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清代是词选编撰的高峰时期,词选的兴盛表现在:编撰态度更为自觉;词选本身更为完善;各个词派都编有词选。词选兴盛的原因有多种,清代的学术背景与清人的文献存录意识是词选繁荣的根本原因;清代词与词学的发达是词选繁荣的外部原因;而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是词选繁荣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3.
词选是编选者据一定选词观念,选录部分词人词作,或加评注,或加校勘,或间而有之,并按一定顺序汇编成帙的词集.它与词总集、丛刻、词话、词谱等相关词学术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词选属于词总集范畴,但词总集不一定就是词选.某些具有一定取舍原则的词丛刻,看似具有"选"的性质,但不能视为词选.载有词作的词话、词谱,同样不能视为词选.  相似文献   

4.
唐圭璋先生一生在词选方面着力甚多,除笺注《宋词三百首》外,他还参与编选多部词选。其词选观表现出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的特点,选词注重艺术与审美相结合,贯彻从“重拙大”到“雅婉厚亮”的词学观念。作为词学文献学家,唐圭璋先生用选本批评、编选实践、指导编选实践等多种方式证明了词选的历史意义,并以对选本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传播功能等的充分挖掘丰富了词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5.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批评形态。两宋词选的编纂甚为纷繁,但长期未被纳入词学批评之列。词选与词话同样具有批评价值。两宋词选的编纂反映了两宋时期的词学批评观念。文章试图通过两宋词选的编纂来探析两宋词学观念的审美流变。  相似文献   

7.
《今词选》为陈匪石先生选辑,刊载于1916年《民国日报?艺文部》,是为“近代人选近代词”,对于近代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今词选》的编选,陈匪石参考近代词话、报刊、选本,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今词选》也充分反映了陈匪石的前期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从明清两个时期《花庵词选》的流传与接受过程中探究其词学批评价值。分析《花庵词选》在明代的流传与接受,梳理清代词学名家在选词文本的思想性、词题和选词风格的不同观点,阐明黄昇在词选本中的评点和不拘一格选词的词学批评观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特定历史时空的文化、文学及词学背景,可将明代词选的发展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从洪武元年(1368)到正德十六年(1521)共153年为第一期,这是明代选词活动的沉寂期或酝酿期;从嘉靖元年(1522)到隆庆六年(1572)约50年为第二期,这是《草堂诗馀》的各种改编、续编本流行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明代选词活动的探索期;从万历元年(1573)到崇祯十七年(1644)共约70年时间,人们泛称为晚明时期,这是明代选词活动的发展期与收获期.一方面可以说是词学发展水平决定了词选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说词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词的发展,故明代词选的选编刊行情况与明代词学的发展大致同步.晚明词选能够超越偏见而指向通博,打通宋词与明词的阻隔,合古、今为一体;打通词选与词谱的畛域,合谱、选为一体;打通正宗与别调的界限,合婉约、豪放为一体.因而,它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并对清代词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戈载《宋七家词选》是清中叶吴中词派的代表选本。通过杜文澜的笺注,在光宣年间得到广泛流传。朱祖谋等将该选奉为美善兼备的范本,并在戈载校词体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校词五法。《宋七家词选》宗尚南宋,不苟律、韵等主张对光宣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黄仲则《竹眠词》题材丰富,特色鲜明,真挚动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以真率之笔抒写不平之鸣的感怀词。爱情词也颇为人称道,具有抒情对象的模糊性与恋爱情节明晰性的特点。黄仲则词在创作风格上是豪放与婉约兼具。黄仲则词在清词和整个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山谷词     
黄庭坚的学创作活动以哲宗元祐中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创作时段,前段主要是将精力投入于诗歌的创作;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这种转换,表面上只是诗与词两种不同体之间互动的变换,在以前和同时人创作中或多或少有过表现,但象黄庭坚这样刻意为之是仅有的,势必在词的方面深深地烙上了其诗的某些特性。从内容到创作构思、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黄庭坚的诗法理论及审美理念都对其后期词的创作有所渗透表现。  相似文献   

13.
《花庵词选》与《绝妙好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升的<花庵词选>和周密的<绝妙好词>是南宋的两部重要词选.通过对两部词选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南宋词坛的主要动态.  相似文献   

14.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15.
在黄仲则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词人的真实情怀,完整地感受到词人的风格人格,几乎完全忘记了词的束缚的存在。本文以词中的狂放为总纲,分别以笑看苦难、狂放与孤高、狂放与深沉三个方面来诠释,以期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提供一个理解黄仲则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黄丕烈受乾嘉学风影响,藏、校了数十种宋人词籍,其中不仅有像宋刻《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这样的珍本秘册,还有许多重本与残本,为其校雠、补缺奠定了基础。黄丕烈以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对词籍的版本形态、源流情况等作出了精审鉴定和深入研究,并一一记录在题识当中。在校勘上,他以对校为主,不惮复校;若遇歧异,则只列不改,以存真面;他还请顾千里等高手,博采众家之长。黄丕烈对词人生平、词籍名称甚至是抄者史迹多有考订,遇无法解决者,便开列阙疑,以俟来者。黄丕烈的词籍整理活动对宋词在清代的传播以及宋词版本学、校勘学在清末成为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相杂辞”是一种民间艺形式,先秦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了人的创作。从现存作品看,“成相杂辞”主要产生在楚国东部,和黄老之学有密切关系。现存成相本,大都以格言谚语集锦为其形式,以道德教化为其内容,用赋诵的方式传播。“隐”和古代的巫史关系密切,由巫转 述的神的预言谶玉器大多是以叶韵的隐语形式表现出来了。到了战国游士和俳优手中,“隐”为纵横策士资为谈助,更成了俳优侏儒亲近讽喻劝谏国君的工具。隐语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根植于古老民族的原始化歌谣。隐语从神的警告变成人的讽喻,就和“谐”合为一体。谐语大都以人的缺陷作为嘲笑的对象,渐变为诙谐调侃的杂赋。  相似文献   

18.
北宋崇宁时期是词学发展新旧交替的时代,受党争影响,苏门词人遭遇坎坷,多受贬谪并相继离世。这样的遭遇对词人们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庭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创作了大量词作,其中,友朋唱和词显得尤为出众。在这些词中,黄庭坚表现了达观的心态和不屈的傲骨,风格清刚豪健,而艳情之词也一改往日流于浅俗之弊,显得清新婉丽。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