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建设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潮影响,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日益深入人心。以城市绿地产生的生态效应为背景,进一步阐明现代城市生态绿地规划中的系统结构布局、生态廊道建设、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配置和绿地养护,并强调了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方高校是培养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摇篮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大的特色是"生态",而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发展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江西地方高校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缺乏相关课程、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缺乏生态道德教育与研究的意识、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生态道德理论的宣传及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要从构建良好的生态校园、加强鄱阳湖生态状况的宣传、引进与培养专业教师和建立生态道德教育专门课程等四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四川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四川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生态具有历史传承性与移民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多民族性,并在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凸显。通过对四川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文化生态问题的分析,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提出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注重文化活态保护,建立原住民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综合发展相结合;树立大文化产业概念,完善文化产业生态链,创新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园林公墓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特殊组成成分的城市园林公墓 ,与生态旅游业密切相关。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保护现有旅游景观 ,同时可以创造新的城市旅游景观。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城市园林公墓生态建设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美学原理进行统一布局、科学规划 ,做到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才能更好地为生态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体育理念,分析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战略选择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构生态体育文化、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等六大建议,为鄱阳湖地区的自然景观改造、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居民生活方式的生态体育追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生态体育环境建设提供价值和目标论证,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张乐勤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3):73-76,81
在国内外学者有关生态补偿问题论述的基础上,就生态补偿概念内涵、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进行了评述。生态补偿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市场、政策等手段,以调和人类群体间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关系为核心,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的制度安排。环境生态学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是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8.
山东五莲山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五莲山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群落演替初期,生物多样性现状较好,但尚未达到稳定状态。该地区由于建制较晚,且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暴发过大规模的松毛虫毁林灾害,已引起或即将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变化,森林以次生林和次生人工林为主。按其生态功能五莲山可划分为原始生境带、自然环境带、林果边缘带和农俗村落带四部分,本文同时提出了分区分阶段和具有特色的开发保护方案,建议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体系,并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五莲山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建设应走可持续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地域性"建筑的概念阐述入手,将多元文化视角下生态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形式概述总结为:大洋洲海洋生态地域性建筑、南亚次大陆阳光主题与低技术主题建筑、西亚沙漠主题和新技术主题建筑、非洲建筑的"神秘"魅力、拉丁美洲民族主题建筑及东亚建筑的崛起与拓展等,最后提出技术仿生的形式审美观、人地和谐相处的伦理审美观及诗意栖居的生存审美观的"生态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环太湖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的生态位决定了它是环太湖城市的生命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来看,都是环太湖城市产业发展的有利选择。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优势在于环太湖城市生态位好,劣势则是太湖水污染严重。为此,环太湖地区应更新观念,制定和落实保护太湖良好生态位的政策,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建立环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从而使环太湖生态旅游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佛教思想自"缘起"论始,就主张人与自然皆为一体,这也成为佛教环保思想的基础所在。由此衍伸开去,"依正不二"之论与《华严经》以"因陀罗网"之喻来说明人与自然实为互存、互用,息息相关的关系。这些思想成为佛教生态理念的主流。此外,"无我论"、"无情有性"、"净土论"等进一步对佛教的生态理念进行阐发,将人与自然置于同一层面上看待,从而颠覆了传统的人天地对立的观念。佛教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如"护生"、"惜福"、"净化佛地"等对当今社会的生态理念多所启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佛教为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然而,人口剧增和快速城市化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这大大削弱了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若干策略,为保护、恢复和利用城市湿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盛 《江汉学术》2011,(6):82-85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武汉现代新型城市圈被国家正式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文化生态建设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剖析"两型社会"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逻辑关系,透视"两型社会"建设对武汉现代新型城市圈文化生态的新要求,从武汉市当前"两型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着手,重点结...  相似文献   

15.
加里示范区米勒河滨水及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或丧失。基于演替理论,通过生态工程和"自然化"结合的方法,保护自然和恢复湿地,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恢复河流生态是可行的。其恢复实践为保护和恢复当地水生态资源做出了建设性示范。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是随着地球生态失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渐得以建立和强化的,生态文明的提出凸现了对以往文明发展的纠偏和补救,生态文学是生态问题在文学视野里的投射和焦虑。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中国文坛,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此一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城市生态"是两个异质性的范畴,应该区别对待;合理的"生态城市"在外部应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在内部使能源利用高效低污,资源使用环保清洁,市民生活安宁舒畅,以及城市绿化等要素的有机统一。但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状况下,中国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忽视了农村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城市"发展直接变成"城市生态"建设,在城市内部伴随着资源浪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严重问题,把深层的"生态城市"变成表象的"城市生态",在标准不健全的掩盖下,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生成的"物质变换裂缝"终究不能填补。而这些问题的厘清和批判,对于"生态城市"本真意义上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将其提到了战略高度,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治国方略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经历了从资源环境保护到生态和谐的理念进步过程,标志着党和国家在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经济社会要素的耦合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环境功能带动、根植性的共性特征。本文以淮安为例设计了"河湖联动—外延开发"生态文化模式,各个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支持发展型、资源型、复合型等不同融合方式产生创意民俗、原生境生态实景演艺、创意休闲农业等嫁接形态,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课程为我们解决传统课程体系的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课程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方法、态度和价值观来思考、分析和阐释课程的相关问题,其集平衡性、创生性和联结性等特征于一身。我们必须从课程目标的创生性,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课程实施的动态性,课程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建构生态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