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畅敏 《西安档案》2007,(6):33-34
大家好,我叫畅敏,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可能大家会发出疑问,我、档案、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我看到“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这个演讲题目时,我也在想,我能讲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思绪良久,我才意识到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我、档案、法律就紧密地、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了。首先,我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与生俱来就建立了各种档案。其次,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应用、传播法律。最后,我是一名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一名诉讼档案的立卷人,严格依法收集、保护、建立法律档案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藏品档案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博物馆有各种业务档案,其中,藏品档案是围绕着藏品而建立的,是藏品在征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中的真实记录,从而揭示出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是藏品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它有关学科进行研究的依据。因此,  相似文献   

3.
常福民  郭继友 《记者摇篮》2004,(4):49-49,53
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的重要职能,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也是新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可读性、可听性不可缺少的手段。鞭挞社会不正之风,敢为人民鼓与呼.自然要受到读者、听众的欢迎。有人说舆论监督是违背新闻正面报道的.那么正面报道还要不要舆论监督,我认为舆论监督与正面报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节目主持人是个年轻的职业,两者之间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有.他们劳动的对象都是人,是学生或受众.他们劳动的工具也是人,教师和主持人正是以自己的形象、嗓音、表情作为工具从事工作的.正因为如此,两种职业特别重视教化功能,重视政治导向性,重视自身的示范性.两种职业都是以个人身分出现的,都是以语言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都是非角色表演,表现的是真实的本色我.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博学多识,多才多能,善于组织,机智应变,同时又讲究高尚、奉献.教师的基本功概括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演、省.这些基本素…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个好人,温和、温婉、仔细,父亲也是个好人,善良、耿直、热心,但是,两个好人未必成就一段好的婚姻,我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6.
王燕 《河北广播》2006,(C00):77-78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忙忙碌碌,但人们也比以往更加关注社会,更加关注世界,所以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依赖。面对着众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讯,如何分辨、如何选择,不仅是大众关心的,也是各个媒体最为关心的。广播、电视、报纸是我们熟知的三大传统媒体,现在网络的兴起,被人们认为是第四媒体,目前媒体之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办好、办出特色、赢的受众、赢的市场,是各个媒体不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善于摸索、认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精心撰写新闻论,正是摸索、认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办好报纸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有,评职称,虽然不能说是一个新闻同仁取得成功的惟一标志,但毕竟是事业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撰写论,特别是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新闻论,则是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或说,是一个硬碰硬的、不能含混过去的条件。因此,精心撰写新闻论,无论是对办好报纸,或对评职称、对自己成才,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构成游记的要素游记,一般由游踪、风貌、观感这三个要素组成。游踪,是指作品中记叙的具体游程,它是游记的骨骼;风貌,是指游记对象的风情状貌,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具体描述,它是游记的血肉;观感,是作者在游记过程中思想感情的跃动,是作者从美学角度对自然景色、地方...  相似文献   

9.
雷健 《新闻界》2004,(4):27-28
舆论监督是彰显党报权威性,实施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党报要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内监督,二是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  相似文献   

10.
姚旭 《新闻前哨》2007,(7):93-94
公共关系与“软实力”是当今公共关系界的一个崭新课题。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软实力”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可以说每种都有它特别的地方,有它自己的个性、特征、特点、特色、特长等,对于这些我们给它一个名义叫标志。如天空的标志是高远,地球的标志是生命,太阳的标志是光芒,月球的标志是明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让概念的旗子飞扬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胜龙先生说:“概念是一面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一种市场凝聚力和号召力。”旗是一种标志,旗是目标、方向的形象化表现。概念是一种名词,是思想、理念的存在形式,它是目标、方向的抽象化表现,因而说概念是一面旗。放眼古今中外,我看到许多概念的旗子在迎风飞舞。“科学、民主”是五四运动的旗子,“永远增长、永远领先、永远在场、永远开放、永远梦想、永远新鲜、永远专注、永远运转、永远创造”是麦格劳-希尔集团的旗子,“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精粹文化”是《读者》的旗子,“做金钱的主人”是《富爸爸穷爸…  相似文献   

