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菊琴 《班主任》2012,(9):68-69
正开学初,学校安排了一个一年级老师的讲座,校长特别强调这个讲座很重要,所有一年级的任课老师都要去听。我对讲座的人有点好奇,是什么大人物,能让校长这么重视?离开会时间还有五分钟,我走进会议室,见张校长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开外的老教师,依稀花白的头发,朴实的衣着,挺直的腰板,和蔼的面容,眼睛亮亮的很有神。这,就是周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听完周老师生动的讲座,一位经验丰  相似文献   

2.
孙巧贤 《辅导员》2015,(6):47-48
时下“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响彻整个教坛,各地各校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硬要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对此,我颇为困惑:高效课堂一定要讲究什么模式吗?有一种“模式”适合每一册每一课课文吗?用同一种模式真能成就高效课堂吗?直到吉春亚老师来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培训后,这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得以解决。培训讲座中,吉老师在介绍各地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教研员,时不时要给接受培训的教师做讲座,有时还要在一些业务性的会议上发言。每次讲座与发言之后,我也会做一些反思。现在想来这些讲座、发言其实就是演讲。一、演讲要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听众对同一演讲内容,兴趣绝不相同。因此,在讲座之前,我都要了解、揣摩听讲人的心理,调整演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同样是师德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下,微讲座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微创新,本文从微讲座产生的原因、微讲座的概念、特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微讲座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并从案例入手,介绍了微讲座的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概述了微讲座,然后提出了微讲座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的有效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学科学段微讲座结构;系统建构微讲座课程开发“323”模型;聚焦问题解决,具体设计微讲座主题;等等。  相似文献   

6.
老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开一个讲座。 生W(肆无忌惮地):讲什么啊? 老师(与生W对视数秒钟,忍住。转而面向大家):讲座的题目是“初、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朋友最大的爱好就是听讲座,北京各个名校的讲座从教育家、企业家、社会名人、影视界名人……不管什么类型的讲座都爱听,到毕业的时候因为太迷恋讲座的氛围而就职于一家专做高校培训市场的公司。笔者万分好奇这名家的讲座究竟有何吸引力,要说我也听过几次,无非就是从人物开始艰难曲折的成长史大笔开去,过程中的拼博奋斗不达目地不罢休的精神,到如今的胜不骄败不馁从容淡定,最后的展望未来一定是激情似火,与国家命运相连与祖国共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研员,时不时要给接受培训的教师做讲座,有时还要在一些业务性的会议上发言。每次讲座与发言之后,我也会做一些反思。现在想来这些讲座、发言其实就是演讲。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我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给大学生做心理讲座时,首先在黑板上挂上一张大白纸,然后用黑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点,问大家看到什么。在座的人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又问:“只有一个黑点吗?”大家沉吟一会儿,又纷纷说:“还是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看不见这样大的一张白纸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师培训多采用“专家讲座”或“现场课展示”两种形式。专家讲座往往理论性很强而实践针对性较弱,教师即便认同专家的理论,在实践应用时却依然不得要领;现场课虽多展示个别优秀教师的超凡技能,但受训教师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效果仍然不佳。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呢?我认为,这两种培训方式之所以效果差强人意,是由于缺乏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爱是诗     
几年前我在一次讲座里说,自己是“把工作和业余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当时听众们都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讲座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工作和爱好统一起来?我已经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孩子是我的前任主编。她说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里有个去听天文学讲座的活动,老师在班里征集想报名的同学。当时名额有限,老师又认为这个讲座更适合男生听,所以我的前任主编是费了很大努力才争取到这个机会的。但是那次的讲座给她的学习观带来了一次很大的改变。她说那次讲座,她确实有很多地方没听懂,但是她深刻地了解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徐艳 《贵州教育》2013,(7):44-46
去年,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11)——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数学班"的培训。学习时间在12月份,虽然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但有了北师大培训教师的热情欢迎、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授课上的尽心尽力,使我们在这寒天里也备感温暖。有些讲座和展示课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教学活动经验"使我警醒:教师应理解、明白什么是数学思  相似文献   

14.
据《钱江晚报》消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在一次给学生所做的文学讲座中,建议广大的学生:“要凭兴趣读书,不能完全凭功利去读书。”格非在讲座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的读书心得,他说他读每一本书,都会做读书笔记。“尽管多年之后这本书的内容我忘掉了,但只用十几分钟看看读书笔记,我就会明白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因为笔记记的是最重要的内容,看看读书笔记就等于把这本书重新翻了一遍。”他说他一直在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13,(22):5
老师: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我的高中同学。前几天,我们参加了一个关于成功学的讲座。主持讲座的老师讲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老师问我的同学":你和她是什么关系?"同学说是好朋友。老师就质问她:"你知道朋友是什么概念吗?你是否关心过她在想什  相似文献   

16.
好朋友喻意志打电话给我,说为了帮助她的研究生开阔视野,她想组织一系列讲座,定名为”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化知识系列讲座”,希望我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2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周荫昌教授的学术报告。他的讲座绽放着青春的激情,给了我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我在教学和办学方面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09,(31):39-39
5月24日,我参加广西(北流市)2009“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培训活动,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的上课与讲座,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面,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虞老师现场展示了两节课,非常精彩。他的讲座更让我受益。他不像有些专家那样大篇地讲述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个性鲜明的大学讲座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讲座制的萌芽、确立和发展与变革的历史,得出讲座制的三个主要特点:讲座制保证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水平;讲座制的权利集中,助长了权利个人化;讲座制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相似文献   

20.
易中天的讲座把历史知识与现代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独有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给人们诠释着那段历史,使昔日神圣的学术殿堂也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历史,了解历史,这不失为学术普及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