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机关干部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熟练掌握驾驭文字的技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谋求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机关干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机关工作的体会,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做到“博学、多思、勤练、善积。”一、傅学。博学就是广泛涉猎和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等学科知识,利用人类一切文明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写作能力是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和文字运用技巧的综合表现,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的知…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这是作为记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新闻写作要循着事物发展规律所提供的信息,揭示主题;新闻要写得生动、鲜活、精彩,需要从新闻素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记者新闻写作的能力。一、新闻素材角度选择和主题的确定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以及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素材选择角度是指记者对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以达  相似文献   

3.
请示是机关干部最常用的体,而现实中又经常见到一些不规范的“请示”。请示要报送到上级机关,上级领导要亲自阅读与处理。因此,写好请示十分重要。写请示主要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情况下用请示,二是按照请示的具体内容拟制请示。三是遵守请示写作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党报的理论版是令读望而敬畏的圣坛,典型的像革后期拨乱反正的大块章,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头章,振聋发聩,至今叫人记忆犹新;像响当当的社论、评论员章携政策之重和领导机关之威,令读只有“政治学习”这样一种选择态度。别说普通群众,一般干部要想在理论版发一篇章也是十分难的事,普通编辑记在理论版发章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人叫“意”。提炼主题就叫“立意”或“炼意”。记者、通讯员收集好写作的素材之后,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提炼和确定所写新闻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提炼主题为什么先要提炼和确定主题?我们写新闻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篇新闻就要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就要有一个主题。另外,我们手边收集到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这些素材中理出一个头绪,由一种主导思想即主题来加以统率。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用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陈金松 《新闻导刊》2004,(6):26-27,37
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犹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篇章结构、体风格、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各个写作环节的轴心。同一个题材,听取相同的介绍,掌握相等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写作立意的特点立意就是确定文章写作的主题及其表达形态。任何类别、体裁的文章写作都有主题。其主题的提炼过程和规律也都是相通或大致相同的。但是,其主题表达的形态、规范却是不尽相同的。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新闻写作主题在表达形态、规范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侯诚 《新闻知识》2001,(1):33-33,25
有人说搞新闻工作的人知识面都比较宽,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理论上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一项基本功。同时要热爱新闻事业,熟悉新闻业务,提高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的能力。作为一名从事报纸工作的新闻干部,既要在政治上比较敏感,又要有比较高的业务水平,更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除应具备上述条件外,还要有比较“杂”的知识,要求比别人更多懂得一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东西,力争成为一个“杂家”,特别是一个适应时代的“杂家”。 “…  相似文献   

10.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讯的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一篇好的通讯稿件,必须有一个好的主题。因为,主题决定着通讯的社会价值,支配着通讯写作的全过程。所以,提炼主题在通讯写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组织思想。组织思想就是提炼主题。也就是说在采访所得的诸多事实基础上思考再思考:我要通过这些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一点什么?主题愈鲜明,愈能抓住读者。思想越深刻,社会价值越大。鲜明而深刻的主题,常常是理性的强音。《人民日报》记者段心强当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窗     
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本刊讯臧建军李永亮报道:北京军区某部党委注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去年不但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新闻书籍,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部队讲课、传经送宝,派机关干部到报社学习,并在干部夜校学习中增添新闻写作内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某仓库着力提高新闻报道人员写作能力本刊讯何良喻华钢报道:近年来,驻青藏高原某综合仓库重视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写作水平,该仓库为他们订购了《军事记…  相似文献   

13.
王志俊 《新闻三昧》2008,(10):24-25
我们在新闻报道的写作实践中,在掌握了大量素材后,首先要面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现实而具体的问题,也就是首先要确定报道的主题。每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事实描述真实新鲜,思想观点健康正确,文字表达生动新颖,可读性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它们都有一个新鲜、正确、新颖的主题。由此可见,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素材、结构、语言运用、标题制作等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王东 《大观周刊》2011,(18):223-223,22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在写作、批改之后学生会有许多写作的经验和感受,要想使这种经验和感受成为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动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评改,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善后工作”,让学生写“写后感”就是弥补作文训练这一不足的好方法,是一种分析总结写作经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时,通过全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任何一篇通讯都要有鲜明的主题,靠主题起作用,不仅在于选取事实,而且还在于通过事实说明主题,反映一定的思想意见。我们在提炼和确立通讯的主题时,要注意考虑到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时代精神,二是要符合一定时期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中心,三是要符合典型本身的实际。这三者结合得好,就能使主题正确、鲜明、集中。  相似文献   

16.
编后是编者对稿件编辑加工后所产生的联想、议论及感受等的一种表达形式,目的是深化稿件的主题,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从形式上看,编后是稿件的延伸;从内容上看,它是稿件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的升华。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编后写作的粗浅看法。 选好角度 角度是文章的切入点,写编后同样也需要选准角度,这是写好编后的关键。编者从哪个角度入手,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使文章的思想价值得到升华,这是编后写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角度选好了,主题也就自然产生了。编者可以抓住稿件中的实质性问题,直截了当地阐明编…  相似文献   

17.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项必备的基本功。述评写作有什么诀窍吗?仔细想想,诀窍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三段式或者说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哪三部分呢?第一部分,是什么。第二部分,为什么。第三部分,怎么办。非常简单,就这三部分。再复杂再不好写的述评,用三段式一套,几乎百发百中,无一例外。举个例子。去年秋天,笔者到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培训,顺便回母校复旦大学看看。校领导知道我是新闻系毕业的,说,老詹,复旦马…  相似文献   

18.
袁明 《新闻前哨》2007,(1):65-65
杂志是“杂”一些好,还是“专”一些好?我认为,既然是杂志,那就是要杂,杂志要有杂的特色。杂志要杂,但不是无章,而是杂中有理,杂中有序,所以要有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9.
军报3月30日刊登了沈阳军区某部新兵吕俊峰日记的报道。它在读者中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反响。从领导机关到基层连队,从干部到战士,从军内到军外,反响都很大。总政于永波主任看了军报3月30日关于新兵吕俊峰日记的报道后,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样的报道实在太好了。新兵的日记写得好,日记中所反映的班长、排长、连队干部、团的干部都是思想政治战线上的有心人和责任感很强的同志。沈阳军区在全区印发日记的做法好。记者们和军报抓住这个问题进行宣传很有必要。这都是贯彻江主席一定要讲政治的实际行动。军报编辑部在一周之内,就收到上千件参…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通讯的写作,涉及主题、选材、结构等问题,但人物通讯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关键在于主题是否新颖与深刻。可以说,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清代诗人王夫之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长诗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所说的“意”,是指文章的主题。主题就好比是“统帅”,一支没有统帅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当代一位知名记者在归纳他的写作经验时曾指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而好的主题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要有主题,否则下笔千言,主题模糊,就会使读者不知所云;二是只能有一个主题,就是说一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