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世界优秀男子速滑运动员500 m全程滑跑速度节奏特征,以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三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比赛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内外道滑跑速度节奏特征和个体内外道速度节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内道还是外道滑跑,运动员在第一直道、第二直道和第二弯道速度节奏具有趋同的规律性,差距主要体现在入第一弯道速度控制和出第二弯道滑跑策略选择。外道起跑第二弯道换内道整体趋势表现为降速,内道起跑第二弯道换外道整体趋势表现为保持速度。第二直道前半段普遍加速明显,后半段一般保持速度,最高速度出现在进第三直道阶段。除个别阶段外,个体内外道两次滑跑速度曲线总体趋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全程速度的稳定性和两次滑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优秀速滑运动员500m全程速度节奏问题,以个案研究法对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我国两名优秀男子运动员比赛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于凤桐滑跑内道时速度节奏控制较为合理,第一弯道和第二弯道滑跑充分利用弯道提供的有利条件实现了加速,但滑跑外道时在两个弯道表现较差。安伟江外道滑跑除第三直道降速较为明显外,其它段落滑跑较为合理,但内道滑跑时第一弯道未能实现应有加速,影响了整个全程的速度节奏分配;(2)最大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和两次滑跑的稳定性对获取优异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从本次比赛两次滑跑来看两名运动员稳定性较差;(3)弯道是节奏控制的关键区域,运动员应适当控制入弯道和出弯道速度节奏,充分利用弯道的力学优势合理加速。当速度节奏控制符合场地力学原理时运动成绩一般表现较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世界优秀女子500m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问题,以个案研究法,对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两名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李相花入第一弯道速度较快,利用弯道加速能力一般,珍妮沃夫有意控制入第一弯道速度,弯道中加速较大,入弯道速度节奏可能是影响弯道加速能力的重要因素;(2)两次滑跑的稳定性是最终决胜的关键性因素,珍妮沃夫两次滑跑成绩稳定性优于李相花;(3)两名运动员保持高速滑行的距离较长,且全程滑跑速度平稳无过大波动起伏;(4)虽然在个别环节速度节奏存在差异,但两名运动员全程速度曲线的总体趋势较一致,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5)"一拼到底"的滑跑策略可能不是一种最佳选择,适当控制进弯道速度和出弯道后稍作调整再进行直道加速,可能更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分析优秀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存在的问题,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我国女子运动员比赛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张爽全程速度节奏波动过大,影响其竞赛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邢爱华全程速度节奏较合理,但最大速度能力制约了其竞技表现;王北星具有较强的速度控制能力,但其起动加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大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全程速度节奏的合理分配及两次比赛的稳定性对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缺一不可;入一弯内道和出二弯道是节奏控制的关键区,运动员应适当控制入弯道速度和出弯道后的加速节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现场采集的短道速滑500 m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运动视频进行处理,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揭示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运动学参数特征,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台摄像机定点拍摄获取比赛录像,无须在现场放置框架,利用冰面现有文字和线段进行摄像机空间标定,利用SIMImotion解析软件得到运动员滑行轨迹的像坐标,最后通过射影变换原理获取运动员在冰面上的滑行轨迹等运动学指标。结果:数据显示在第三圈男女平均速度都达到最大,男子最大圈平均速度为14.14 m/s,女子为13.07 m/s。男女直道平均速度、弯道平均速度、入弯瞬时速度和出弯瞬时速度都在第5次达到最大值。男子直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13 m/s,女子为13.13 m/s;男子弯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70 m/s,女子为13.51 m/s;男子入弯最大瞬时速度为14.76 m/s,女子为13.66 m/s;男子出弯道最大瞬时速度为14.21 m/s,女子为13.12 m/s。起跑到第8步时,男女瞬时速度分别达到了8.39 m/s和7.63 m/s,男女步长分别达到2.98 m和2.44 m。结论:(1)利用射影变换原理完成运动员比赛滑行路线的标定,为短道速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 m滑行中弯道速度贡献大于直道,起跑爆发力对抢位战术影响较大,运动员体能情况对最后两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李宇航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4):45-45,47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优秀女子运动员500m速滑的时间特征及时间分配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女子速滑500m成绩的主要因素为0至100m直道的成绩和第2个弯道技术动作的成绩。因此,训练中重点加强运动员起速与加速技术和高速滑跑中的弯道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第12届冬运会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全能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全能前三名运动员的实力较强,全能总成绩冠军张虹在500m起跑阶段上滑行速度没有优势,后程速度耐力能力较强,在1000m比赛成绩上较为突出是夺得全能第一名的主要原因;于静和王北星在500m比赛出发时起动速度较强,在1000m比赛中后半程滑行速度上降速过大.  相似文献   

8.
