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 我是从山中走来的,在太行山吕梁山生活过三十年,自信颇得几分山韵。 山西山多,名山也不少。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山之一的五台山,雄踞吕梁的北武当山,傲视黄河的中条山…… 以后,我又登过泰山、华山、嵩山,独独没去过黄山。朋友们说,没到过黄山,不能算真正领略到山魂山韵,不能说去过中国的名山巨岳,不能不是人生一件憾事。我觉得朋友们言之切切,于是促成此次的黄山之行。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我们得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家书的线索,有幸在包惠僧的侄外孙熊渭川家里,征集到了包惠僧写给侄儿及侄外孙的家书共88封。这些家书,年代最早的一封是1955年10月18日写给侄儿包春芳的,最后一封是1972年1月4日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其中大部分家书是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这些家书,除10封是用钢笔书写的,其他78封全部是用毛笔书写的。这些家书,时间前后跨越18年,(听熊渭川说远不止这些家书,遗失不少,他也感到很遗憾)。  相似文献   

3.
戒“心动”     
南禅创始人慧能云游至南海法性寺。一日,寺内众僧听印宗法师讲经,忽然一阵轻风掠过,佛前的刹幡晃动不已。一僧说:“幡在动”;另一僧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二人争辩不休。慧能一旁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微语轻声,众僧如醍醐灌顶皆有所悟。和尚们悟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冯相磊 《兰台世界》2016,(3):133-136
公元七世纪,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天竺和南海诸国十分盛行,并在中土求法僧的努力下而传播到中土。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诸多中土求法僧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有关系:有些求法僧主动学习了此律典,有些则试图将之翻译并弘传于中土。这为研究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唐初传入中土时的历史状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座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莲花洋上。岛上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怪石磷峋,千姿百态;银涛吞沙,沙滩宽坦;蓝天雾海,虚无缥缈,犹如瑶林仙境。山上寺庙林立,最盛时一度拥有寺庙庵堂200余处,僧尼2000余人。有人作诗说:“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尽处又遇僧。”真是见舍皆庵,遇人即僧,素有“海天佛国”之称。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普陀山上就有人居住。西汉末年梅福曾在此隐居,东晋葛洪在此炼丹,留下了不少民间故事。据《佛祖统记》载,唐大中十二年(858)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圣像,由明州乘船回国,遇大风阻拦,漂泊到普陀山,便上岸建立了山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年参与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接触不少选送的广播电视节目,随意摘出一点,可以看出粗放作品不少.有的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把江西境内的罗霄山,称为“中国所有名山大川申,罗霄山  相似文献   

7.
文选德同志说永州是一本书,这话永州人爱听,以至现在许多人都在津津乐道。说永州是一本书,无非是指永州有几座名山,几处古物,历史文化厚重。在这几座名山中,自然当以九嶷山名气最大,一有舜帝陵,二有毛泽东的诗词,一般地方不得能比。  相似文献   

8.
一、秀才作文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出典于这个故事。其含义是说即使十分聪明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尽,世上好书出不完”。在新世纪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笔者有幸读到一部出自洞庭之滨、岳麓山下的佳作——《走近科学家》。中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部记录23位世界级声誉的科学大师治学、立业、报国不凡历程的集大成之作,煌煌53万字,大量珍贵的图片、墨宝穿插其中。在作者灵慧、生动的叙说下,一个个耳熟能详、名震中外的国宝级大师向我们走来:35岁即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的杨振宁,音容宛在、高山仰止的严济慈,学贯中西、为民族中兴居功至伟的江南“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点燃绿色革命之火、身价2000亿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揭开生命之谜、奏响生命辉  相似文献   

