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爬山虎     
正一小时候,我家天井里的大植物,除了那一棵木香外,就是爬山虎了。虽说是大植物,却一点也不占空间,因为它是贴着墙生长的。爬山虎是一种多年生的爬藤植物,极易成活,我家这棵,据说就是我爸剪了一段枝条回来扦活的。到我小时候,它已有三根主干,都已长到有老人的拐杖那么粗,像长蛇般蜿蜒在南墙上。  相似文献   

2.
学校附近小区的居民楼外一片绿色,微风吹过此起彼伏,非常好看。我好奇地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爬山虎。听有的同学说爬山虎对房屋有降温的作用,他们家外墙就有爬山虎.夏天很凉爽,还可以节省电费。于是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讨论给高楼披一件“绿衣”是不是会给室内添一份凉爽。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小院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小院,一式的青砖瓦房。整个庭院的结构是一个“井”字形,中间是一个五米见方的天井。在朝西的前后二进屋子的中间有一扇厚实的木院门,不管是院内还是屋里,全是磨得很光滑而又有各种图案的青砖地面。这里,没有喧哗,老一辈都恪守着安分守己的准则;这里,没有迪斯科,没有牛仔裤。小院是这样的平静,这样的安宁。  相似文献   

4.
<正>古运河畔,文昌阁旁。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便是我家老屋——现在已成为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了。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从北方回到故乡扬州工作。从此,我有机会常常回到这个"家"看看。几十年来,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总觉着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黄昏时分,晚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洒在老旧的青砖黛瓦的院墙上,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感慨。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边缘有一幢很古老的四层楼高的房子,房子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我最喜欢的植物,这些爬山虎像吃了激素一般长得很疯,园艺工每天都要整修它们,以免它们爬上了门上的那块匾,那是一块设计得很复古的匾,匾上用花体字写着:临霖旅馆。这,就是我家,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有一个这么美丽别致的家,他们说我住的那可是城堡级别的地方,我一笑而过。如果他们知道我家里还住着一个鬼,那他们是否还会羡慕我呢?  相似文献   

6.
爬山虎     
冬天,我观察爬山虎,看着爬山虎一副残枝败叶的惨象,不免伤感起来,但一想到它春暖花开后,又会恢复往日的风采时,不免又心情开朗起来。突然一个疑问从我的脑海中冒了出来:既然爬山虎枯黄了,为什么还能牢固地趴在墙上呢?我带着疑问查阅了《中国少儿百  相似文献   

7.
求学大胆行——走进美丽的知识殿堂1997年初中毕业后,我读了如皋师范。那是一所百年老校,古朴而典雅,一进五堂,曲径通幽。满墙绿油油的爬山虎让九月热烈的阳光温柔了些许,如此优雅的环境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于是,我踩着小巷中的青砖开始了我的师范生活。  相似文献   

8.
回忆     
童立年的时光,一半是在乡下度过,一半在兰主兰城市中流逝。城里的童年,尽管也有欢笑,但远不及在乡下的有味道。乡下人的淳朴就像小溪里的水一般清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城市和谐。笑眯眯的卖糖老伯,油光满面的牛肉丸大叔;登高四望,小镇的景色一览无遗,深灰色的瓦顶犹如波浪一般;天井中有棵大树的老屋,树下嬉戏的小童……这里,就像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在乡下,我住在一间很老、很老的屋子里,听爸爸说这是爷爷年轻时劳作所住的宿舍。门前崎岖的石路,长满了外墙的青苔,几  相似文献   

9.
爬山虎     
我们的学校有一片爬山虎。它长着绿色的藤,绿油油的叶子,给我们学校带来了生机。我非常喜欢它。我想:爬山虎爬得那么高,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为了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的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可还是没有找到。我就下定决心去观察爬山虎,寻找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就来到了有爬山虎的地方仔细地观察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爬山虎绿油油的,尖梢是黄色的,粗壮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我发现它的叶子下面有一些细细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墙壁。我用手轻轻地拉了拉,它动了动,可就是拔不起来。我用力地拔,细藤断了,可小爪子还是紧紧地抓在…  相似文献   

