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之一。客家人通过堂联、族谱、谚语、童谣、竖楣,激励子弟勤奋好学、成才立业;普遍设立族学、书院和新式学堂,使客家地区教育普及,惠及百姓。  相似文献   

2.
客家精神文化的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教育文化要素是构建客家学的重要成分。立论所持依据是:一,教育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客家文化不能回避教育文化;二,客家人的人文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三乡"之首是文化之乡,教育是文化之乡的奠基石;三,从封建科举文化开始,至现当代的客家教育文化,均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无论是梅州的"进士文化"、"院士文化"、"大学校长文化"还是"将军文化",都为客家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门榜是客家民居的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江西省上犹县客家民居现今仍然保存着原始的、丰富多样的门榜.这些门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了中国人祖先崇拜的古老传统、中原文化的传统,体现了历经漂泊的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精神,是客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熟语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语文文本。客家熟语作为客家方言词汇系统中的一类特殊成员,不仅记载了客家民系的许多民俗事象,体现了客家人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和思维方式,而且包含了客家人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了客家人传统的大教育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崇文尚学;修身立人;勤勉务实;以巧求效。对这一教育思想体系的呈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客家人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还有助于我们解读客家教育的现状与特色,为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客家家规家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它将客家精神融汇在每一条训言中,是传承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客家人的家规家训形式多样,涵括的内容丰富,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勤俭持家的治家智慧,还有严以修身的为人处世之道等,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和品质,这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局限,客家家规家训也有封建礼教的烙印,如推崇男尊女卑思想、灌输愚忠愚孝的封建纲常及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封建迷信等。我们要传扬客家家规家训传统美德,为今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客家是汉族一个重要民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如地方庙会、多神信仰、民间艺术、封闭半封闭式民居和崇文重教传统等,而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又反过来对客家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积极乐观、团结协作、崇文重学、内聚理念和趋外理念相互交织的民众性格。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客家商人和政治精英共同推动下,客家宗祠“崇文重教”的文化资本使“奖学兴教”的社会事实得到反复演绎。对客家宗祠助推教育的田野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大体可以找到客家人对教育情有独钟的社会动力。在传统客家村落经历城镇化及都市化的过程中,客家族群重入“祖荫”的精神追求可以为社会“内涵式”发展确立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客家童谣如客家山歌一样,是客家文学的又一奇葩。它还是客家人用来教育儿童,使之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教材。本文引用和分析了流传在梅州市、惠州市和台湾省的许多客家童谣,从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概括了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客家文学、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的一些侧面,也可以了解客家人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崇高风尚,对发扬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一支,从中原迁徙到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其中以梅州最为集中。客家文化具有崇文重教、勤俭诚信、保守谨慎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梅州唯一一所高校即嘉应学院。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龙泉洛带镇是西部客家第一镇。镇上常住客家人口占比高达95%。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代代相传的客家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爱国爱乡、服务桑梓;和谐包容、亲仁睦邻;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客家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把读书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所以,凡是有客家人的地方,教育、文化事业都比较发达。也因为他们的引导,当地的社会风气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  相似文献   

12.
刘立恒 《现代语文》2015,(2):103-106
客家童谣是客家人针对儿童创作的民间歌谣。目前客家地区的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使用客家童谣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还有助于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也是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方言的传承。以广东河源地区客家童谣为例,分析该地区客家童谣内容和语言的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和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尝试解决客家人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永定县振成楼为代表的客家土楼 ,是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粘土和粘质沙土相拌而筑成的墙体 ,柱梁等构架全木料的楼屋 ;以广东梅县联芳楼为代表的客家洋楼 ,是用钢筋、水泥和沙石倒制而成 ,而无瓦块和木料建成别墅式的楼屋 ;土楼体现传统文化的承传 ,洋楼象征走向世界的信心 ;土楼洋楼都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迁徙进取、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客家人注重追本溯源,尊祖敬宗,重视修族谱、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号、堂联最好地表达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扬祖德的情感。堂联,是客家祠堂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联以载道。训勉联是客家先祖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先祖对后昆无声的教诲和期望。透过这些内容广泛,内蕴丰富,内涵深刻的训勉联,我们能够深切领会到崇文重教、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爱家爱国的客家精神。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亦可以浸润思想,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得到前行的智慧和信念。  相似文献   

15.
客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它在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口耳相授下,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作用,既给客家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的文化功能表现为:娱情功能、教化功能、贮藏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客家民间传统童谣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童谣不仅对客地儿童有娱情作用,而且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客家童谣保留了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方言,记录了客家生产、生活习俗,传承了客家传统文化,显示了极为浓厚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7.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客家童谣是流传在客家文化中的歌谣,客家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童谣、念童谣,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客家文化。以铜鼓县为例,铜鼓是客家县,为了让客家童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幼儿园教师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客家童谣进行搜集、整理,另一方面借鉴选取一些经典的客家童谣进行创新,编写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浓厚的园本课程,从而将客家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去感受客家童谣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分支,向以重视家风家教著称于世。客家古邑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客家先祖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崇祖爱国、勤劳恪俭、敦和包容、淳朴简约、谦厚内敛、向善好客、笃信守义、崇文重教、坚韧自强的人文精神,也是当今社会重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心灵鸡汤。全面发掘、整理和研究、传承客家古邑家训,用心品味客家古邑家训蕴含的人生智慧,其旨趣在于回应当下民众的关切和焦虑,切中时弊,纯净我们的心灵,涵养社会风气,守望道德,传承民族传统价值,为寻求民众共有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提供丰厚的养分。  相似文献   

20.
客家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梅州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对该区域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继承和强化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意识,在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客都"梅州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其某些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梅州教育发展的束缚。梅州教育要继续走向辉煌,必须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