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爱我剧"评选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打造的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及演员评选活动。此项活动旨在通过与电视观众最大程度的交流、互动,实现电视受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蜕变;同时,通过持续有序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
2012年,76集的《甄嬛传》曾让观众大呼好长,在2013年,这个数字已算平常。《隋唐英雄传》120集《、天天有喜》91集《、爱情自有天意》84集……据统计,2013年荧屏上共出现了20多部长剧,"30集以下电视剧难找,不超过60集都不好意思称长剧"。要么内容拖沓冗长,要么被刻意剪辑,比如将40集的电视剧剪成60多集,前回顾,后预告,就拉长时间。(《中国青年报》,2013年12月3日)众所周知,演员都是按集签约,剧集拉长,制作方的拍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电视剧制作方为何还甘愿冒着被观众"拍砖"或抛弃的危险,炮制一部又一部超长电视剧?一些业  相似文献   

3.
王珂 《新闻爱好者》2011,(8):153-153
中国电视剧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1998年,大型经典古装剧《水浒传》在央视黄金档一经播出,便赢得了收视开门红。从此,像电影市场的"贺岁片"一样,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各大电视台纷纷精挑细选、重磅推出一批优秀的电视剧,引来荧屏热战,“开年大剧”成为促进优秀电视剧产生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据悉,江苏、湖南、安徽、浙江、北京等卫视。自2011年起都主打“独播剧”,避免电视台之间针对同一部电视剧的恶性竞争,也避免几个频道同时播出一部剧“千台一面”的尴尬。站在观众的角度.“独播剧”的盛兴多多益善,既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作品,又可以提供更多优秀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刘徽 《声屏世界》2004,(2):42-43
在全国媒体评出的“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电视剧”中,海岩的作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名列其中。“海岩”两字的人气指数直线飙升,“海岩剧”也已成为中国电视剧中持续稳定、叫好又叫座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叫座"与"叫好"之间的差异比比皆是,总叫人困惑不已。2010年和2011年度全国电视剧收视率前40位的电视剧中,仅有《我是特种兵》《毛岸英》《解放大西南》《幸福来敲门》等11部获得第28届"飞天奖",前3位无一获奖,前10位仅3部获奖①。这个差异和2012年度喝倒彩的电影"金扫帚奖"形成奇特对称,即70%的好评节目不受观众关注,70%的热门节目获差评②。  相似文献   

7.
国内清末民国商战剧收视业绩不俗。本文选取了《新安家族》等5部清末民国商战剧作为分析样本,梳理和探究商战剧热播的深层社会文化心理,以期更好地促进电视剧与观众之间相互形塑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医疗剧迅速发展,先后产生了《医者仁心》、《心术》等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2014年,从2月《爱的妇产科》热炒到5月《产科男医生》热播,再到7月《产科医生》热议,一年之内三部聚焦"妇产科"的医疗剧不断冲击着观众眼球,也刷新着收视率纪录。然而,在一连串傲人的收视率数据之后,"妇产科三部曲"也成为普通观众、专业医生、业内专家吐槽的焦点。国产医疗剧近几年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收视率?被吐槽的背后指向的是医疗剧的哪些尴尬和不足?想要实现中国特色医疗剧的长远健康发展,还要做多少、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剧战”2011     
单文婷 《视听界》2011,(1):18-18
电视剧作为收视的重头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期,电视剧市场硝烟四起:多部电视剧每集投资逼近百万元,荧屏迎来“大剧时代”;电视剧市场“涨”声一片,各家电视台大幅提高购剧预算和推出自制剧;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开年大戏抢占荧屏;湖南卫视推出“芒果周播剧场”,国内荧屏首次迎来“周播剧”;  相似文献   

10.
刘佳 《今传媒》2014,(12):86-87
目前,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电视剧在当下依然保有巨量的观众,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一系列由山东影视集团打造的依托山东本土的"鲁剧"坚持原创,讲述好的中国故事,贴近民情民心,呈现出热爱祖国、团结内外的民族精神,为受众所喜欢。一方面,优秀的"鲁剧"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基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原创;另一方面,"鲁剧"的成功暗合了全民追逐"中国梦"的心理,符合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表达。  相似文献   

11.
引进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华 《今传媒》2011,(4):80-81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口菜饼子》的诞生,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电视剧的百花齐放,再到今天经济市场中国产电视剧的繁荣兴盛,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初级探索、学习到繁荣兴盛的过程。引进剧正是在这种过程中的初级阶段80年代引入中国的,引进剧的引入,引进了新的视角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培育了中国观众、孕育了中国电视剧人才的成长,引进剧的引入,起到了真正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条探索、学习之路,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和铺垫。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交流中心从2008年4月开始与电视剧频道联手举办了"2008我爱我剧"电视剧评选活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麾下有十个电视频道,其中有九个频道二十九个剧场在播电视剧。活动以季度为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14.
都市题材电视剧成为电视荧屏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类电视剧深受许多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女性观众.电视剧《欢乐颂》是2016年都市题材电视剧中较为突出的一部作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这部剧通过对不同类型特征的都市新女性形象进行恰当的刻画与勾勒,传达出一种欢乐、自由、向上的人生基调.本文从人物时代特征的角度对电视剧《欢乐颂》进行简要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献礼剧通常是指专门为庆祝重要纪念日而制作播出的主旋律电视剧。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制作,并于2012年9月3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的30集电视连续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就是为庆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历时四年拍摄完成的一部朝鲜族题材献礼剧,其形态特色可以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交流中心从2008年4月开始与电视剧频道联手举办了"2008我爱我剧"电视剧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都市家庭情感剧在各大电视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不少剧都叫好又叫座,在都市家庭情感剧热播的背后,除了电视剧本身精良的制作水准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呢?本文尝试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探讨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现象,这类剧集除了给观众提供了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满足了观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曝光效应让观众更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而移情现象让观众更容易入戏,伦理补偿心理使得观众在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通过了解受众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发现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具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台是靠本土新闻和电视剧起家的,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当年,城市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上被设定为“第一频道”,曾经万人空巷的《渴望》、《刑警本色》、《过把瘾》以及引进剧《血疑》、《坎坷》等无一不是在城市台播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的迅速发展,观众对电视剧的青睐早巳不再为城市台所独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电视台以电视剧资源为核心,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了“以电视剧立台”的发展策略。一个个电视剧场的诞生,一部部电视剧的热播,安徽电视台在逐步实现它最初目标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卫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魅力。经过漫长的思索过程,最终确定了打造一档以服务频道为宗旨、以靠近核心竞争力为手段、用综艺的方式来诠释“以电视剧立台”方针的、以另一种方式服务于安徽电视台的全新栏目——《剧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