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Langacker的“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构成了符号系统的连续统”观点,以语法符号隐喻为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主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之说,并探究了英语动词主动语态的语义特征,即英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且呈多义性:主语自主意义,主语致使意义,主动潜质意义,主动存现意义,主观意向意义等.  相似文献   

2.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想来"与"看来"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其词汇化、语法化及语义、句法的研究在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想来""看来"的语义演变及词汇化、语法化的历时性研究,对"想来"与"看来"的词性演变及语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逐步成熟,计算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结合得日益密切,使计算机能够更好地读懂人类语言是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现有语义知识库WordNet、HowNet、CCD等都很好地实现了机读语义。然而,维吾尔语词汇语义研究大多集中在词汇处理方面,维吾尔语语义知识库的研究尚在初步阶段。本研究从基于规则的角度出发,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手部动词为对象,运用自建语料库,首先分析了维吾尔语捆绑类手部动词语义框架及语义特征;其次分析了该类动词在维吾尔语句法中的配价及句模形式;最后,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WordNet框架构建了该类动词的词网。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语义系统是认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就目前开展的多项研究而言,汉语语义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扩展及延伸其内部词汇系统的研究已成为该项领域各界人士的共识。一词多义的开创者布雷阿尔主张从历时角度解释多义词的形成及现象,随着新兴学科认知语言学的产生,相继出现了通过语义学的语义理论及圆形范畴等理论对这一研究现象的解释。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基础,以具体汉语多义词为例,总结汉语一词多义以往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汉语多义词框架语义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框架语义视角下对汉语多义词成因及现象的解释,希望以此为汉语多义词深层语义分析研究提供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学视角,运用词汇语义群理论来研究动词语义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以俄语旋转类运动动词群为对象,对其所辖动词进行系统分类与统计的专题研究还鲜见。以此角度对俄语旋转类运动动词群进行了尝试性分类。  相似文献   

7.
以“王冕死了父亲”“张三追累了李四”等汉语特殊动宾结构为研究对象,以Parsons新戴维森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表达式来表征不同句式的语义结构,为这类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从事件语义学入手对句子表达的时间进行分解的话,逻辑表达式就能清晰地展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动词之间的意义差别以及它们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封闭性语料库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近 30 0 0例 ,对动词、形容词义位中所隐含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语义功能角度上 ,语义角色可分为 :施事、受事、与事、成事等 1 1类 ;从多少及性质型上可分为 :有定一元角色、无定类角色、有定类角色 ;隐含语义角色具有被依赖性特征、聚合性特征、互补性分布特征和交叉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方面解释汉语中双音节名词、形容词加后缀“化”构成动词这种语法现象。第一,对“N/A 化”进行句法分析,指出“N/A 化”具有动词的句法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二,对“N/A 化”作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并指出后缀“化”可以激活“N/A”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最后简单总结“N/A 化”动词数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对使令动词"让、使、使得、强迫"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汉语学习者能够完全习得使令动词论元的有生性限制,但使令动词句法功能的习得却处于未完成状态.由于致使结构论元的有生性限制具有语言共性,二语学习者可直接从UG中提取相关语言特征,因此该句法-语义接口的习得对学习者而言不是问题.而致使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参数设置不同,汉语学习者需要识别汉语及其母语的语言特征,因母语负迁移或其他原因导致特征组装失败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多义词的身体义属于人类认知概念中的元概念,即最初形成的概念。从元概念出发考查身体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能深刻揭示人类认知的体验性。“背”以身体部位义为中心原型义项,基于人体背部的位置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语义派生。从历时角度看,其语义派生过程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语义范畴由具体向抽象延伸。从共时的认知的角度看,其语义派生的机制具有理据性,义项间存在扩展关系和阐释关系,以原型义项为中心向边缘扩散。派生义项的稳定性与主观化及其与原型义项的认知距离有关,认知距离越近,稳定性越强。综合反映出体验性认知在汉语词汇语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目标域下,日语的路径动词均较汉语路径动词表达更为丰富,即日语的词汇化水平高于汉语。而方式动词的使用上,日语较汉语更为丰富与汉语较日语更为丰富的情况均存在。在日语表达中,路径动词的使用最多,而汉语表达中,方式动词的使用最多。在语言类型方面,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卫星框架型+均衡框架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的特性对于动物的文化伴随意义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汉、英、俄语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相悖的一面。本文拟从基本等值、部分等值等四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三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从而揭示出俄、英、汉语中共性的东西和各个民族体现在语言中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主语的判定以及主语和主题的区分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语义角度出发,汉语主语主要具备以下三大语义特征:与动词的语义关系密切、施动性、有定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情态动词语义交错、用法多变。明晰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可以加深对情态动词语义的理解和提高语用能力。英语情态动词有功能性、主观性、即时性、多义性四大语义特征,上述四个特征对英语教师可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即了解情态动词的功能性有助于拓展情态意义的表达方式,了解情态动词的主观性有助于对含有情态动词话语和不含情态动词话语差异的理解,了解情态动词的即时性有助于对情态动词中语气婉转或不确定性语义的把握,了解情态动词的多义性有助于对特定语境中情态动词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也谈汉语的动词复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职大学报》2004,(1):105-107
本文就汉语中的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分析,简要概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释:汉语复制结构是由“动词-宾词”和“动词-补语”两项构成。本文认为,“动词-宾词”形成结构上的焦点,需要有焦点短语来诠释这个[焦点]特征,而同时汉语中的泛动词“得”“了”需要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以及它们不同于英语泛动词的特征,焦点短语和泛动词的共同作用促成这种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赵元任先生被认为是提出汉语"羡余"这一术语并对其研究的第一人.梳理1836至1968一百多年间部分有关汉语研究的中外文献发现,从德国传教士郭实腊、清代学者俞樾,到赵元任等10位中外学者都研究了汉语"羡余"现象,美国汉学家卢公明明确提出了"羡余"的早期汉语术语"饶足句色".中国学者主要关注由词义重复、语义磨损、词汇双音化,结构融合等引起的"羡余",西方学者主要关注由音韵和谐、行文布局、区别同音词等引起的"羡余".  相似文献   

18.
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纷繁复杂 ,语义之间的关系亦多种多样。有的为动宾关系 ,有的为动状关系 ,有的含比较意义 ,有的意义表原因 ,有的表达方式。从语义的角度来认知短语动词是一种科学的新理念、新方法。由away组成的短语动词含“continuously”(不断地 /连续地 )之义时 ,所含意义为动状关系 ,常用的短语动词有 33个。  相似文献   

19.
运动动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动词,其语义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俄语“идти、ходить”与汉语“走、来、去”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对运动形式、运动方向的关注不同,导致了它们语义上的差异.对比分析俄语“идти、хо дить”与汉语“走、来、去”的异同,有助于加深两组词的理解,对我国俄语教学和对俄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时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名词临时借用为物量词的语义条件,临时物量词与名词的语义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