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电视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使日本电视传媒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电视不仅失去了观众的信赖,甚至正受到大多数正派的日本人的唾弃。邵锦——电视制造的“神”邵锦是一个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中国女青年。但在日本传媒的“造神运动”中,她很快成了具有“宇宙神力”的“气功大师”,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邵锦是1989年5月来到日本的。最初,她从事的是医疗保险业。后来,她在东京开办了一间气功教室,帮助人们进行气功健身。没过多久,经过日本电视传媒的炒作和渲染,她一步步地“羽化登仙”,成了包…  相似文献   

2.
199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访日考察团一行4人,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赞助下,对日本新闻事业进行了考察。访日期间,代表团还应邀列席了由日本大众传播学会与韩国言论学会共同主办的一次日韩学术讨论会,主题是“亚洲地区的卫星传播问题”,但实际上是围绕日韩之问因NHK的卫星直播电视(DBS)造成的“电波越境”(Spill—over)所引起的文化摩擦问题而展开的。讨论会为期两天(10月27—28日),分4个讨论题,即:①超越国境的电视信息流通问题;②关于DBS的电波越境的法律、技术问题;③亚洲地区卫星放送的社会性、文化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视的普及,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作为新闻性的传播手段,还是作为娱乐性的传播手段,都对社会的成员(人),社会的细胞(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电视媒介加速、加强了人(观众)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有人比喻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世界村”或“地球村”。现在的电视卫星转播,使得全世界的人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得到同一信息,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一部长达40多分钟的电视片《最后的山神》与观众见面了,看过此片的人大多会翘起大拇指:“真是一部好片子!”它是由中央电视台孙曾田编导,刚刚在国际上获得亚广联电视大奖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邵锦事件”与日本的电视传媒国光编译一个普通的中国留日女人,在日本电视传媒的爆炒下成了具有“宇宙神力”的“气功大师”,受骗上当者不计其数。笔者根据日本《放送学刊》1996年第2期刊载的编辑部资料编译了此文,以期再次引起人们对“神秘现象”和传媒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视听·网络     
《视听界》2003,(4)
收费电视来了!http:www.xici.net西祠胡同直播南京作者:马健发表日期:2003-07-15 09:52:45 日前,电影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了——中国计划开设收费电影频道的消息!真让人有一种“才闻銮铃响,蛇矛已及身”的不真实的感觉!此举违背了我们中国人传承了几十年的、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固有观念中的“免费看电视,买票看电影”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影响力的本质是对受众的“吸引注意”、“引起认同的变化”过程。本文从电视播出机构的社会属性和受众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发挥状态和作用的优劣,是直接影响电视媒体产业经济发展中最本质的问题。电视媒体产业经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电视媒体节目对受众的“吸引注意”、“引起认同的变化”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影响力经济”。  相似文献   

8.
范颖  李一璠 《传媒》2015,(11):56-57
近些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日本电视业界与学界一直在围绕着“新电视”“未来电视”“下一时代的电视”等话题进行着探讨.特别是日本在2012年全面实现电视数字化之后,争辩越来越明显.什么是新电视?电视媒体未来怎样发展?什么是下一时代电视的内容?业界与学界各有见解,却始终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受众生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播音员靳迈从街上回到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潘启元对他说:“日本人可能无条件投降,现在正等着消息呢!”靳迈怀着疑惑的心情走进办公室,股长吴祥祜对靳迈说:“日本可能很快无条件投降,他们通过瑞士大使馆传递消启。你和小潘今晚加班等着吧!”靳迈兴奋地说:“好!”但他们等了一夜没有消息。8月10日下午4点,靳迈被外面熙熙攘攘的声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都认为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很轻松,“扛着摄像机到处转,拍不了几个镜头就收摊,很神气!”电视记者的职业也受到新闻院校大学生的青睐。甚至新闻界的一些同行也认为电视记者的工作最轻松! 从表面看来,这些议论似乎有些道理:但进一步分析,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而另一面却很少为人所知。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行一下剖析。一、“甘”在那里?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在全国的  相似文献   

