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春环 《江西教育》2002,(24):30-30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其中的教学片段为: 师:(分别用“沙粒”、“小纸片”从空中洒下,让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后填空。 (CAI显示:沙粒从空中_下来,小纸片从空中_下来。) (生在横线上都填“落”,师板书“落”) 师:请快速查字典,“飘”和“落”是什么意思,联系刚才的观察想一想“飘”和“落”有什么不同?(生查字典,回答:师用CAI显示:飘——随风摇动;飞扬。落——从上向下掉。) 师:第二空填哪个词好?  相似文献   

2.
释空     
“空”字从穴,本义当为孔穴。《说文》:“空,窍也,从穴,工声。”段注:“今俗语所谓孔也。”《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辒、轩车。”《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空窍”即孔窍,指耳、目、口、鼻。《史记·五帝本纪》:“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司马贞索隐:“(空,)音孔。”《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颜注:“空,孔也。”空的孔  相似文献   

3.
(一)“空室”是“空房子”吗? 《订鬼》中有“独卧空室之中”一句,课本没有注释,教参译为:“单独睡在空房子里。”“空室”译为“空房子”是不合实际的。凡住人的房子,里面必定有多少东西,绝非空无一物。“空室”应译为“大房子”  相似文献   

4.
史林采英     
“天兵天将”解疑 “天兵天将”常在神话小说中出现,同时史籍文献中也有记载。比如《金史·五行志》就记载了世宗大定元年(1161)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天兵天将”的出现:“是时,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鬼神兵马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语促行者。”此所谓人们耳闻目睹的“空中”的“鬼神兵  相似文献   

5.
鸟鸣涧一、“人閒”、“人間”/“人閑”《鸟鸣涧》为王右丞《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一,有多个版本流传于世(1)。除宋蜀刻本与其它版本差异较大之外,其余版本仅于首句第二字上有异(为说明清晰,异文用繁体表示): 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人間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四部备要》校刊本《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人閑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自《四部丛刊》《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一期刊有刘毓忱同志的《漫谈“失”“空”“斩”》,“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这里想从历史到小说创作这一角度来谈谈“失”“空”“斩”。即“失”“空”“斩”的历史是什么一回事,小说又是怎样创作的?小说同历史在哪些方面是一致的,哪些方面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地方怎样化历史为小说,不一致的地方为什么那样改写。先看“失”“空”“斩”的历史。《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228)正月,“(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钲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据箕谷。(魏明)帝遣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军郿。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军)阵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刘备)既死,数  相似文献   

7.
代邮     
余光中同志: 惠赐《〈唐雎不辱使命〉注释质疑》一稿,因涉及教材问题,已转人民教育出版社备考。现就其中“徒跣”一注,谈谈我们的意见。“徒”在古汉语中,除作“步行”解外,尚可作“空”解,《吴都赋》中有“袒裼徒搏”句,意为脱下外衣,赤手空拳(与兽)搏斗。我们常说的“徒手操”是指不使用任何器械的体操。“徒手”即“空着手”。由于“徒”有“空”的意思,所以“徒步”(不乘车马)、“徒涉”(不乘船渡水)“徒歌”(没有乐  相似文献   

8.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一书,搜罗颇广,资料甚富,为深入研究梵志诗提供了方便。梵志诗校释难度较大,虽经郭在贻、项楚,蒋绍愚等十余家纠谬补缺,但问题还是不少。下面仅就笔者所见,条列若干事,藉与张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大方之家。文中悉依《校辑》题号标注,凡张氏之说皆称“校记”,拙见则标以“征按”,以示区别。无我苦空(原序) 校记:苦空:《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征按:苦、空、无常、无我,为佛教有漏果之四相,即四种烦恼。《俱舍论》卷26日: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观无量寿经》:“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其中非常、非我为无常、无我之旧译。因此“无我苦空”及“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宜标点为“无我、苦、空”及“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相似文献   

