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让我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对“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召开的热烈祝贺,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向穆青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这在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穆青同志既是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名记者,又长期担任新华社重要领导职务。从1942年在延安起,穆青同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对党的新闻事业建树很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他的新闻作品,有口皆碑,影响深远,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曾相当长时间在穆青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教  相似文献   

2.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3.
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 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其他同志表示欢迎和感谢!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今天,新华社举行穆青同志作品的首发式,并就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进行部署,这也是对穆青同志最好的纪念。 穆青同志从事新闻工作60多年,在6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宗旨,尽心竭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反映人民群  相似文献   

5.
从穆青作品看新闻人物写作(上)解放军报社杨子才编者按穆青同志是我国杰出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擅长人物通讯的写作。穆青的优秀作品,已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杨子才同志致力于研究穆青的新闻作品,探索穆青人物通讯写作带规律性的问题,写出了甚具深度的长篇论文。感...  相似文献   

6.
学习穆青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  相似文献   

7.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8.
在依然健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中,就作品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论,似乎无人能比得上穆青。他报道的焦裕禄、王铁人等英雄人物的名字,我国的成年人几乎无人不晓。穆青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贡献为人所称道。1996年10月,首都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要我出席。为了不当“闭口道士”,不发“外交辞令”,说点中肯的话,我把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作了一番研究。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却得益匪浅。穆青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这里,我只能就新闻人物写作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以穆青的作品为依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穆青同志是我们十分敬重的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领导人和名记者。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重要讲话之际,举行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总结穆青同志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肩负起新形势下党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穆青同志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进入延安鲁艺学习,1942年21岁时进入在延安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收日报》。  相似文献   

10.
穆青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过硬的现场采访作风就是其中之一。纵观他的新闻作品,字里行间显现出一条洒满汗水的艰辛的路,刻印着作者深深的脚印。 分析穆青的新闻作品,他的现场采访可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闻界,从事党的新闻工作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记者编辑为数不是很多,其中75岁高龄的穆青同志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尊敬。穆青同志以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政治热情,作为中国历史见证人、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新闻文库中一笔熠熠闪光的财富。穆青同志所写的新时期人物通讯,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2.
张方 《新闻爱好者》2008,(12):19-20
穆青是新闻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的著名记者。他曾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工作,并且完整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五个历史阶段。穆青说,“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年轻人越多越好。后继有人,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笔者在拜读穆青新闻作品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青年记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尤其在青年记者如何成才的问题上,这些期望和教导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为人民采写了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新闻作品,尤其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历史的审判》等篇章,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 那么,穆青新闻作品的巨大魅力来自何处?其中,情感因素对穆青新闻作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穆青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因素。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情感,包涵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热爱,对天下劳动大众命运的关怀,对祖国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深爱,以及对人世间一切丑恶事物、丑恶现象的嫉恨。  相似文献   

14.
在依然健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中,就作品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论,似乎无人能比得上穆青。他报道的焦裕禄、王铁人等英雄人物的名字,我国的成年人几乎无人不晓。穆青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贡献为人所称道。1996年10月,首都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要我出席。为了不当“闭口道士”,不发“外交辞令”,说点中肯的话,我把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作了一番研究。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却得益匪浅。穆青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这里,我只能就新闻人物写作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以穆青的作品为依托作些分析,供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新闻宣传战线正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向穆青同志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使广大读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本刊特刊发一组悼念穆青同志的章。  相似文献   

16.
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新闻理论,本文以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论述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实践。文章在综述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对穆青新闻思想的拓展和实践。文章最后提出要改进目前民生新闻中存在虚假新闻和新闻视觉低俗、狭隘等问题,倡议继续传承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发展积极健康的民生新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怀念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华社的老社长和新华社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对各位同志的到来,我代表新华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穆青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并将永存。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年代,正是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的成熟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以及我们党关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一代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去世的日子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他留下的一篇篇黄钟大吕般的新闻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因他的报道所唱响的一个个“典型”还不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评价的那样:“(穆青)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以自己的作品对国家、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①这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界的“旗舰”、实现“三贴近”的典型的职业记者,用他的如椽巨笔记录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对于穆青的新闻作品在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社会功能,人们可以从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访穆青     
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到上海,本刊记者访问了他。他回顾了自己的新闻生涯,道出了一条新闻工作的真谛。请看魏永征的专访《访穆青》。  相似文献   

20.
读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读者,当知这篇曾影响几代人的通讯的作者——原中央委员、原新华社社长穆青。1992年,70岁高龄的穆青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听说他马不停蹄地四出奔波采访。致力于自称是“还债”的事业。 去年11月8日至9日,穆老来襄樊采访,我这个读着他的作品成长起来的年轻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