95-95,123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职高数学要改变传统的、机械性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文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当前职高数学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职高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来自数学活动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李晓娜  赵姝 《科教文汇》2008,(30):108-108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作业观在创新、应用、合作互动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对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进行了尝试。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意义、范例、体会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荣  过榴晓  徐振源 《科教文汇》2008,(27):110-110
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充分利用数学实验的五大特点,从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这一视角,对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是这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黄素玲 《科教文汇》2009,(12):139-139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来自数学活动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面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欧冰  杨晶晶 《科教文汇》2009,(24):135-136
数学思维能力是多层面的,是一个正在研究、探讨中的概念。文章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论述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几个层面,初步探讨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李海霞 《知识窗》2014,(2):61-6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关系,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关键。结合教学实例,笔者谈了“导学”的一些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学才 《内江科技》2011,32(1):180-181
探索培养具有一定层次的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性人才的途径和培养模式是高职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运用数学的恩维模式、技巧和襞略来解决专业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为重点,结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点,其次从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神奇性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创设、竞赛性问题情境创设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何纪 《科教文汇》2011,(6):158-159
本文针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状况和高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否要引入数学实验,如何开展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郑玲 《科教文汇》2020,(10):120-122
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包括根据不同专业需求灵活处理现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途径与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淑华 《科教文汇》2011,(30):111-111,186
"交流"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标准》对数学能力的进一步要求,是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就是交流。  相似文献   

15.
夏智 《科教文汇》2011,(36):98-99
五年制高师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遵守课堂纪律。非认知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导向、调节、维持和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利用非认知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情感,锻造学生的学习意志,可有效地解决学习基础薄弱与学习兴趣缺乏的矛盾。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对重视非认知因素促进五年制师范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沈莎莎 《科教文汇》2011,(12):99-99,142
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课本也在不断地更新,数学新课程标准相对于原标准,它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切实运用各种手段,更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刘宁 《科教文汇》2013,(21):48-49
数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成长中和全面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问题仍然是存在的。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黄卉佳 《科教文汇》2014,(23):200-202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具,低年级学生需要依赖学具,结合具象与抽象概念来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现结合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的学具种类和使用现状,提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出科学开发学具和有效利用学具进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吴燕楠 《科教文汇》2011,(27):111-112
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学.构建有意义的课堂.赋予数学课堂立体的坐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叶莉 《科教文汇》2012,(9):118-118,126
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不仅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可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