10.
由国内一家杂志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入选“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的有西藏南迦巴瓦峰、冈仁波齐峰、新疆乔戈里峰、四川仙乃日等,而华山、庐山等“老牌”名山却不在其中。这样的评选结果似乎过于“小众化”了,缺乏科学性。先说“名山”之“名”。关心地理的人知道,这些入选的山峰的自然风光都非常之美。但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山峰都是鲜有所闻甚至闻所未闻。知名度表述的是一项事物被社会公众所知晓的程度。这种知晓程度具有客观性,由公众意识在历史积累中逐步形成。也就是说,是不是“名山”,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说…  相似文献   

11.
采访完汤传钧,我忽然想起蜀国边境上的那两个和尚: 贫僧对富僧说:我想到南海去。富僧问:凭什么去?贫僧答:一瓶一钵。富僧不以为然:我数年来欲买舟南下,仍未成行,你的条件更靠不住。一年之后,贫僧从南海返回,富僧面露愧色。这个人们熟悉的古老故事,揭示了关于成功的必然因素。简单地从外部条件推测,成功的当然应该是富僧。除了几分执著,贫僧缺少太多的东西,诸如远足所需的轻舟、足食、巨资,然而实现愿望的却恰恰是他。成功的运算公式,有时并不符合基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的"厚重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9000多家期刊中,学术类期刊占了很大比重,可以说占据期刊业的半壁江山.不可否认,众多的学术期刊对繁荣我国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是我国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但是就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而言,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就是大多数学术期刊越来越"厚重化",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尤甚.  相似文献   

13.
肖忠纯 《兰台世界》2012,(18):32-33
依据文献和考古调查,辽代辽宁地区僧官有僧录、僧政、僧判和都纲等,民间自发成立佛教邑社组织.辽宁境内华严宗、密宗、禅宗流行,著名僧人有海山大师、妙行大师等.现存辽代佛塔、石窟、经幢和佛雕像,尤以辽西和辽北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14.
陈智为 《档案时空》2006,(11):43-45
全国五岳名山、三大名楼,湖南各占一个。古往今来,三湘四水涌现了多少风流人物!怀着这样一种景仰心情,笔者有幸四次踏进“芙蓉国”,去领略她的美丽和传奇。  相似文献   

15.
杨丹 《新闻战线》2012,(4):46-47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兴起,尤其是网络博客和微博的华丽现身,报纸副刊特别是党报副刊受到不少冲击。报纸一天顶多几十个版,其中的副刊版面一般占10%左右,而网络上的各种副刊作品可以说是多得无以计数。人们想发、想看副刊作品,党报不再是主要的选择。网络  相似文献   

16.
狗的趣闻     
2006年是农历丙戌(俗称狗年)。狗年说狗,另有一番情趣。狗代主人申冤:宋代洪迈著的《夷坚志》中,记着宋高宗时,徐州太守魏彦成受理一谋财杀死老僧的案子,就靠狗破的案。城外一偏僻的庵里,住一老僧,养一犬一猫为伴。一日黄昏时,一盗贼入庵杀死老僧,尽掳其不多的钱财。僧犬尾随不  相似文献   

17.
史实失误的传记——评《情僧长恨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灵魂。当我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翻阅我国第一部以近代著名文学家苏曼殊为题材的传记文学《情僧长恨苏曼殊》(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情僧》),一书时,不禁大失所望,与精美的装帧和流畅的语言不相符的是,《情僧》表现出一种不尊重历史,任意剪辑、拼凑史料,热衷于恋情艳迹的随意性和猎奇性,史料运用上舛误之多令人瞠目,致使传主形象畸变。首先,《情僧》的作者对苏曼殊研究的状况和史料缺乏深度发掘和明晰的了解。该书所依据史料大多出自苏曼殊研究的第一阶段,即柳亚子、柳无忌父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读了一些游记散文,有写国内名山大川和人情风物的,也有写国外风光名胜和民族习俗的,其中有许多佳作,使人读后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也有不少篇章,读后使人兴味索然. 我把读过的游记散文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9.
刘晓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136-137+140
《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6月7日证实,只在加勒比海地区出没的加勒比僧海豹已灭绝,成为第一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海豹。生物学家警告,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也可能面临相似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