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源与发展】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塑造,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将这类活动称为"玩泥活动"。我认为:泥塑是一种有趣的美术游戏活动,孩子们应该从中享受乐趣,沉浸在玩泥的欢乐之中。而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都以无意注意力为主,所以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较低,一般只有三五分钟,所以我必须根据幼儿们的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技能水平、兴趣、需求,以延长他们的注意力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泥塑,又称泥彩塑,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就连乡间儿童都会寻到合适的黏土,摔打揉捏出小泥人、小动物。泥塑从尺寸上可分为大型泥塑和小型泥塑。大型泥塑广泛分布于各地的寺庙、道观,如山门内威武勇猛的四大金刚、庙堂上庄严慈祥的佛祖、菩萨。  相似文献   

4.
青州龙兴寺发现佛教造像窖藏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至明初废弃。青州市博物馆对龙兴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遗址北端发现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北魏至北宋石、玉、陶、铁、木及泥塑等类佛教造像200余尊,其形象优美,雕刻精湛,为研究我国早期佛教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1976年,在甘肃玉门清泉镇火烧沟遗址中发现有二十多支陶埙,埙体多呈鱼形扁平状,均有三个按音孔(两肩各二,腹左下有一),据碳同位素14测定,为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近四千多年历史。火烧沟遗址出土陶埙,令人称火烧沟陶埙,自出土以来,火烧沟陶埙令音乐学界颇感兴趣和为之振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极具者古价值的文章,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提出,火烧沟陶埙——中国埙乐器的过渡和重要发展说,且据对火烧沟的测音得出的一系列问题与音阶发展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创意彩塑校本课程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泥塑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集绘画、泥塑、欣赏、手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美术课程。创意彩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创意彩塑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做到:创新材料技法,彰显玩泥乐趣;动脑动手合作,熟练玩泥技能;正确评价赏识,成就玩泥自信。  相似文献   

7.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璜、陶泥塑、陶祖形支架等器物饰件,其中泥塑儿童像纹面形象以及仿动物造型的特殊器皿采用多种装饰纹样及塑造手法,装饰意识十分强烈,装饰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双墩器物装饰符号中有花、蚕、猪等动植物图腾,这些装饰符号说明双墩先民对图腾崇拜从真实模拟自然过渡到身体装饰再延伸到器物装饰上,无一例外地象征着某种特殊的神秘含义,以求得图腾对于氏族的庇护。  相似文献   

8.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中规格较高,当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祭祀或礼仪用器。  相似文献   

9.
泥塑单元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国泥塑的先驱之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北省京山屈家岭遗址、山东省大汶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不少用泥巴捏成的陶猪、陶羊、陶鸡、陶鱼、陶鸟、陶人面等,高度在10厘米左右。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作品,足以证明中国泥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本单元对于泥塑的教学主要分三个板块,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尝试教学,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温查文化遗址一次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一座可追溯(sù)到至少7500年前的史前城市。从出土的一些小型塑像来看,当时的女性就已十分注重穿着打扮,也就是说5~6千年前的  相似文献   

11.
高19.6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16.5厘米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众多的氏族聚落。当时的先民们已经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定居,并开始农耕,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烧陶技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六千余处,遍及全国各地,经过科学发掘的有一百余处。发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发最早的两个重要地区。黄河中、下游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977年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七公里裴李岗又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后者经过科学家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属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年在河南中部地区,除裴李岗遗址外,密县峨沟北岗也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物。此外河北武安磁山  相似文献   

12.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在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己大量造酒,这比西方国家最早的葡萄酒要早3000多年。所以,全世界公认我国是酒的发祥地。我国酒业的历史图景,从我们民族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从那些出土的古甲骨、古陶器、古青铜器、古竹简上面,从那些古卷帙里,可以悟出和看到它的概貌和轨迹。在山东、河南等地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蛋壳陶和黑陶器中,就有斝,盉、  相似文献   

13.
陕西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存较为古老的泥塑类手工艺术之一。本文从地域渊源、寓意象征、色彩视觉心理及色调类型几方面分析泥塑的色彩运用,浅析凤翔泥塑作品的色彩精神内涵、色彩外观特征及色彩审美意蕴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考点扫描】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  相似文献   

15.
闻名中外的陶寺遗址发掘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年4月至6月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首次发现了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一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提前了近千年。 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10公里的崇山脚下,有一处震惊中外的帝尧时期的陶寺文化遗址。五十年代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78年到1982年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有计划的科学发掘,遗址在陶寺、李庄、中梁、东坡沟四个村庄之间。发掘1200多座墓葬和一些小型房基──陶窑、窑穴和灰坑,出土了陶盘、鼍鼓、特磐等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彩绘蟠龙纹陶盘…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中游典型仰韶文化发展的2000年间,有18处遗址出土约224件玉器。典型仰韶文化包含着一脉相承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三个发展阶段。距今约5900~6200年前,何家湾遗址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硬玉质生产工具。典型仰韶文化玉器流行三种造型,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包括穿孔坠形玉器,工具形有刃类玉器,及环、璜一类弧形玉器。豫北冀南地区从前仰韶时代至仰韶时代没有发现玉器,下王岗类型玉器以坠形器为主,大地湾陇东类型玉器以工具形玉器为主,大河村类型玉器以弧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历史备课小资料(10则)瓷器起源新说关于中国瓷器起源问题,学术界众说不一。有人根据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带釉尊,认为源于北方;有人依据南方出土的春秋时期几何印纹硬陶,认为源于南方;有说瓷器诞生在1600年前的晋代;还有说起源于1300年前的唐代。全国古陶...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地居江南,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太湖之中三山岛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石器200余件,说明早在一万年前太湖地区已有人类活动。从出土石器存在的情况分析,当时人们生产经济形式当以渔猎为主,采集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而建国以来在太湖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量多达100余处,分布极为广泛。其中出土稻谷的文化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桐乡县罗家角,距今时代约六、七千年;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的有上海青浦县崧泽、江苏吴县草鞋山和无锡县仙蠡墩,距今时代约五、六千年;属于良诸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湖州市钱山漾和杭州市水畈田、上海县马桥以及江苏吴县摇城、无锡市锡山公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22,(1):19-21
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泥塑作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不仅承载着创作者的思绪、情感,更能够传播民间文化与乡情,实现泥塑作品与民间艺术的质朴融通、共生相融。刘沅声作为梅州市非遗代表性传人,他的泥塑作品大多围绕着客家文化进行创作设计,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乡土文化气息、质朴性等特点。当前,泥塑作为一种风格质朴、形象特色的造型艺术,不断的被社会大众所青睐。为了更深一步促进中国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刘沅声的泥塑作品为例,探析其特色与设计思路,从而促进我国客家泥塑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一、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在制作陶碗时,我们告诉孩子,人类发现陶瓷的妙用就是从做碗开始的。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发现泥土经过火的焙烧,可以成为坚硬的物体,他们就将水和泥土调和,捏制成各种容器,经过烧制成为日用器皿。从陕西半坡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陶器多数是这种实用器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