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然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变化极微,难以观察,可以想一些办法,将实验现象放大,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为了使学生真懂得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做音叉振动发声的演示实验。但音差振动振  相似文献   

2.
1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改进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同时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立学 《物理教师》2007,28(2):53-53
旧教材中用音叉演示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由于其原理遭到了质疑,故新教材介绍了另一种观察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57页),但该实验耗时费力,可操作性不强.是不是不能用音叉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了呢?教学中,我依然用音又及共鸣箱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电子电工实验演示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直观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也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而实验演示教学目前虽然非常普遍、实用,但是在实验演示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专业产生爱好,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呢?教师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实验结果,从而对实验结论产生好奇感,最后对专业课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动脑动手自己设计实验湖北省蕲春县南门畈小学(436323)胡和平湖北省蕲春县株林天兴中心小学(436323)许治民我组织了一次让学生自行设计声音产生的实验。课前,我做了与课本上不同的演示实验来启发他们:把一个乒乓球放在讲桌上,用铁尺子轻轻地敲桌...  相似文献   

6.
浮力产生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气体浮力的产生相较于液体浮力,更加难以实现形象化展示。为此,在教学中借助中学化学实验室现有氢气制备装置及物理实验室中“声音的传播”演示实验设备,自制“气体浮力的产生”演示装置。该演示装置可以使浮力的产生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可视化,易于被学生所理解,从而轻松突破浮力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9.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铁力市教师进修学校何玉芹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利用反证法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教具:...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一章“声音特性”一节的4个演示实验中,两个实验用到了示波器或者计算机来观察声音的波形.该演示实验设备的共同点是:需要麦克做声音输入装置,用专门的硬件或软件显示波形.而示波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很少,一般的初级中学没有配备示波器.而利用计算机软件显示波形,需要安装特定的声音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增加演示实验的效果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实验原理,抓住关键,确保实验演示成功演示实验的实质就是要把有关的物理现象复制再现一遍,让学生亲眼看到或自身感受到有关物理现象的存在、发生和变化,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也告诉给了学生。只有确保实验演示成功,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决定演示成功的因素是诸方面的,但首要问题是掌握实验原理,抓住关键。如演示“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在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老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学生探究,闫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材料,例如:木板、纸盒、木盒、塑料尺等等,她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她还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希望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一上课,闫老师先做玻璃钟罩的演示实验。她让学生亲身感受罩在钟罩内的电铃发出的声音。实验开…  相似文献   

13.
改进物理演示实验增强课堂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改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呢?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有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这样就对学生掌握概念、理解知识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就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参与的边讲边实验。例如。在“右手定则”一节的教学中,将原来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于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从事实验室工作,深深认识到:在管理好仪器的同时,必须配合老师提高物理实验效果,参与教学,参与实验课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把住演示实验关一个实验的效果不仅要看实验本身是否成功,更重要的是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观察的现象是否全面正确,是否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或有利于巩固旧知识。为此我认为把好演示实验关是取决于是否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以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我首先按照教学进度,熟悉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内容。每次准备时,我总是一步步认真操作,并把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蜂鸣器转动时声音大小变化,会对学生认识多普勒效应造成一定干扰,针对这一问题,对教材中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的因素,提出基于同屏技术与智能手机音频分析软件的演示实验方案,以排除声音响度的干扰,直观展示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6.
董雨新 《考试周刊》2014,(43):156-15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功能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能弥补传统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从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获得实验事实,并在这个基础上,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达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在课堂上把演示实验做出来,那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设计中追求演示实验中的美。一、细节设计美课堂演示实验中的细节设计,能在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强刺激,取得“一石三鸟”的  相似文献   

18.
竹筷的妙用     
竹筷是我们用餐的工具,它经济又实惠。它既可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1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把一支竹筷对着太阳光,在竹筷后面出现影子,说明光沿直线传播。2自制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找一支均匀的竹筷,在一端绕上细铜丝,就自制成了一支简易密度计。3演示光的折射把竹筷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以看见水中部份向上折。说明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4演示声音的产生把竹筷一端压在课桌边,然后用力拨竹筷另一端,可听到竹筷振动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演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让拉弯的竹筷去弹静…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人教社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图3—2演示:“声音靠介质传播”实验是一套设计合理、现象明显的新增演示实验。成功的演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县62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实验的成功率较低,观察到的现象很不理想,悬挂的小球很难看出被音叉叉股弹起,并且,找不出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对本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摸索出做好实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文字或语言记述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很少用板图表现实验现象及结论。事实上,板图比语言、文字的记述形象、直观、生动、简洁明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中重要的瞬时现象定格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综合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其规律和结论,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如何使用板图配合演示实验的教学进程记述如下:教师首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方向: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如何检验?演示一:实验前,先用一节干电池确定电流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