全国竞走锦标赛成年女子20km竞走全程速度节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节奏是影响体能类竞速项目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成年女子20km竞走全程速度节奏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次比赛前六名选手呈现出的速度节奏是加速—调整—再加速—降速—冲刺;②年轻选手的战术选择存在较大问题,缺乏对个体竞技能力和竞赛环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③与2007年相比,目前我国成年女子20km竞走项目处于全面落后状态,集团竞争力差,次最大速度下的耐力水平急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道次、场地条件和运动水平对速度滑冰女子1000m速度节奏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2013赛季哈尔滨站速度滑冰世界杯和关国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女子1000m前后两次比赛均参加的运动员分段数据,结果认为:(1)速度滑冰女子1000m道次不同造成运动员速度节奏的明显差异,外道速度波动比内道更大;(2)速度滑冰女子l000m场地条件不同,速度节奏存在显著性差异,条件越差的比赛场地,其启动阶段加速节奏越快,600—1000m分段速度节奏越慢;(3)速度滑冰女子1000m高、低水平运动员百分速度节奏存在显著性差异,低水平运动员0—200m启动阶段相对加速节奏更快,600—1000m分段高水平运动员百分速度节奏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2022年世锦赛女子400m栏决赛前三名运动员速度、时间、步数等运动学参数,揭示现代400m跨栏技术特点,为现阶段400m栏项目的理论教学和训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期促进女子400m跨栏项目训练实践发展。结论:(1)MCLAUGGHLIN赛季最佳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建立赛季最佳成绩预测线性数学模型为:y=﹣0.6028x+1269.8。(2)在2022年尤金世锦赛上MCLAUGGHLIN发挥相对稳定,最快速度与最慢速度相差较小1.40m/s,全程跑共出现三次提速,栏间变异系数5.81,后程降速不明显,具有节奏性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均衡型选手。(3)按照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女子400m栏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起跑至第1栏,为启动加速阶段;第二阶段为高速跑阶段阶段,从第1栏到第4栏,该阶段的速度对成绩的关联系数最高,对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阶段从第7栏至第10栏,为速度下降阶段;第四阶段是第二速度产生阶段又称冲刺阶段,从第十栏至终点。(4)MCLAUGGHLIN过栏时间短于4.46s的栏数与成绩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表明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等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长和速度进行了纵向的整体性研究及横向的层次性研究。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源动力;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越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就越大;最后两步步长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横向上,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呈加速攻板状态,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上板瞬间整体呈减速状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内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与速度匹配的实效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最大速度对提高100 m成绩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最大速度是提高100m成绩的关键。然而,我国的100m成绩并未随着运动员最大速度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显著提高。为此,运用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速度值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它对100m所起的作用,我国100m成绩的提高有赖于短跑所需的各种速度能力的综合提高,而其中最为关键则是加速跑的质量(加速节奏和能达到的速度最高值)。  相似文献   

13.
短跑400m项目的速度与速度耐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富 《体育科技》2007,28(3):21-23
400m跑是典型的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通过文献资料方法,对世界记录保持者迈克尔.约翰逊及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400m跑前二名运动员和我国男子优秀400m运动员的分析研究,说明速度与速度耐力因素对400m跑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10年冬奥会周期前后的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李相花和沃尔夫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荷兰Heerenveen、哈尔滨冰上基地数字化冰场所采集的相关比赛滑跑速度信息,分析500 m项目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探讨了国内外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在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方面的差异,重点分析我国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于静在2009~2011年弯道滑跑速度特征的变化,旨在进一步认识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500 m弯道滑跑技战术特点,为深入探讨速滑短距离项目弯道技战术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第 10届冬季运动会比赛中采用现场观测、走访调查和录像分析等方法 ,对速滑短距离项目起跑、5 0 0 m后程降速和全能项目的单腿支撑能力、弯道滑行能力等 8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短距离比赛中 ,有 1/ 2运动员预备姿势不够正确 ,大部分运动员 5 0 0 m的最后 10 0 m降速明显 ,10 0 0 m与 5 0 0 m运动员得分差较大 ;全能运动员右腿支撑平衡能力、弯道滑行能力较差。据此提出了转变训练观念和进行系统训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足球运动员比赛条件下运动距离测量和运动速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专用的技、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 IM I°Scou t),对中、日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进行运动距离测量和跑速分析。结果显示,3名中国运动员全场运动距离平均为9 300 m,两名日本运动员平均运动距离为9 700 m;下半场运动员距离比上半场有所减少,中国运动员减少量高于日本运动员;从运动形式上看,“冲刺”、“快跑”两项之和占总距离的10%;运动员下半场活动范围一般比上半场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