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乐音三要素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当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小时音调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幅越大时响度越大,振幅越小时响度越小。音色则因人而异,各种乐器的音色也各不相同。例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是指()。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一般情况下,男性声带振动比较慢,女性声带振动比较快,可见男性的音调较低,女性的音调较高。在音乐方面的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故选项A符合题意。例2下列说…  相似文献   

2.
用示波器演示音调、响度、音色孝感市朱湖高级职业中学简改生(432124)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我采用示波器作主要演示器材,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现将我的作法分述如下:器材FL2458...  相似文献   

3.
噪声面面观     
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中学的刘小强同学问:“噪声有三个要素吗?”这就是问能否用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要素来描述哭噪声,我们知道,通常人耳对频率处在20Hz至20000Hz的机械振动才有感觉,我们称它为声音,由于乐声和噪声同属声音,所以我们都可以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描述它们。  相似文献   

4.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噪声的防止,以及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它们与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相结合,可以引发很多的问题,下面结合科学探究的要素用例子的形式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刘志敏 《物理教学探讨》2009,(6):42-45,78,7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08年11月9日,“文化周末”大型文艺晚会在市中心广场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9,(6)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 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或哼唱)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地把它唱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身体无害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中的轻声唱训练沙河市赵泗水学校刘万林轻声唱是用弱音量歌唱,是一种有气息控制又不失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方法。轻声唱不同于单纯的小声唱,它包含着轻柔、甜美的童声音色。如何进行轻声唱训练呢?第一,要统一教学班的音量和音色。把原来的高度音量(ff或f)降到...  相似文献   

9.
期末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我们通常说的“男低音歌唱家”和“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响度大小(B)音色好坏(C)音调大小(D)上述三项都不对  相似文献   

10.
音调和音色是用来描述声音特征的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并使用这些知识。如我们去市场买花盆,有经验的人,常把花盆拿起来敲一敲,根据花盆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花盆的好坏;夏天我们买西瓜,把西瓜捧起来,用手拍一拍,可以根据西瓜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成熟与否。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来判断花盆好坏和西瓜的成熟的?2003年山东省一地方中考试卷和2003年江苏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卷都曾出过此题,山东省中考试卷给出的答案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而江苏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卷给出的答案是根据音调进行判断的,究竟孰是孰非? 由于初中物理对音色概念讲得很浅,学生对音色了解很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了解音色到底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的声学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问题 :人们判断碗或陶器的好坏 ,常用手敲敲 ,这是根据它所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来判断它的好坏 ?这类问题在各地的中考和全国竞赛试卷中都曾多次出现过 ,但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中有的说是“音调”,有的说是“音色”.那么 ,这到底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判断的 ?我们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其中音调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 ,频率高的音调高 ,频率低的则音调低 .而音色较复杂 ,这是因为一般物体发声时往往会有多个频率的声音同时发出 ,其中频率最低的声音叫基音 ,它的频率就决定了物体所发声音的…  相似文献   

12.
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音色的区别是本部分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将二者混淆.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王丹 《山东教育》2005,(23):126-127
语言本身包含了节奏、音调、音色、强弱等音乐元素,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瑞典等都流行从语言人手,引领宝贝进入音乐的殿堂,只要目标适宜,材料适宜,3岁内的小宝贝一样可以在语言与音乐之间游刃有余。语言的语音(高低音调)、语气和音色都与音乐相通,语言不仅能表达宝贝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宝贝的情感,并且包含了节奏、音调、音色、强弱等音乐元素。所以,由语言进入音乐是一种很新颖又很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编者:进入本单元,出现许多相似的物理概念,易于混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也增加了你得到训练的机会。对越是相近的物理概念而能看清其相异点,越宝贵,关键在透过相近的表面,认识实质。例如,你能区别下列这些慨念吗?1.音调和响度;2.音色和音调;3.蒸发和沸腾;4升华和凝华.请认真阅读本文论述的知识要点,它可以帮助你认清许多相近概念的相异点.一、知识要点(一)声现象1.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返运动叫做振动.例如挂钟钟摆的摆动;风吹树枝的上下摇动等都是振动.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物体在1…  相似文献   

15.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反映了声音的高低,其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反映了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及距离听的远近.而音色则反映了声音的音质,它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人际多边交往活动是受内、外双重环境因素影响的。也可以把它比作是由很多音调和音色所构成的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每一首交响乐在诸多曲调中均有一个主旋律,那么课堂教学有没有主旋律呢?我认为是有的。那么课堂教学多边交往活动的主旋律是什么?我思考的结果是: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爱”与“会”的良性循环(见下图)。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进程应被看作是一个教师的“爱教”与“会教”、学生的“爱学”与“会学”的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双主体的“爱”是“会”的动力,“会”是“爱”的基础,“爱”和“会”是一个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18.
两道声音试题的浅析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调是声音的三大特征之一,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现有两道关于音调的生活试题却让学生混淆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答案,现浅析如下: 试题一:如图1所示,将几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分量的水,按水深由低到高将杯子排列的桌面上,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只杯子,比较它们发声音调高低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下称生):我们学了第三章后,觉得声现象很有趣,但这些有趣的现象,心里明白,就是说不清楚道理.请老师为我们解答.老师(下称师):好!声现象这一章主要讲了这样几个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生、通过介质振动传播的;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解决问题时,应围绕这些主要知识点思考.生:敲响音叉,当悬挂着的塑料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股时,塑料小球为什么会被推开?师:因为敲响的音叉正在发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叉股振动时会来回运动,弹起塑料小球,从而使塑料小球弹开.生…  相似文献   

20.
亲子游戏     
游艺 《家教指南》2007,(11):61-62
游戏创意:通过敲打各种不同质料的器物,让孩子听辨、认识不同质料器物的不同音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