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有其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架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正确的,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联系国际国内现状,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实践范畴的研究,认为实践的观点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社会有机体的辩证运动.因此,“实践”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
人的类本质是人的第一层本质。马克思肯定人具有自身的类本质并明确人的类本质在于劳动。马克思对人的类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他进一步揭示人的社会性本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观点是他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自我实现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关系.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又可作为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依据.这些观点体现了马斯洛的积极心理健康观.马斯洛的积极心理健康观对看待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观念与方法都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阐释,存在不同的观点。现代社会思潮对人的本质也有不同的看法。科学阐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以马克思早期的某些论述以偏概全;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6.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归纳出五种历史唯物主义观.哈贝马斯在哲学反思中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并试图创立基于交往行为的社会进化新理论.柯亨、罗默、埃尔斯特等人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关乎事实的科学,并尝试运用分析哲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方法基础.奥康纳、福斯特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生态唯物主义,全面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维度.詹姆逊、阿格里塔、哈维等人创造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中.鲍德里亚、拉克劳、墨菲等人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全面质疑并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系统,观点精要深刻。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系统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科学发展观作简要解构。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使现代中国人在能够生存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本从人的发展角度,论述了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社会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多种回答。有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又有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力图从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动态的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答:人是符号动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讨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同志指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只讲“物”,不讲“人”,“见物不见人”。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缺陷”,他们提出要用“人”来“重新说明”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这些同志看来,在原始社会里人的本质是完善的、美好的;后来出现了私有制,人的本质异化了;将来随着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私有制的消灭,克服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又恢复到原来的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的复归。有的同志还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简单地概括为“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并誉之曰所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我们看来,这一历史公式所体现出来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同时,这一历史公式也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