13.
戴邦同志说过,新闻是姓新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的概念,它是新的,快的;一个是内容,它是新鲜的,人民关心的重要事实。”由此可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树立创新意识是何等的重要。首先要树立嗜新意识。嗜新,就是极端地喜新厌旧,对新生、新鲜、新奇的事物嗜之如命,而对旧闻、套话、陈词、滥调深恶痛绝。极端地喜新厌旧,是创新意识强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精心追逐内容是第一次出现的事物,传递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一信息”,时效上是第一个报道的,道理上是第一次阐述的……这些结合起来,就构成…  相似文献   

14.
张竞 《新闻前哨》2001,(3):12-13
电视新闻具有新闻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它还具有审美价值。因为:1、“美是生活”,电视新闻是对社会生活的及时、客观、真实的生动反映,也是对生活中美的反映,如:植物的静美、动物的健美、风景的绮丽、云霞的变幻。海洋的波涛,正义与祟高、爱情与友谊等等,即使反映的是悲剧,是丑的方面,也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东西而服务的;2、电视新闻具有的美学价值,重视了受众的审美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能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使电视新闻更有吸引力,凝聚力;3、一条电视新闻或一档新闻节目不仅能完成传递信息的功能,还能发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5.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节目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传播执政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岗位,也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健康精神生活的重要窗口,是广播电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对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知识林     
新闻稿忌带文件色彩   我时常见到文件式的稿件,开头讲形势、背景,然后是做法一、二、三,经验甲、乙、丙,意义 A、 B、 C,这样的稿件虽业务性较强,棱角分明,但略显生硬,特别是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文章没有文采,不吸引人。许多来稿虽反映的内容有报道价值,但编辑也只好放弃,这对编辑、作者来说都是很遗憾的。   写新闻稿与写文件是两码事,写文件要符合公文写作的要求,写新闻稿要体现新闻写作的特点,虽说都是写作,但写作方法不一样。   制发文件与撰写新闻稿件的目的、作用不同。发文是为了传达上级意图,贯彻方针…  相似文献   

17.
二、新闻评论的性质和特点新闻评论是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述评。短评、专栏评论、编者按和编后等的总称。它就新闻事实和舆论趋向发表意见,为党和人民“立言”。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具有教育、鼓舞、推动和批判的作用。新闻评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新闻评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宣讲性的评论,如传达、解释和阐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以及重要会议精神,节庆献辞,评赞人物,经验宣讲等厂是由论性评论,主要是透析形势,剖析问题,发表主张,释疑解惑;三是辩驳性评论,主要是讨论问题,抨…  相似文献   

18.
周家进 《青年记者》2007,(10):107-107
新形势下要做好工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维权创新、民管创新、工会自身建设创新。可以说,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是灵魂,服务民众是关键,提高执行力是重点,落实好关心群众生活、实现职工群众的愿望、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是一年报人忙。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起步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年。对于我们报业来讲,2006,是机遇、是挑战、是关键。我们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2006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某晚报记者去年曾通过模拟测试,写了一篇《你有同情心吗?——一次现场模拟测试实录》的报道,新闻界颇有异议。这几位年轻记者装扮成盲人、孕妇,去测试路人有没有爱心、同情心。电视上已见过类似的“策划”,初看挺新鲜,再一深思,这种名为采访,实为制造新闻的活动实不可取。因为那事实并没有发生,只不过是记者模拟、“制造”出来的,这怎能叫新闻?新闻应遵从事实是第一性、报道是第二性这一原则,采访不过是挖掘新闻、发现新闻的过程,绝对不能无中生有或去制造,其中的界线是可以把握住的,一种是制造、一种是挖掘。至于有人说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