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夕,列强在东北展开角逐,并针对时势变化,调整对东北边疆的政策,加强了对东北的渗透及侵略活动,于此情形下,清王朝对此做出了内外两个方面的被动回应:即对外联合美国抵制日俄侵略,对内实施东北新政。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美国在20世纪初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作了系统的剖析。通过美国策划成立东三省银行,实施锦瑗铁路借款与诺克斯计划,进行币制实业借款等事件,说明美国对我东北主权的侵犯蓄谋已久。这些侵略图谋与沙俄、日本对我东北的侵略计划发生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日本将美国势力从中国东北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刘波 《考试》2010,(2):35-36
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 1.新航路开辟后,主要是葡萄牙在亚洲进行侵略。葡萄牙利用欺骗手段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沙俄侵略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6.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之后,就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整个东北,在进行政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更加明目张胆和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教育文化侵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史料《Truth》(中文名《真相》,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藉爱国知识子冒死搜集日军侵华的罪证材料,国联据此做出对九一八事变的首次定位)。认为该史料的发现,填补了日伪统治下东北民众反抗日本侵略历史的研究空白,展示了东北民众在国际上反对日本侵略的呼声。史料的曲折形成过程以及史料的客观性和实证性同东北人民武装抗争形成互补,有力地证明了东北各阶层人民合力抗日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对于移民入侵十分重视。他们把移民侵略定为日本的最高国策之一,称之为“国策移民”;他们还把移民侵略视为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杠杆,在野蛮的军事入侵之后,便继以大规模的移民入侵。最初,他们想通过移民侵略,把中国东北变成他们的“势力范围”;继之,便想通过移民侵略,力求从心理上、习惯上、风俗上“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或者“达到与日本的无国境状态”,一句话,想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尚不敢悍然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公然实施鸦片侵略政策,遂使其对中国东北的鸦片政策具有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日本对"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实行具有禁毒与纵毒二重特性的鸦片政策。禁毒为鸦片政策之表,满足了日本美化自身形象,逃避国际舆论谴责,逃脱纵毒罪名的国家目的;纵毒为鸦片政策之实,体现了日本攫取殖民利益,实现侵略扩张的国家追求。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政策之间交互作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毒化侵略实质,混淆了世人对这一政策侵略性质的判定,但也充分暴露出隐藏于其间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后,清末新军中著名爱国将领蓝天蔚为使我国东北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在东北的代表,在东北从事革命活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近代东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反对沙俄侵略东北蓝天蔚(1878——1921),字秀豪,湖北黄陂人。少年时代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刻苦认真,成绩突出。1903年湖北武备学堂资送日本留学,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在校期间,他与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士官三杰”。他们不仅学习军事知识,更关心祖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形式多种多样,移民侵略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在东北移民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近十年来在关于日本移民政策、移民数量、遗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需要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前,在奉系军阀主政中国东北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东北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同时也促进了东北金融业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化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本垄断中国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局面,同时也刺激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赵朗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5):120-12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并拥有占居民80%的农业人口,是举世闻名的谷仓之一。但在伪满统治的14年中,农业停滞不前,大量物产被日本掠夺。粮食是日本在东北掠夺的重点,这也是日本在东北侵略的重要原因。日本对东北的粮食掠夺,使东北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前夕,即一九三一年七月,我国冀南曾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这场战争,牵制了东北军的兵力,分散了东北当局的注意力,给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造成了可乘之机。这就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许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同胞们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来侵略,东北抗日义勇军由此产生。学术界关于东北义勇军的斗争分期、斗争活动、战略转移及历史地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某些领域而言,对东北义勇军的研究还存在着若干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向中国东北移民是 2 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时 4 0年 ,约移民 32万。为了给移民提供所谓的“生存”基础和条件 ,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疯狂的土地掠夺 ,多数移民成为食利地主。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的险恶目的是改变中国东北的民族构成和土地占有关系 ,最终使中国东北日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