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喝上一两杯的人要比那些滴酒不沾或者酗酒者思维更加敏锐。那些适度饮酒的人在语言技巧、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要比那些在喝酒方面做法极端的人要强很多。适度饮酒对于男性来说每周饮酒14到28杯,对于女性来说7到14杯。滴酒不沾也伤身体英国伦敦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今日科苑》2007,(9):108-108
发表在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适量饮酒(根据酒杯大小,每周喝3~6天,每天1~2杯)会提高老年妇女生活和生存质量。“澳大利妇女健康纵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工读男生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控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体自填问卷调查方法,对选取对象进行"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和"青少年饮酒行为问卷"调查,以了解工读生饮酒行为现状。结果:工读男生饮酒比率为90.1%,且无论尝试饮酒、现在饮酒、重度饮酒还是醉酒的人数比率,工读生都显著高于非工读生。初始饮酒平均年龄为11.8岁,地点躲在家里和娱乐场所,与同伴和亲戚喝第一次酒比率较大。结论:工读男生饮酒情况均较为严峻,且初始饮酒年龄较小,初始地点多为人多聚集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喝上一两杯的人要比那些滴酒不沾或者酗酒者思维更加敏锐。那些适度饮酒的人在语言技巧、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要比那些在喝酒方面做法极端的人要强很多。适度饮酒对于男性来说每周饮酒14到28杯,对于女性来说7到14杯。滴酒不沾也伤身体英国伦敦大学通过一项健康调查得出一个惊人而有趣的结论:不喝酒者和酗酒者有一样高的死亡率,而经常适量饮酒者却能延年益寿,并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克而不研究人员对饮酒的频率和饮酒量同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心脏病来说,完全不喝酒的人发病风险比那些少量饮酒的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3,(12):32-33
长期少量饮酒亦有害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饮 用少量酒精饮品,也对健康有害。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饮酒时体内甲硫氨酸的分解过程会受到干扰,导致分解过程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含量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这一物质能损伤大脑细胞。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饮酒传统,有关饮酒"好处"的说法不胜枚举,如饮酒有助睡眠、酒能御寒等,但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些来自民间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并不科学。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劝酒之风盛行,虽然很多人知道酗酒有害,但在强大的世风压力下很多人仍不得不承受"一醉方休"的苦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写作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但陶诗的被人过分关注,使得在他以前魏晋饮酒诗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通过对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创作的160余首饮酒诗的具体梳理,能发现这些饮酒诗原本存在着深刻、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特别是在大量的欢宴之酒、游仙之酒外,出现了一些私人场合的离别之酒,寄情之酒,它们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风味绵长厚重,而陶渊明正是对这两类酒诗的风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史前时代,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每周只需花约20个小时采集食物。而现在,人们每周至少工作40个小时,很多人的工作不仅枯燥而且压力大,有的甚至有些"古怪"。这些古怪职业的背后又有哪些趣闻?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不少人来说,加班是很常见的事。此前,也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加班对身体有害。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加班对身体的损害男女有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针对7500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女性常年加班更容易早逝。如果女性一周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那么罹患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的风险比不加班的人高出了3倍。不过加班对男性的健康影响不是很明显,常年加班的男性只是罹  相似文献   

10.
郝遥 《百科知识》2014,(9):9-11
正据调查显示,当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而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总时长超过1万小时。这一数据恐怕要让很多持"游戏使人玩物丧志"主张的人大为恐慌和感到费解: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在工作学习之余,投入大量时间在游戏中?游戏和当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2014年福布斯全球权势女性候选人、美国游戏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与酒     
日本酒文化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酒在日本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喝酒是缓解压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中国的饮酒礼仪不同,日本人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饮酒态度更加含蓄。了解日本酒文化,尊重日本饮酒礼仪必将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14):36-36
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共同爱好的人更易结交为朋友。实际上,这与我们的基因类型有关。科学家发现,基因能够影响择友。一种名为DRD2的基因能够解释‘久以群分”,它与人们从酒精和烟草及其他成瘾物质中所能获得的快感有着密切联系。经研究证实,在这种基因的影响下,能够借由饮酒产生兴奋感的人倾向于与同样带有此类型基因的人为友。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17):35
正为什么太吵的音乐会让人酒量大增?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对饮酒有很大影响,节奏越快,人们喝酒的速度就越快,音乐的风格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喝酒行为。研究人员分析,音乐节奏与音量会对人们饮酒行为产生刺激作用,高分贝音乐会勾起或加剧人们心头的烦恼,于是更可能会借酒浇愁,同时也会影响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必然导致"话语尽在杯中"的结果。(徐风提供)吐司面包掉在地上时,为什么总是涂奶油的那面先着地?科学家做了实验,发现从桌子边缘掉落的吐司面包,总是涂奶油的那面先着地,原因是基于简单的物理定律。  相似文献   

14.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周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的人可能会使患非致命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一倍. 由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所进行的这项研究是在1996年至1998年间进行的,研究人员对两组日本男性进行了比较,第一组共有研究对象260名,年龄在49至70岁之间,患过非致命性心脏病;另一组共有445名,年龄与第一组相同,这些人从没有心脏病的发病史.研究人员对这两组人过去一年的工作时间、以及平均工作天数和睡眠时间进行了调查.此外,还考察了这些人所具备的心脏病发病的可能潜在因素,比如吸烟、喝酒、体重以及是否患过一些其他疾病等.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饮酒或可缓解类风湿英国一项研究首次表明,饮酒可能有助于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减少患上这种痛苦且可致残的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受试者的饮酒频率,并进行了X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酒乡,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古便流传着"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诗"等诸般说法。时至今日,在许多地方甚至已发展到"无酒不成餐"的程度。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长期饮酒者(酒民)接近2亿人,再加上一般的饮酒者,饮酒人数超过5亿。  相似文献   

17.
钟茗 《知识窗》2012,(2X):18-18
<正>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最近对县城范围内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个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个小时以上;18%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为1个小时;只有9%的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不醉酒店 在意大利,有一家名叫"美而奇"的酒店.店门口的告示上写着:"本店的饮酒方式由顾客自己选择,共分为5种,即1小时饮、2小时饮、4小时饮、6小时饮和整天饮(以一天10小时为限).饮酒种类和饮酒量则由本店搭配其他饮料交叉安排,以确保每一位客人不会醉酒."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通讯》2006,(2):F0003-F0003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21154平方米,现有馆藏纸制型文献约88.1万余册,电子图书825751册,阅览座位近1200个,现有职工53人,流通部和所有阅览室均对读者开放,开架率达到100%,阅览室开放时间每周70小时以上,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选每周98小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2):15-16
酗酒基因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容易酗酒,可能是因为其含有"酗酒基因",从而能在饮酒时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快乐荷尔蒙"多巴胺。这种名为RASGRF-2的基因是多个可能与酗酒问题相关的基因之一。与没有这个基因的动物相比,有这一基因的动物更馋酒。研究人员让少年志愿者执行一项有奖赏的任务,使得他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更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