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诡辩略论     
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制造和坚持谬误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辨护论证。它来自相对主义、绝对主义、折哀主义的思想方法。反驳诡辨,应从论题、论据、论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施展口才进行各种各样的辩论,如争论某一问题,学术性问题探讨、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以及论辩比赛等等。在各种各样的口语辩论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诡辩,或遭遇诡辩。本文拟对论辩中的诡辩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一、诡辩及其本质特征 1.什么是诡辩 从古至今,对于诡辩的定义众说纷纭。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把诡辩看成是“似是而非”的推理;黑格尔把诡辩看成是一种“从根据出发的抽象推理”;现行逻辑教科书上一般把诡辩看成是形而上学的变种、故意违反逻辑的论证、主观运用概念的灵活性等等。这些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各自的片面性。 《辞海》指出诡辩有两意,一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议论。另一指逻辑名词和似是而非的论证。诡  相似文献   

3.
诡辩是指人们故意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施展一些计谋或手法,借以歪曲事实真相,为谬论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反驳是根据一些已有的真判断来确定某个判断的虚假性的思维过程,是驳斥谬论、揭露诡辩、维护真理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马论》是公孙龙成名之作。“白马非马”的观点,至今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诡辩,有人指出是符合逻辑的命题。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白马非马”是逻辑命题的理由及其论证,进行了概括与分析,说明为诡辩辩护,也必将陷入诡辩。  相似文献   

5.
“白马非马”不是诡辩李其祥战国时期,公孙龙写了一篇《白马论》,以问答的形式反复论证“白马非马”。从那个时候起,两千多年来,“白马非马”是不是诡辩,一直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实际上,公孙龙提出的“马白非马”并不是诡辩。在现实生活中,指...  相似文献   

6.
我们很难找到诡辩的特定公式,但可以找到诡辩的某些基本特征,一般讲,诡辩有三个特征:一是强目的性的特征;二是似逻辑性的特征;三是反事实性的特征。其中,强目的性是诡辩的根本特征,它表现出强烈的辩胜欲,并且与论辩者个人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似逻辑性和反事实性是强目的性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对诡辩特征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诡辩和批驳诡辩。  相似文献   

7.
“反弹琵琶”,通俗地讲,就是唱反调,即提出与一般人相反的观点。但是,反弹琵琶不应被理解为是钻牛角尖、是诡辩,它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论《公孙龙子》思想体系的结构林恒森黑格尔在谈到古代希腊的诡辩派时这样说过,诡辩家的思想“对积极的内容和思想本身进行比较,溶解以前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把内容分解,另一方面地把这些个别性、这些特殊的观点和方面孤立起来,把它们单独地紧紧地抓住不放。”①...  相似文献   

9.
诡辩乃诡奇怪诞之论辩。诡辩者或主观随意,或歪曲混淆,或以假乱真。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真理,从事正常的社会交际活动,就必须有能力识别诡辩、揭露诡辩、驳斥诡辩。本文对常见的诡辩手法进行评析,并加以驳斥。  相似文献   

10.
<正>议论文的辩证性,涵括立论辩证性和论证辩证性两部分,立论是前提,也是根本。所谓立论,即论点。论点缺乏辩证性,甚至有误,那么论证工作将难以开展且变得徒劳无益,再高明的论证都势必沦为一种诡辩或者"诈术"。议论文的说理,是一种公共说理,而非个人自圆其说式的情绪宣泄。议论文是要通过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孟子看到了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继续孔子以来的“仁政““王道“主张,并为此与各派进行辩论.他的辩论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包含丰富的逻辑思想,但由于他的论辩主要是为他的政治、伦理主张服务的,加上儒家过分关注现实,缺乏对逻辑形式的思考,使他的论辩充满了狡辩和诡辩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一些篇章逻辑不严,存在诡辩现象,将孟子的诡辩置于论辩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归纳就会发现,孟子为了阐释自己的理论,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和穿凿附会、无类比附这两种手段与对手进行论辩。孟子的诡辩符合个人性格,同时,《孟子》处于语录体和论说体的过渡期,诡辩也是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它对从事文字工作、法律工作、经济工作的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掌握逻辑基本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作出判断,有效地进行推理,在实践中准确、恰当、有效、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批驳谬误与诡辩,提高自己的预测和决策能力,从而使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做到头脑清楚,制定计划与实施方案严密无误.但  相似文献   

14.
逻辑(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其宗旨是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正确的思维,是探寻真理的必要工具。诡辩则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其目的是歪曲和抹煞真理。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5.
诡辩是一种特殊的负面思维形式,诡辩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其中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自身的原因,随着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规则的确立,有可能克服诡辩这种负面思维现象,尽管诡辩现象还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6.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抹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7.
论诡辩     
诡辩是一种与私有制同生共存的社会现象 ,它与论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谋求私欲是诡辩产生的总的社会根源。“求胜不求真” ,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 ,受思维定势影响 ,是其强辞夺理的认识论根源。诡辩论者以情感作为明辨是非的标准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进行论辩 ,不依据事实而是凭空想象地推论 ,借助于某些人的盲目轻信以售其奸。对付诡辩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不盲目轻信。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看其有无科学的事实依据 ,是否真有道理 ,诡辩也就没有多少市场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诡辩论》,是张浩教授继 《思维发生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颇具特色的专著。作者具有思维科学研究功底,运用马克 思主义哲学原理对诡辩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在详尽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诡辩研究提出了 一些新颖独到的看法。这本新著至少有几个优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一,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多角度地、系统深入地探讨诡辩问题。张浩教授的 《诡辩论》最明显的特点,是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多角度地、系统深入探讨诡 辩问题。该书对诡辩的涵义,以及诡辩与巧辩、强辩、悖论、谬误的关…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诡辩?诡辩有哪些手法?怎样反驳诡辩?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诡辩的实质及其产生根源我们的思维要合乎逻辑,表达要合乎逻辑。如果思维和表达不合逻辑,就会产生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跨文化论证与“谱牒”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思想须说明自身与人类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有机联系。否则,“素质教育”虽有行政行为的强化,但仍难在人们思想中扎根。以往对素质教育的论证大抵有三个维度:一、理念性论证,二、跨化论证,三、学术溯源论证,其中最为薄弱和亟待加强的正是学术渊源论证。素质教育的跨化论证属横向论证,它与作为纵向论证的学术渊源论证有互补论证的作用。学术渊源论证的科学方法是察名、寻义、辨类。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与中外自然教育思想理论有在理性批判基础上涵融摄纳性的内在联系。在与素质教育思想理论有“谱牒”联系的教育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占主导地位的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中外自然教育思想理论是学术渊源性理论依据,现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属一般性的“谱牒”联系。这种认识既符合事实,又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