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族是有熊国君少典氏族的两个子族。炎帝族从少典氏族分裂出去之后,先后在陕西姜水、湖北烈山和河南淮阳定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鲁山滍水一带,易名蚩尤族,后迁山东济水一带定居。黄帝族继少典氏族仍居有熊,即今河南新郑一带,在河南留下大量史迹。炎黄蚩三族通过兼并战争,黄帝统一天下,成为天下共主。黄帝肇造了中华文明,被历代尊奉为人文始祖。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历代炎黄子孙来此寻根拜祖。  相似文献   

4.
問題解答     
答問傅说中的炎帝黄帝對蚩尤的战争,如何解释? 原始氏族由於人口繁殖,受着生產力的限制,聚居感到生活的困难。组织不能無限的庞大,氏族便不断的分裂,移住到附近的地方,这样便派生出許多新氏族,为着軍事的或经济的共通目的,结合这样若干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便构成一个胞族。胞族裹每一個氏族都會派生新氏族,它們再结合起来,便會出現新胞族。结合若干胞族便構成一个部族。部族繁殖了,依同样道理,因分裂作用而成为数部族。中国古代傳說中的黄帝、炎帝、蚩尤族,便是这种部族联合,炎帝據說姓姜,因生長在姜水放以姜為姓。姜水在现今陝西省岐山縣之東,炎帝族最初大約便活动在这一带。后来逐漸發展,有一部分顺着渭河黄河向東漂移,一直發展到今日的河南和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带,遇到了本地的土著九黎,發生鬥爭,九黎的酋长是蚩尤,炎帝敵不过蚩尤,大败奔逃,求救於黄帝族。黄帝姓姬姓,起源於陕西省西北的黃陵縣一带,後來一都分順着渭河黄的北岸,(?)着太行山脚一直向東北走,达到今河北省怀來县一带。本族則仍留居在西北高原。武力較强。黄帝放經過戰鬥,收撫了败乱的炎帝族,然後南下舆蚩尤率领的九黎大戰,經過猛烈的戰鬥,结果打敗九黎,蚩尤被殺。相傅黄帝族收撫敗亂的炎帝族,战於版泉之野。黄帝帥熊羆狼豹貙虎为前(?),(?)鸡鷹(?)为旗幟。這是以熊羆狼豹貙虎六種猛獸图騰構成一個胞族,(?)鸡鹰耀四种鷺禽图腾構成一個胞族。黄帝统帥的是由兩個胞族构成的一个部族。黄帝和炎帝兩個部族聯合對抗九黎族.才把它打敗,可見黎族是炎黄族共同的劲敌。 (蕴)  相似文献   

5.
一、两晋以前民族融合的简况我国从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各族的祖先就散居在这辽阔的国土上。据说:姬水流域即今关中平原北部,住着黄帝的姬姓部落群。姜水流域即今关中平原西部,住着炎帝的姜姓部落群。在今山东一带,住着少(?)的赢姓部落群。在今淮河流域居住着太(?)的风姓部落群①。此外,还有一些部落群分布在其它地区。后来,黄帝的部落群中有一部分向南、向东发展,进入黄河中游。炎帝部落群中也  相似文献   

6.
在古中原黄帝、炎帝、太昊氏三大部族的联盟中,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中更替,在黄帝族中,地位只在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而黄帝以后父死子继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表明了帝王家族世袭制的存在,且尧舜禹在生前并没有转让帝位。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7.
占我国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各有各的来历,或从属于某一个族系,有一位祖先,或出自两个族系,有两位祖先;概而言之,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相似文献   

8.
涿鹿大战     
传说黄帝,也称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黄帝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成为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的姬水地区,后来进入中原地区。就在那时候,炎帝领导的另一支部落也从居  相似文献   

9.
姬姓是中国历史上周王朝的统治者之姓,也是华夏族始祖黄帝之姓。考察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对于了解周部落的源流、先周历史和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前人提出熊、鼋、稷、蚯蚓等许多看法,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从王朝所宣扬的周武王伐纣遇到的祥瑞看,姬姓周部落的图腾是一种红色的鸟——赤乌,也称鸑鷟。从《诗经·大雅·生民》等文献看,与姬姓周部落世代结为婚姻的氏族图腾是牛、羊、蛇、鱼等。尧舜时代,他们生活在尧都平阳(陶寺古城)一带。夏初太康失国后,周人及其婚族离开平阳,商初其住地在今陕西省太华山和英山一带。  相似文献   

