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于1798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最早呈现于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创办的《抒情歌谣集》里.在歌谣集1800年版的序言中华兹华斯把诗歌定义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本文分析其中的一首诗歌--"我们是七个",提出本诗从题材、语言以及诗人职责...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湖畔诗人"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抒情歌谣集》(1798、1800,与柯勒律治合作)、《序曲》(1805)等优秀的诗集,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他的诗歌中,诗人把歌颂大自然作为核心,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前续江西诗派,后开爱国诗、意趣诗先河。其诗歌风格以闲淡为主.沉郁雄浑为辅。仕宦生涯在陈与义闲淡诗风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通过对陈与义仕宦经历的研究,解析其诗风形成的原因.并使我们对陈与义其人及其创作心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柯勒律治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批评家。本文拟从三个角度——自然观,宗教观,以及诗学理论来阐释他的诗歌《古舟子咏》,并通过对这三个角度的分析和阐述,来得出柯勒律治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以整体的思维和观念来进行创作的结论,最后说明《古舟子咏》是如何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诗歌风格瑰丽奇幻、神秘莫测,在英国浪漫派诗歌中独树一帜。《忽必烈汗》是他吸食鸦片后记述其神奇梦境的一首诗,以其奔放不羁的想象力和幽婉浓郁的异国情调著称于世。诗人在《忽必烈汗》中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自己未能实现的关于大同社会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及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这首诗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天主教四旬节的礼拜仪式在诗歌结构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表现手法,将诗歌体验和宗教体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摘要:《大堤曲)创作干李贺生命晚期,能够体现诗人成熟期的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诗进行了解读,分别从背景、意象特征、造语设色等方面来进行深层次发掘。这首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属于李贺诗歌的主流,在用字造语方面颇为讲究,虽没有狰狞险怪但也有瑰奇惊心的效果。通过详细分析来解读这首诗歌的深刻蕴义。  相似文献   

9.
《大堤曲》创作于李贺生命晚期,能够体现诗人成熟期的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诗进行了解读,分别从背景、意象特征、造语设色等方面来进行深层次发掘。这首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属于李贺诗歌的主流,在用字造语方面颇为讲究,虽没有狰狞险怪但也有瑰奇惊心的效果,通过详细分析来解读这首诗歌的深刻蕴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草堂诗中很多描写到了饮酒,尤其在公元761年春天创作的诗歌作品中,饮酒诗大量出现。本文试从诗人心理、生活环境、交游情况、邻里关系四个方面分析饮酒诗于此时集中创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哲学观,从而直接发展出以有机整体统一为原则的崭新的美学思想。论文从考察柯尔律治的哲学观人手,通过对理性和知解力的重视和认识,对西方哲学特别是机械哲学的批判,探索其美学思想的起源与构成。  相似文献   

12.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3.
清初陈祚明所编《采菽堂古诗选》体现出折衷七子、竟陵两派的诗学批评特色,在明中期以来出现的各类古诗选本中颇具特色.本文主要考述陈祚明的交游情况及《采菽堂古诗选》的编选意图.认为其诗学倾向与交游有着一定的关系,编选《采菽堂古诗选》则主要出于对当时宗宋派的回应,对格调诗学以汉魏、盛唐诗为典范的视野拓展,及强调古诗编选的辩体眼光、诗史品格与鉴赏批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 ,多为杂考、补注 ,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 ,又时出新见 ,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 ,而阐释不够 ;有的补注过于冗长 ,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主样式"之一的诗歌,虽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已显露出某种式微的趋向,但它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体裁,依旧深得某些当代作家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四川当代著名诗人秦风创作历程的梳理和对其诗歌作品的理论分析,旨在显示一个论者的当代诗歌主张,以此促进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繁荣和唤起人们对诗歌既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诗虽公认为宋诗代表,但其富有幽默特色这一重要特征却没有在多数文学史中得到应有的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对苏轼诗的幽默魅力特征进行了论证,对其幽默特征分别从引人入胜的理趣、真情感人的自嘲、友好风趣的调侃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makes a case for recording and using dreams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Calling on some well-known statements of Freud and on some recent research, I attempt to show how dreams can provide writers with a route to their unconscious. I als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dreams in furnishing writers with inspiration and source material. I provide examples of writing, both my own poems and extracts from the work of Coleridge, Byatt, Kafka, Blanchot and Murakami amongst others, to show how dreams, the experience of dreaming and dream-like imagery have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佛教意识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佛教的涅榘意识、怜悯众生、以和为贵、内心自悟等意念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影响很大.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与他留学日本并以日本文化为诗歌创作的观照相关,也与他自幼喜爱唐诗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陆机继承了曹植开创的五言诗的雅化实践,《拟古十二首》正是他这一实践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陆机拟作与古诗原作的对比分析,来阐释陆诗雅化的具体表现,并从时代背景、文学史发展及陆机生平、心路来揭示其雅化诗歌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