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流行音乐以其势不可挡的冲击力席卷了文化市场,夺去了大部分听众。诚然,流行音乐以它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抓住了多数年轻人的心;但不能否认另一方面,听众远离古典音乐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这种音乐过于高雅,是贵族、绅士们的艺术,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只要了解一下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各个时代作曲家们所留下的许多不朽之作都是根植于当地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2.
蔡家谱 《科教文汇》2014,(14):136-137
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延续现象,它以其特有的流行音乐思想在中国内地歌坛开花扎根,中国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精神的折射,反映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方式在不断变化。关注初中音乐教学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不断丰富,不管是泊来文化形式进入大陆的港台歌曲还是本土地区的音乐,都不能够遮掩文化中流行音乐所发挥的光芒,无法掩盖母体文化的自由精神。流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通过声音带动人们精神波动,展现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心需求的艺术方式。我们的生活正是有了音乐而显得多姿多彩,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特色,在群众文化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阐述了群众文化背景下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为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是一种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的音乐形式,它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本文的研究从流行音乐概念的界定开始,并分析了流行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如开放性、商业性、流行性等。在对流行音乐及其性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最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邹韩 《科教文汇》2009,(12):271-271
流行音乐是一种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的音乐形式,它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本文的研究从流行音乐概念的界定开始,并分析了流行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如开放性、商业性、流行性等。在对流行音乐及其性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最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2,(29):169-169,171
“流行音乐”这一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流行音乐本质上不是文化产品,它不符合文化的定义,故不适宜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但是,面对现实,我们做出妥协与折中,巧妙地加以运用,把流行音乐中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对小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流行歌曲是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也是我们认识社会审美、窥视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个非常直观的窗口。迈克尔·杰克逊(简称MJ)是上世纪继猫王之后世界流行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King of Pop"(流行音乐之王),他以开放、活力的演唱风格和独特的舞台表演,影响并引领着流行音乐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在同时期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这与迈克尔·杰克逊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重要关系。通过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平介绍及音乐表现特点的分析,探讨迈克尔·杰克逊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于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发展下,人们开始关注流行音乐,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讲,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阶段,对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有着极强的兴趣。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引入流行因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徐博 《知识窗》2011,(7X):40-4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盛行,很多人似乎已经遗忘或者不重视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把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视为时尚的潮流,而忽视了本民族的精华。本文通过对江西兴国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的历史、来源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流行音乐钢琴魔手乔治·温斯顿用爵士音乐艺术演绎古典名曲《卡农变奏曲》,向世人展示了现代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完美融合的无限魅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音乐自身发展的影响,对正确认识和处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关系更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万俪婷 《科教文汇》2014,(32):124-125
武汉开埠后逐渐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镇,教会学校的开办促成了新式教育在武汉的发展。同时,西洋管乐从最开始的军乐队形式变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早期建立的青少年管乐演奏团体无论在乐队规模和乐器编制上都开创了我国管乐教育的先河,为新中国青少年管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科教文汇》2011,(29):168-16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与音乐的结合,改变音乐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习惯,不仅给音乐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同时也为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经历,在本文中试图从音乐制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几个主要方面总结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实践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玲 《科教文汇》2013,(14):130-130,137
现代中学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材中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比较淡漠。流行音乐特色鲜明,曲调新潮,能抒发情感,缓解压力,引发学生共鸣。它不仅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从另一层面也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中学生有选择地欣赏流行音乐,通过精心挑选一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来激活音乐课堂,让优秀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既带来快乐又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科教文汇》2012,(25):162-162,168
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弥补音乐学习的弱项,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器乐教学有利于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提高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合理运用器乐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视奏、视唱能力与表现能力,更能有效促进视唱练耳学习的作用。本文尝试对器乐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巨大的影响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玉芹  王汝尧 《科教文汇》2013,(27):106-107
本文从体育舞蹈的概念、体育舞蹈音乐的特点入手,以体育舞蹈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中国民族音乐融入体育舞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促进体育舞蹈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邵冬梅 《科教文汇》2012,(14):170-170,173
高中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形成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格局,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即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的兴趣线性发展;立足生活,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面。  相似文献   

17.
周慧 《科教文汇》2012,(20):162-163
湘西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并积淀了丰富的音乐艺术资源,这些资源集中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异质性、本土性、原始性的艺术特性,为本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金香玉 《科教文汇》2014,(11):124-125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声乐这门课时,因他们已经完全变声,所以主要学习科学发声技巧及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就是说先学习理论再结合实际演唱。毕业后面临的教学对象却是还未变声六岁前的学龄前儿童,主要以教授儿歌演唱为主。所以他们毕业后在幼儿园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时,应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让他们将所学的演唱方法生搬硬套。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及幼儿园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的时候,不考虑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出现以“音”取人、忽略对学生嗓子的保护、忽略音乐表现力等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本文简要提出了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采用丰富的讲授形式(其中包括了视听结合、听讲结合、听唱结合)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的成效,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儿童声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何洋 《科教文汇》2011,(22):149-150
音乐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音乐教育应在培养音乐技能和提高音乐素养方面,实施有效的公共音乐艺术课程教学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进而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