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负面新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闻逐渐摆脱了过去"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负面新闻"多了,于是有关"负面新闻"的理论和实践困惑也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2.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①它通常包括地震、飓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社会上的对一切违背法律或伦理道德,与人类社会进步潮流逆向而动、损害人类利益的事件或现象。负面新闻信息不同于负面报道。负面新闻是那些产生了负面效应的新闻报道,而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各种"年度十大新闻"纷纷评出;"十大公安新闻"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隆重登场了,清一色的正面新闻让我充满了疑问.也许这些新闻比那些负面新闻都来得"重大、显著",采写得也比其它的好;但是提到"公安新闻",我还是首先想到去年"警察打警察"、"警贼勾结"等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听到的事情,现在一经报出,就非常引人关注,换一个角度说,采写这些新闻的难度也不会比那些正面新闻小吧?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7.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每天大量的新闻报道中,总是存在正面新闻、负面新闻,还有一些中性新闻,这些新闻都会对受众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负面新闻经常获得更多的关注。所谓负面新闻,是指能对个人或社会团体产生不利影响、带来负面社会效果的新闻,其显著特点是强调新闻的新奇与反常。国内外负面新闻盛行的表现在国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方面,人们对负面新闻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的  相似文献   

9.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0.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呈现出"扎堆儿"现象,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南京虐童事件等,由某一事件引发的对某类事件的争相报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负面新闻报道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负面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时,就应该引起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深思。本文从传者、受者、媒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负面新闻"扎堆儿"报道的原因,并对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做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传媒的一项基本职能,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有些地方政府往往根据从负面新闻引申出的伪新闻理论进行控负操作,干扰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正当行使。本文辨析了负面新闻概念的多样性,并给出了用负面题材新闻取代负面新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康化夷 《传媒》2016,(20):50-52
新闻敲诈指的是利用或假冒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身份,以负面新闻相威胁,向报道对象索要钱财或其他好处的行为,其实质是"新闻寻租",即利用公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由于民众和基层政府媒介素养的欠缺,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度较低,以及行政监管的"漏斗效应",新闻敲诈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广大县域成为新闻敲诈的多发之地.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的网络民意过度表达
  1.负面新闻及网络民意过度表达的概念。负面新闻首先就包含了人们对新闻事实性质的正负评价。负面新闻事实是“那些打破人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压抑人的自由发展,破坏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事实,即为带有负面性质的事实,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贪污腐化、环境污染等,它们都体现为反常、对抗、冲突。这些消极的事实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阻碍社会进步,必须认真对待”。①负面新闻就是说新闻事件本身是一个坏消息,一般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负面新闻指的是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战时负面新闻的传播往往会产生瓦解意志、动摇军心、离间官兵等消极作用,尤其当负面新闻被敌方掌握并加以传播时,其危害性更大。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战过程中运用新闻进行舆论宣传、心理渗透和法理争夺也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防范战时负面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于新闻策划,有些媒体甚至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一大"法宝",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立报之本,立刊之本、立台之本,几乎到了无新闻不策划的地步:正面新闻要策划,负面新闻要策划,中性新闻也要策划;小新闻要策划成大新闻,大新闻要策划成轰动新闻,似乎新闻不经策划便不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7.
<正>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一、新闻报道中引导负面新闻的重要性其实,对负面新闻的报道,给受众带来的启示,并非只有恐慌、压抑等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8.
付一枫 《新闻世界》2014,(11):170-171
近年来,负面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环境、人们的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恰当的负面新闻报道方式虽然可以启发全社会的道德大讨论,但其更容易造成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损害、对新闻当事人的不公平对待、对司法公正的僭越等多种反面效应。因而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注重负面新闻的报道方式,找准新闻切入点,以人为本,提高传者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界对负面新闻的禁忌正在逐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已经从仅供领导阅读的《内参》变为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信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负面新闻,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为此,对待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努力让负面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负面新闻的采写和发表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一、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的覆盖四个版面,搞成彻头彻尾的阴暗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相似文献   

20.
高杨 《新闻世界》2009,(6):120-121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在关于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也有了较大进步。然而,目前我国负面新闻信息传播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新闻立法,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