10.
案例:<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实地观察爬山虎,能更具体地理解课文,我想技些爬山虎带到课堂上用.可我家附近没有,想到别处去找吧又很麻烦.为了省事我就偷了一次懒. 师:你们知道哪儿有爬山虎吗? 生:我知道,我家旁边就有,我家也有. 师:那你们明天摘些来让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11.
开学第一天     
5月29日 晴 我时常会回忆起我的童年,回忆起在老屋里度过的日子。 我在老屋度过了童年。老屋里住着父亲和四个叔伯几家人,因为人多,爷爷奶奶只好把厨房设在前门的过道旁,卧室则阴暗又潮湿。但他们坚持不更换,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儿孙幸福就好。那时我家住在老屋后院的桂花树旁。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一家五口生活得虽然有点清苦却也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2.
梦中的老屋     
梦中还是那幢老屋, 青砖黑瓦显得格外古朴。 雨水淋湿了蜻蜓的翅膀。 一朵牵牛钻进了木格子窗户。 老屋门前是条石板路, 记忆里总是滑滑溜溜。 浣衣的少女从门前走过, 木屐敲打着好听的节奏。  相似文献   

13.
爬山虎     
正2014年7月11日晴许多人都赞美爬山虎,包括一些名人。叶圣陶笔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把爬山虎描写得充满灵性,还称它为"绿色使者"呢。然而,我却偏偏讨厌爬山虎。那是两年前暑假里的一天,我去外婆家走亲戚,发现外婆家院子里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爬山虎长得绿油油的很旺盛,我  相似文献   

14.
告别老屋     
我的老屋,位于老道外的偏僻一隅,哈市的东北角,具体位置我说不清,但总之是一处远离闹市的乐土。虽然安静,但确实贫瘠。记得那里有一排排小平房,我住的老屋虽只有五层,但也算得上"高层"了。老屋的楼梯是室  相似文献   

15.
朱小涛 《教学随笔》2013,(12):11-13,31
古运河畔,文昌阁旁.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便是我家老屋——现在已成为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了.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从北方回到故乡扬州工作.从此,我有机会常常回到这个“家”看看.几十年来,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总觉着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黄昏时分,晚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洒在老旧的青砖黛瓦的院墙上,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感慨.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考大学,结婚生子.因此,他自称“我是扬州人”,并以此为题著文.  相似文献   

16.
光阴的故事     
老屋很老很老了好几代人从它的墙根下走过灰尘里笼着一层层故事蛛网上结着一段段传说神秘,幽远的老屋把外婆变得像她的外婆一样年迈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老屋原先是用泥垒的,后来才改用水泥和砖砌成了现在的两  相似文献   

17.
老屋     
老屋真的很老了。即使在农村,也很少有这样的屋子留下来了。听村里人讲,许多年前,老屋中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和老屋一样苍老。黄昏,老人常常搬一张椅子,在门前坐下。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轨迹运行着,老人就一天天地苍老。老屋门前有棵很大很大的树,老人就常常看着那棵树发呆。余晖透过树叶照在老人脸上,老人的表情很复杂,似乎是无奈,又似乎是绝望。除了老屋,没有人知道老人在想什么。老人似乎期待着什么,又像是一天天地熬着她剩下的日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老屋     
(一)很久以前就想去看老屋了。那时,奶奶还住在离老屋不远的那所医院里。每逢星期天,我便去看她。其实,看不看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得的是老年痴呆症。每当我站在她面前时,她便用呆呆的眼神望着我,偶尔精神好了,她还会破例问问我:“你是谁?”由于她严重的耳背,我使出浑身力气在她耳边大叫:“我是玲玲,玲玲,你想起来了吗?”然后,她会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看着我,一直地看,直到乏了,她才闭上眼睛沉沉睡去。隔壁的护工会闻声而来,问我:“认识你吗?”我摇头,他们就很奇怪地说:“咦?不对呀……平时老听她一个人嘀咕…  相似文献   

19.
吕虹 《小学语文》2007,(10):47-4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其中的第3、4、5自然段,作者以细腻地观察、细致地描写展现了饶有趣味的爬山虎的脚。教材中有一个学习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备课中,我初读课文后也打算运用这个学习提示,目的很明确:利用画一画来形象化爬山虎“爬”的动作,来趣化学生学的方式。可是顺着“画一画”的学习设计思路,我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却犯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吴题 《初中生》2017,(27):34-35
我半岁时就被送到奶奶家,直到五岁. 奶奶住的是老屋,好老好老.老屋是木板房,“地板”则是石头.老屋虽老,但很结实,现在还屹立在萋萋荒草里,只是不再是我的天堂,而是小动物们的天下. 家里包括我在内,有堂兄妹四个,而奶奶最疼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