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博物馆与文化的传递、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传递是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读。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部分人群到另一部分人群、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流动。文化的传递、传播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得以积累、交流,并不断创新、日益丰富的基础。文化的传递、传播同时也是人对文化的一种分配和享受,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对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可以说,当第一个人从第一个泥板书收藏处借出第一块泥板,将之带到另一个地点,以及用这个媒介传播新信息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开始了。流浪诗人从一个村子漫游到另一个村子,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地方的村民传到另一个地方的村民那里,也可以说是一种远程教育。印刷机的发明更多的人可以获取信息,并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最近,人们将远程教育定义为: 是一种允许学生运用电子材料或邮件在家中或其它方便的地点以及方便的时候学习,从而克服了时空障碍的教学方法。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远程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  相似文献   

3.
博客青年     
悄然间,在中国的城市里,从一个办公室到另一个办公室,从一个交际圈到另一个交际圈,博客以民间口口相传的方式迅疾地占领了城市青年们的网上空间。  相似文献   

4.
白宇 《青年记者》2016,(13):38-41
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有价值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到底需要怎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从1996年到2016年,从某市级电台的实习生到国家电台新闻广播的首席记者、评论员,我一直在问自己.答案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的变革不断刷新. 20年,一个人青春最好的时光与中国广播的发展融为一体,用自己的20年走过别人一辈子或许也难以走过的路,亲历别人一辈子或许也没机会经历的事,这是多么难得和令人兴奋.但国家电台不是用来实现自我满足的,她教会并赋予了我们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柯蓉 《出版参考》2007,(5X):32-32
目前法国以及欧洲的图书市场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处于比较停滞的状态,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大概10年左右。但也可以看到,有些种类的图书的出版还在持续增长,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口袋书。法国市场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翻译类图书在法国图书市场不断增长,尤其是近两年,从中文翻译到法文的图书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骞军 《新闻知识》2007,(9):53-54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关于人的本性的基本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来自于需要,而需要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一个低级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另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人们就是在这不断出现、不断提高的需要的推动下生活和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可能面临两种前景: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和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相似文献   

8.
出版电子化与校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人类发展史,每次的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并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就新闻出版的校对这个行业来讲,也是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据史料记载,我国校对的出现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从孔子的先祖正考父曾校对简册《颂》起源,发展到西汉时已有了校雠法。但是,古代的校对在宋代以前是属于编校合一,  相似文献   

9.
生奇志 《记者摇篮》2000,(9):30-30,29
如同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诞生、成长、成熟和衰老一样,任何产品在市场上也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广播节目也是这样,一档节目从酝酿筹备开始,到策划播出、听众认可,收听率由上升到逐渐下降,直至被新节目取代也有其内在规律。广播节目也是一种产品,从它诞生到被另一个新节目取代的过程就是广播节目的生命周期。我们所研究的广  相似文献   

10.
干旱、人少如何发展牧业?澳大利亚自然条件虽然很差,人口不少,但是,它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牧业全面发展的国家。它究竟走过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可取的经验?这是需要探索的另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开拓和发展,当然需要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仅仅这一点还不够。从澳大利亚的情况看,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地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最适合本国国情和条件的方法,以加快前进的步伐,也是十分重要的。澳大利  相似文献   

11.
安东 《报林求索》2009,(7):60-62
一个人的择偶观点,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从嫁军人为荣、嫁大款为荣,从找个贤淑的媳妇儿、找个漂亮的小妞到如今要踏踏实实找个"经济适用"的对象,一代代人择偶观点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反映的也是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有人或许会说,你这人是不是血液里有太多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否则,被那么多人视为畏途的边疆,到了你嘴里,怎么就变得那么美,那么兴味无穷?我不否认新疆至今依然比较贫困,比较落后。我也不否认作为一名除了衣兜里那杆笔,再无任何优越条件的边远省区的记者,要想采写到真正的新闻,要比其他地方的同行付出多得多的勇气和辛劳。新疆之大,人所皆知。从乌鲁木齐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采访,2000多公里的路途,坐长途班车至少需要四天时间,在过去甚至要走近十天。即使是在同一个县里,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翻越几座山、跋涉一二…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及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更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重影响就证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局部市场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到另一个看似遥远的市场。为了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每个国家在大量了解别国的同时也努力将自己推出国门。此时,各国媒体是责无旁贷的。而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全球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递信息的主动权,甚至可以和新闻工作共享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打开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14.
浅论新传媒时代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传媒时代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新闻索取的途径。1988年中国第一个交换网的建成,宣告了一个新的传媒方式的开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从BBS到虚拟社区,从博客到播客,从数字电视到手机新闻,愈来愈多的细分传媒方式不断出现,媒体之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影响着大众的信息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从海盗维京人时代开始,几千年来,丹麦就是一个贸易国家,首都哥本哈根市在丹麦文里意思是“商人的港口”,于1167年建城,已有数百年贸易历史。丹麦近年不断创造许多惊奇,竞争力大幅提升、国民平均所得高达4万美元,环境保护和设计的能力也是世界领先,还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和在全世界各地发展的中小企业。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称誉丹麦为“几乎完美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广大高校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和利用向形式多样化、学科专业化、内容综合化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优势,南京大学从1998年起将全校各院系资料室的图书期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编目、登录。随着我院院系的不断增加,中文期刊登录分发工作也由原来每年的1000多种1万多册发展到目前4000余种8万余册,分配单位也由原来的数家增至现在的30多家,工作量猛增数倍。这么大的工作量若沿用传统的卡片签到,几个人也忙不过来,现在有了计算机和汇文图书管理软件一个人就能完成。  相似文献   

17.
CIO的围城     
在城外的人想进去,在城里的人却想出去。CIO这个职业也正处在一个围城的状态。这是一个新兴群体,和任何新兴事物一样,C I O职业群体也难逃曲折多变的命运。在这个圈子里,CIO个体就如同一个个活跃的小水珠,一会儿是液态的存在着,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家企业;一会儿又蒸发成水气,  相似文献   

18.
一、创新与技术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不可能完全的,它一定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所以有时我们也说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即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几千年当中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是拥有非常深厚的创新能力。我们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创新的民族,成为今天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正因为有着内在的创新的能力。目前的国力,以我们的财力,我们所取得的重要的科技文化成果,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我个人认为,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而不…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广告在提供给我们大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给我们构造出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由他者组成的世界。人不断地在他者世界中被异化,选择恐惧症、购物狂等比比皆是,对于这个世界,本文从广告的视觉文化角度进行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骆正林 《新闻三昧》2005,(12):20-22
经济学家从拉美现象中概括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候,这个国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利益的调整,利益板块的挤压和摩擦,如果没有缓冲的地带,社会必然会卅现动荡失序。动荡的国家不会再有发展,他们只会在原有水平上转圈。目前,我国人均GDP正在达到1000美元,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的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社会进入了快速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也在不断上升。转型期的矛盾是发展带来的,任何一个选择发展的同家都无法超越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