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澳大利亚进修期间,我曾有机会参观过几所学校,并且与那里的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座谈。澳洲中小学教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个性培养。在此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2.
我在接手高二(5)班的时候,曾花费了两个星期思考如何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我不想重复老路子。对教育方式的思考,促使我在教育实验的第一年就确立了“教育就是用博大的爱心和持久的耐性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2005年暑假,我前往澳大利亚考察学习了一个月。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汇聚着多种不同的文化。是一个文化大熔炉。走在澳大利亚的街上,经常会看见来自不同国度、穿着各种服装、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来来往往。澳大利亚人自诩: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财富。通过考察,我发现,能令不同族裔融洽相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澳大利亚的学校合力推行的“多元文化教育”。以我所见的案例,大家就可以看到校方如何让孩子从小认识各种不同的文化,并以欣赏尊重的态度去看待的。  相似文献   

4.
SOLO分类系统评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SOLO分类系统评价模式是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思教授(John Biggs)创建的。比格思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早年在澳大利亚的塔斯玛尼牙(Tasmania)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3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主要研究如何激发  相似文献   

5.
苦念北平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时间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相似文献   

6.
Myke  Bartlett  敖琼译 《上海教育》2010,(23):46-47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已经有很多联系,在那里,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位居澳大利亚第二位,去年总共有156127名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中国留学生认为维多利亚州是一个居住安全、学习便利的地方,学校课程设置优秀,教育质量优异。维多利亚州还以多元文化而著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2005年暑假,我到澳大利亚考察学习了一个月。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汇聚着多种不同的文化,是一个文化大熔炉。走在澳大利亚的街上,经常会看见来自不同国度、穿着各种服装、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来来往往。澳大利亚人自诩: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财富。通过考察,我发现,能令不同族裔融洽相处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澳大利亚的学校合力推行的“多元文化教育”。以我所见的案例,大家就可以看到校方是如何让孩子从小认识各种不同的文化,并以欣亚考一个不同在澳自不同肤人自亚最,能令重要行的案例,孩子以欣赏尊重的态度去看待的。我…  相似文献   

8.
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题丁兴富作者前言从1991年10月至1992年7月,作为国家教委公派高级访问学者,我对澳大利亚远距离教育进行了为时10个月的访问考察。1992年8月回国后,曾写成《澳大利亚远距离教育访问考察记》等4篇论文和译文发...  相似文献   

9.
祝敏申 《海外求学》2003,(15):44-45
在美丽而富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海岸线上,有一片著名的新英格兰高地,那里出产澳大利亚质量最高的羊毛。上世纪初期,富有的牧场主决心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向澳大利亚政府捐赠出350公顷(约5200多亩)土地办大学。1937年,澳大利亚最佳大学之一悉尼大学在那里建立了悉尼大学新英格兰学院;1954年,该学院经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批准。  相似文献   

10.
我在接手高二(5)班的时候,曾花费了两个星期思考如何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我不想重复老路子。对教育方式的思考,促使我在教育实验的第一年就确立了“教育就是用博大的爱心和持久的耐性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的教育理念,第二年,我提出了“四道美德营养大餐和班级美德培养目标”,把美德培养分解到具体的月份。这两次实验报告,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获得江苏省教育论文比赛的最高奖。现在是我搞教育实验的第三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心理教师,我曾经常被其他班主任问及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我也总是乐于滔滔不绝地给他们讲很多心理知识,以及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这些知识。但后来发现,班主任们更倾向于向那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询问,因为他们那里有直截了当的方法,可以拿来就用。后来,我因为偶然的因素做了一个学期的班主任,体会到了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但人口稀少。总人口仅1700万,比我国的上海市只多300万。澳大利亚的人口大多集中在东海岸,因此那里的教育比较发达。而在澳大利亚中部人口稀少并分散在各个农庄。各个农庄相隔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因此澳大利亚政府对那儿的中小学教育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成功地对学生进行远距离教育。经过多年努力,澳大利亚的远距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重视,甚至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派出考察团深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进行考察、学习。1994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远距离教育考察活动,本文  相似文献   

13.
提起澳大利亚,人们常常会想起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黄金海岸、珊瑚礁、飞去来兮、土著文化……我却更惦记那里的袋鼠、棕熊、鸭嘴兽以及许许多多像这些动物一样温和可爱的澳大利亚的老师和孩子。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     
《小学生时代》2010,(3):63-64
我想去澳大利亚,因为那里有很多袋鼠。我喜欢澳大利亚的动物们。  相似文献   

15.
诗弦 《教师博览》2006,(2):14-14
因为学习幼儿教育课程的需要.我有幸到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实习两个星期。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澳大利亚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任教于一个乡村中学,那里的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学习基本靠教师苦逼。一年三百多名初三毕业学生,能考上重高的也就十几人,所以美术这种课全凭教师照本宣读,类似色彩这样的教材内容,因为没有基本的绘画工具,基本就没法进行。但一次突发的灵感打破了这种僵局,给我的美术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离学校不远一个村庄产红黏土,于是我发动那里的学生用纤维袋背了许多来,上课时每人分一块,让他们按课本或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作者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探望在那里留学的儿子。在当地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我对Monash大学教育硕士蒋英女士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共同探讨了中澳基础教育的异同;还对当地著名的维多利亚州立Glendal小学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受到了学校热情的接待,从而对澳大利亚的小学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一、大不相同的教育理念澳大利亚教育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与我们大不相同的教育理念。Glendal小学的校徽上写着该校的办学宗旨“Learning For Life”,直译就是“为生活而学”。该校副校长Kerry女士告诉我们,在这一办学宗旨之下,她们…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天空     
童年的时候,我曾望着头顶上那片蓝色的天空,痴痴地想,那里有些什么。很多年之后,我依然在想,那片天空中有些什么,以至让人们为之着迷。以色列空军上校拉蒙是这样回答人们对于天空的幻想的——在他最后一封给家人的电子信中说,太空之旅无  相似文献   

19.
王祖哲 《中学教育》2005,(10):51-51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 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留学期间,我曾有机会参观过几所小学,并且与那里的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座谈。英国小学教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