9.
李平 《当代电大》2003,(4):65-67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___的小说中,用漫画式的方式描写了许多“新派市民”形象,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 2)文学批评家___在《回忆录》中说,他在读小说《虹》时,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3)契河夫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震撼了___的心灵,于是,他用“片断的方法”,“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创作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日出》。  相似文献   

10.
①“我们这代人的前途命运,犹如一天的气候,一大早只见阳光灿烂,红霞映天,岂料转瞬间乌云密布,阴风袭人,只消抬抬眼皮便可以从木棚漏洞中和空隙处望见幽蓝的苍穹以及满天的繁星和空悬的明月。”(1992年第1期《四川文学》第42页)这一句话共有四处语病。  相似文献   

11.
牛事对对碰     
《学生电脑》2009,(10):30-30
《口袋西游》首个空中战场“天空之城”正式开启 作为《口袋西游》生日版本的亮点内容,此次天空之城的开放将让玩家首次体验到“空中自由战斗系统”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有“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之句。“云霞明灭”一直被注释为“云霞忽明忽暗”。译文也不外“越地的人谈到天姥大山,在云霞掩映下也许可以一览”(中专语文《教学参考书》);“吴越的人说到天姥山,在那忽明忽暗的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学文言文译析注译》)  相似文献   

1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课本的注释译作“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象要向东南倒下去似的”。跟“欲”字相对应的译文是“好象要”。究竟“欲”是“好象”,还是“要”?一些同志弄不清楚。查《辞海》、《词诠》、《中华大字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收录了《咏怀古迹(其三)》,该诗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书下注解把“省识”解释为“不识”,并把“省  相似文献   

15.
易芸 《西藏教育》2008,(6):18-18
古诗词用典故常见的有两种方式:明引和暗引。明引是对典实作出较为明显的概括或引述,即使有所改造,但并不晦涩,读者一看就能明白,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暗用,即引用时不露出典故的痕迹,所述之事与典实相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句中的“谢公屐”、“天鸡”两典故皆与其所虚构之想象相合。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关系,近年有机会到中学听些语文课,感到在古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解词上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尤为严重。《小石潭记》(初中语文第四册)描写鱼儿的活跃,有“皆若空游无所依”之句。有位教师把“空”字解释为“空气”,说是(鱼儿)“都像在空气中游动一样”。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16年的《新青年》上,易白沙在反孔第一枪——《孔子平议(上)》一文中就指出,孔子学说具有两面性。如果对这种两面性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孔子思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道观的矛盾。孔子在《论语》中谈天与命的地方共有四十三处,其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表示誓言、叹息,如:“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论语·雍也》,以下凡引《论语》,只用小括号标出篇名)等,没有多大意义。第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泰伯)。这里的“天”所指的近乎自然之天。第三,“天命”指具有善恶意志的精神。“道之将兴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天  相似文献   

18.
清代满族作家曹雪芹(正白旗“包衣”人)在《红楼梦》中,系统地表述了“补天”思想,另一位满族作家文康(镶红旗人)在《儿女英雄传》中,也系统地表述了另一种“补天”思想。“补天”的“天”,指的是“天理”,即封建伦理。所谓“补天”,就是“以至诚补天理”。补天不是为了毁灭天,而是为了把“天理”从汉族士大夫的矫言矫行中抢救出来,用满族的“至诚观念”加以弥补或疗救。这样,“补天”思想不属于近现代人文主义,而是古代伦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过李永璞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以下简称李文),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郭天祥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以下简称郭文).李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郭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一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一说“83天皇帝梦”)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20.
昆虫般大小的飞机在空中执行侦察飞行任务,激光武器扫落漫空飞行的导弹,智能机器人充当维和部队士兵在危险地带巡逻——这是英国《金融时报》对未来高科技战争某一场景的描绘。近年来,高科技战争成为人们谈话的时髦词汇,“信息战”、“电子战”、“网络战”、“点穴战”、“超限战”等五花八门的提法盛行。请以“未来的战争”为话题,具体描绘一出未来战争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