11.
张钧 《视听界》2004,(5):60-61
不少电视人发出感慨:电视是年轻人干的活,40岁往后就干不动了。工作之余,与一些电视同仁扯闲篇,不少人发出了如下的感慨:电视是年轻人干的活,做电视只能做到40岁。40岁靠后,体力、脑力、精力、反应敏捷度,跟20郎当岁的年轻人比,都“不行”了,最好是改行做点别的。为此,不少同仁还态度认真地道出了自己早已拟订好的“引退”计划。有些人  相似文献   

12.
网络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对电视产生了巨大冲击,电视开机率降低,观众流失,传统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业界对“电视正在被边缘化”、“电视正在消亡”的探讨此起彼伏。本文就新媒体对电视的冲击及其变化、“电视是否在被边缘化”以及当前电视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东京小笠原村的媒介──多频道化使岛民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仰和编译日本被人称为报业大国,同时又是电视大国,国上的80%为山地的日本,电视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超过半数的日本人是在电视洪水的冲击中长大约。随着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的发达,日本迈入了一个多频道...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有了“电视图书馆”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广播协会(NHK)建在川口“电视图书馆”对外开放,观众坐在摆放着1台17英寸显示器的电脑桌前,一边点击鼠标,一边查询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和查阅想要的电视资料。日本广播协会从1981年起正式开展保存电视节目的工作,在  相似文献   

15.
从类型电视剧角度来看偶像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偶像剧的发展概况。偶像剧起源于1993年以后从日本传播进来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准确地说,起源于日本的“月九”剧(即周一晚九点播出的电视剧,日本人从周一到周日有个特别的叫法,周一晚九被称为“月九”。日本人把“月九”称为最黄金的电视时段)。“偶像剧”这个词则来源于当时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的前身,多年不间断的“偶像剧场”是个约定俗成的叫法。有人认为更恰当的名称是“时尚剧”在日本国内也有叫“趋势剧”,“潮流剧”的。其实它们指的都是同一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含泪活着     
“在连续三年每年有三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日本电视纪录片《含泪活着》片首的一句话,这部追踪十年方始完成的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父亲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催泪故事。  相似文献   

17.
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宣传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他们或者写文章著书立说,或者编教材授课,纷纷指出电视宣传的长处和短处。他们当中,有的是热心关注电视宣传的“局外”人,虽不从事电视这一行,但电视看得多了,得出印象,于是坦诚地“进一言”;有的是电视从业人员,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体会中得出结论:电视宣传有优势,也有劣势。不管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他们对电视宣传的长处、优势,几乎众口一词:传播快,声像俱全、形像直观,现场感最强。而对电视的短处,也几乎是异口同声。例如,一位对“几种各具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稍稍留意这两年中国电视的荧屏,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革命性的变化一“电视对于人的关注”,我们已走过了由事件和生活流程向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的过渡,并开始大规模地关注人、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人们的内心和不同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深层的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以及对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及引导。电视对人的关注不仅集中在个体,还有群体的反映,更可推而广之到整个民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何德功 《中国记者》2012,(10):120-121
日本电视观众数量逆势上扬的关键 日本电视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纸媒读者不断下滑的今天,日本电视观众数量却逆势上扬,日本关西大学经济政治研究所2004年和2010年对人口过疏地区、老龄化地区进行了两次调查表明,福岛县大沼郡昭和村650户人家,老龄人口比率为55.4%,2004年读报的人为745%,2010年下降到70.6%,看电视的人2004年为99.5%,2010年增加到99.7%.  相似文献   

20.
自1952年7月日本电视放送网株式会社(通称“日本电视台”,即NTV)取得日本第一张电视播放执照,电视媒体就在日本的文化媒介产业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闻报道自然是电视媒体传播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日本一直以独特的新闻报道模式和新闻节目制作方式著称,并且对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事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