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松林 《新闻世界》2013,(10):111-112
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读性,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如何增强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甚恺 《新闻世界》2013,(10):78-79
让经济报道成为地方党报的主打产品,就要整合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引导;要围绕中心大局,在经济新闻深度上下功夫;要关注百姓,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要直面经济热点,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经济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可读性——这是摆在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面前的一个老题目,也是至今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一个老题目。 没有可读性,言之无物、言之无味、读者不爱看的报道乃至一张报纸,是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用高尔基的话说,是一种“语言垃圾”。 从报上完全消灭这些“语言垃圾”现在还做不到。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可以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这种“语言垃圾”,尽可能使新闻报道变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以增强可读性。 增强可读性是个大题目,本文只从两个具体问题入手,试谈一谈。 在报上的各类新闻中,可读性最差的是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些“硬新闻”)。作为党报,这几类新闻不可不要,而且往往还要登在重要位置。如果把这几类新闻的报道方式加以改进,增强其可读性,那么将带动整张报纸的面孔为之一变,为之一活,为之一新。 怎样改革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增强其可读性呢?我以为可用两句话概括:会议新闻信息化,经济新闻生活化。 一、会议新闻信息化 长期以来,报界反复呼吁要“减少会议报道”,然而收效甚微。因为作为党报,限于种种条件,会议报道是很难“减少”的。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是否对“减少”会议报道空喊太多,而对改革会议报道实做太少呢?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7.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在党报新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党报理论宣传的改革创新却在诸多方面等待着我们去努力。本文从如何改进党报理论版版面枯燥、可读性较差的现实,提高理论宣传的传播效果,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入手,探讨增强党报理论宣传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这是一个关系党报能否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生存、发展、取胜的重要问题。党报要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关键是充分发挥党报的权威性。 从省级党报的实践看,有三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一是推进会议消息和领导活动报道的改革,以增强可读性;二是坚持“以深制快”的策略,加强评论、典型与背景新闻的深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地方党报只有努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才能立足于市场。在增强可读性上,笔者认为地方党报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创新报道的内容及方式;二是让民生类新闻唱主角;三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越来越重。那么,如何让晚报的经济报道更生动形象的走进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好贴近生活的软经济新闻,增强晚报经济报道可读性。 经济新闻首先是新闻,是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最新事态的报道。软经济新闻则是指那些带有社会新闻性的经济报道,也就是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新闻。晚报经济新闻报道要为群众喜闻乐见,就不能照搬党报抓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是地市级党报的重头戏。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但如何使经济报道从过去那种概念加数字的呆板乏味程式中解脱出来,使其活起来,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苏成雪  卢娟 《现代传播》2005,7(5):110-112
面对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我国党报发展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不断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党报的可读性,亟待改变党报那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状况。坚持“三贴近”,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提高党报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也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作为地市级党报,也应该尚势出新,在靠前而重要的版次上开办社会新闻版,以增强党报的内涵,提高党报的质量,争取和扩大党报的读。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问题、伦理道理、社会风尚、生活趣味等的报道。但党报的社会新闻,应具有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
吃饭要求可口,看报要求可读。可读性,是报纸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较之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经济报道偏理性,思辨色彩比较浓,因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是提高经济类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笔者个人理解,就是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重要、要鲜活、要贴近、要实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7.
(一) 党的报纸的党性并不排斥新闻的可读性,相反,党报只有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才能把党性落在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党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育人的作用。 但是,在党报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强调和偏重党性、指导性而忽视群众性和可读性。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和做法,使得党报版面上充斥着长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讲话(文章),其他新闻报道也多是内容上不深不浅,形式上不长不短,文风上枯燥、生硬、呆板的“报八股”。有人称这种“报八股”为“中不溜”,说错谈不上,可能还受到某些对新闻传播规律知之甚少的领导人的称赞,但却不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涪陵日报》孙娅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报道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报纸宣传中,它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比重不断增大,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可是经济报道枯燥乏味,可读性差,仍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老问题。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9.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趋向,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报的发行工作愈来愈难,这是无法否认的严峻现实。尽管承认这种现实需要勇气! 党报出路何在?去年2月,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报要把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必须在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三个方面下工夫,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可读性。可见,努力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已经成为当前从新闻舆论领导机关到所有办报同仁的共识。 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报界资深权威人士就此问题作专门的诠释。按西方新闻学者的解释,可读性是指新闻便于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在我们的传统习惯上,一谈到可读性,人们就容易联想到那情节诱人的故事或某些十分新奇古怪的社会“花边新闻”,这样去理解可读性的含义当然很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