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钱梦龙 《上海教育》2000,(10):42-43
有些事,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先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求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本文试图拨开弥漫在语文教学上空的“理论迷雾”,就几个最普通的话题,略陈浅见。一、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问题不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我过去也赞成这种意见,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年来,就我看到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可谓不少,它们涉及很多理论领域,其中有些研究也不能说缺乏深度,但这些研究对实际的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少影响呢?恕我直言,实在是微乎其微,犹如  相似文献   

2.
当前,语文教学奋力从传统和各种思想的围城中突围,但我们也看到,语文教学依旧有些迷茫,找不到自己的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各种各样的理念和口号中徘徊——最突出的表现是,没有思想、缺乏情感的语文教学在当前依然大行其道。语文课究竟怎么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语文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老师们在教学中大都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使语文教学更具开放而有活力,这都是令人欣喜而值得称道的。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人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精神,对语文传统教学一概否定;有些教师缺乏课改功底,为了课改去改,缺乏对语文学科主体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吴美玲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提高不上,有些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脑发胀。有人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头也空,脚也空,肚子空空空对空;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作文。”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呢?我想,除了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边天”。然而,现实是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尽管不少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但它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这,过多灌注高深的理论知识,过多关注作品的“内容”,习惯于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题。应该说这是必要的,若片面这样,会迫使学生埋首于字、词、句、篇的所谓“基本训练”,导致语言平淡,原因是缺乏从鉴赏的角度去解读文章,忽视了语文阅读时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是深圳市中语界提出的概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立足职校语文教学,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指出“语文味”缺乏的构成因素,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建设“语文味”的构想:与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法宝。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承传不衰的圭桌。于是几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多写”的指导,一周一篇命题作文,细细地批改,精心地准备,认真地讲评。此外。还要指导同学写日记,指导同学写随笔,总之是“写得越多越好”。但在另外两个字“多读”方面,除了.一味地将其重要性予以强调,说一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诸如此类的话之外,大多缺乏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追求所奋斗的目标,作文教学效益也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之一。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体会地说:“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最难的语文作业也是作文。”每每遇到作文课,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东翻西找,无话可写,无感可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会写作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语文教学说穿了还是急功近利.还是在紧紧围绕“考试”转,是一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被动式教学局面,缺乏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培养,从“面向未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层面去反思和调整教学的自觉意识及创新精神。作今天大力推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本文试从语文活动课的角度来解读如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毋庸讳言,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期待落实的目标。但目前有些教师对语文积累的理解过于片面,视野不开阔,针对性不够强。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怎样从课程结构上去把握语文积累呢?我认为:不能局限在语言这一层面上,我们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了“语文的觉醒”,重视语文课上“语文味”,体现在课堂中“语言赏析”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但也由于一些教师对“语言赏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赞成“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读”的理解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16.
大凡公开教学,人们在教学形式上的投入总要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花心思。但有些教学形式的呈现是须要认真反思的,下面结合这次全国首届“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赛,略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写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兴味索然,不乏有怏怏欲睡或交头接耳者。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课太没劲了!”静心细想造成这种“苦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教者情、学者情、作者情这三情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共鸣,是我们的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应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着眼于“应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考的内容就回避甚至不教,教师的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分数,结果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乎都是一种“一言堂、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双方都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把教学的目的和主客体颠倒了。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教学局囿于几本现成的教材,简单的“看、读、听、写”训练,喋喋不休地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或许可以笼统地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庞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学活动在进行,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个概念的内容。但是恐怕不能就这样认为,因为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可能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变得模糊且没有着力点:或者因缺乏“抓手”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而无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