10.
黄帝尧舜禹时期,中原部族联盟领袖帝的产生是当时中原各部族社会政治力量斗争及世袭制传统交互作用的结果。黄帝族的强大保持了帝始终在黄帝族中产生并以黄帝时起就已实行帝位嫡子世袭。但自少昊以后,黄帝族渐趋衰弱,四岳在帝位继承上决策作用不断增强,由此演出了一幕幕更易帝位继承人的历史闹剧。禹继位后,随着禹的巨大功业,黄帝族的复兴统一国家雏形的形成,帝位嫡子世袭制终于基本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12.
“黄帝族源地”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运用“模糊史学法”,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初步认为:黄帝部族兴起于古代冀州北部,即今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考古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即是黄帝部族“轩辕古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令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追逐物质享受和经济目标成了多数人的唯一志趣和社会时尚,此风也影响了学术界及部分学者。文章以学术界存在的"黄帝与黄帝文化的南迁"、"炎帝和炎帝文化的南迁"等现象为例,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学者借历史考据方法为各地争名人,已经达到置基本事实于不顾、利用晚出典籍煞费苦心任意曲解的地步,期盼学者中缺乏责任心的阿世、媚俗、唯上之风得到扭转。同时也认为黄帝或黄帝后代的封地都不在浙江,黄帝族的活动区域不可能远达东南,炎帝及其子孙也没有真的迁到南方,原本活动于黄河流域的炎帝族是因为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才被人为分配到了南方,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建于宋代,也可能始建于汉代,但都是阴阳五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西陵本因方位和地貌而称名,并非某地的专称,故古时多有名称西陵之地。古史传说中的西陵氏是与黄帝族联姻的部族,当居于黄帝族所处西面不远的高丘大陵地带。西陵氏居处难以确证,只能以历史的眼光视其为融入黄帝族的一个上古部族。《史记》所述黄帝正妃嫘祖,犹同黄帝是被华夏先民美化和神化的祖先,在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人文始祖之一。流行数千年的嫘祖神话传说和礼俗活动,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今日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凡是历史上有西陵地名、嫘祖传说和嫘祖信俗的地方,皆可弘扬其传统、利用其资源发展经济文化。近年来大力保护利用嫘祖文化遗产以打造文化品牌、繁荣地方经济的湖北远安、四川盐亭与河南西平,应该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扛起弘扬嫘祖文化的大旗,争取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大效益,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为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古吕侯国考     
新蔡县旧为古吕侯国。史书志书多有记载。据说伯夷为炎帝之后,姜姓约于黄帝时代从西羌东迁至淮海一带,与黄帝族聚居。《路史.后记四》说:“共工之子噎鸣,又叫伯夷”,“为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伯夷所以能受到唐尧的重用,掌管四岳,平水土,就是因为他迁入内地,和华族融合已久,已取得最高首领的信任。《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黄帝时代炎黄二族联合起来在河北涿鹿打败了蚩尤(三苗、九黎族首领)之后,苗、黎族退居到江淮流域,后来苗黎族经常作乱,与华族不断发生战争。唐尧时代,四夷扰乱,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这样的表述与上古时期的民间传说相关。“炎”指炎帝,“黄”指黄帝。《国语》里提到,黄帝住在姬水附近,所以姓姬,住在姜水旁的炎帝,姓姜。以族群赖以生存的河流名称作为姓氏,是一种对于水乃至自然的朴素信仰。早在上古时期,中华始祖似乎就认可“水是生命之源”的理念,并以此作为姓氏,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8.
正百姓,就是平民。现代汉语里有平民百姓或平头百姓之说。可是,诸位知道吗?曾几何时,百姓也是贵族的代称。百姓,顾名思义就是百家姓,是各种姓的统称。"姓"字拆开是女生,这跟母系氏族社会有关。黄帝母亲住在姬水,舜帝母亲住在姚墟,所以他们就姓姬、姓姚。远古时,普通人是没有姓的,只有贵族才有姓,  相似文献   

19.
人文知识     
“炎黄子孙”的由来黄帝是我国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一个人物。四千多年前,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部落。黄帝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一个部族的首领,姬姓,号轩辕氏,也称有熊氏。这时期制陶业已有一定发展,人们看到“土”经过火烧能变成各种陶制品,因此把“土”看得很高贵。据说,他正有  相似文献   

20.
温姓来源有多种说法,然温姓出自姬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之说比较可信。温姓的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项帝,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姓起源或根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汉的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为文献所佐证。济源发现的神道碑刻、墓志铭,为研究温姓人的迁布、源流提供了价值甚高的实物资料,进一步佐证了温姓人是黄帝的子孙,也丰富了中华姓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