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偏误分析(EA)理论作为基础,以长安大学俄语国家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应用语言学的调查方法,分析了他们在声韵母,句调以及声调上的偏误特点,研究表明,影响长安大学俄语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因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课堂的教学因素以及文化因素负迁移。建议通过优化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大力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兴趣,来有效地提高长安大学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亚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中亚留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汉语常用否定结构时常常会出现“不”和“没有”的混用、否定句语序不当、否定句中成分多余或残缺等一系列的偏误。通过结合中介语理论分析,母语的负迁移和学生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的限制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中汉字词负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偏误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偏误类型: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语体偏误。要纠正韩国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应针对韩国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扬长避短,并且注重语素分析法和词语搭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郑金勇 《现代语文》2006,(10):99-101
对外汉语语法是指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一用就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负迁移,导致泛化性偏误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汉语语法产生困惑和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6.
互动     
《留学生》2014,(16):7-7
读者提问: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说中文时,会说成类似“窝们歪果仁”一听就是外国人的音调?因为他们的母语不靠声调来区别意义,或者他们母语的声调的调值跟汉语有差异。他们奇怪发音也就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造成的偏误。  相似文献   

7.
汉日同形词是汉日两语同源共生的产物。受母语负迁移和对汉语知识掌握不全面的影响,日本留学生在这一语言项目的学习和运用上常常出现诸如字形、意义、生造词等诸多类型的偏误。文章结合日本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有关汉日同形词偏误语料及汉日两语交互影响下日本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偏误形成的类型、原因加以总结解释,并尝试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作用逐渐凸显。而数量词作为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一直受到汉语国际教学学界的重视。列举俄语区汉语学习者在数量词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将其归纳总结,并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和中俄语言差异的角度探讨偏误形成根本原因,提出关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他们在学习汉语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偏误问题,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规律和原因.母语负迁移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影响明显,母语俄语语法是其学习和使用汉语补语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因素.据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化繁为简”的灵活对策,以减少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  相似文献   

10.
朱蕊 《文学教育(上)》2010,(23):144-145
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以及目的语的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韩国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中级班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作业的分析,归结出其关联词语使用现状,并对使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判断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安曼兰 《文教资料》2014,(27):34-35
本文主要谈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在学生使用各种名量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若干个偏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作者对泰国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所产生偏误的根源,以母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及文化因素三种偏误为分析的基础,并且提出有利于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音节韵律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音节韵律偏误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对韵律教学的忽视是韵律偏误产生的原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音节韵律搭配训练,加强学生诵读教学等将有利于学生韵律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中,使用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出现了大量移位性的偏误。文章从泰国学生偏误入手,将汉泰两种语言中介词短语作状语的情况进行对比,提出:泰国学生此类状语移位性偏误来自于母语的负迁移。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早帮助学习者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针对偏误和成因,本文还探讨了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纠正声调偏误的六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语存在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句型,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变化形式,是欧美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句时常受到英语存在句的影响造成偏误。目前,以欧美学生为对象的汉语存在句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我们认为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假说,偏误分析理论等归纳了偏误类型,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将发现的偏误类型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汉语存在句的遗漏、错序和误用。形成偏误的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渡泛化和文化交际的影响等,针对形成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错误,掌握汉语存在句。  相似文献   

17.
《娄底师专学报》2011,(5):97-98,128
基于自然语料考察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项偏误,按形式可分成比较标记遗漏、误加、误用等三种偏误,并可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挖掘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和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学习十分重要。调查发现,苏丹学生在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中,经常在近义词范围大小、程度轻重、语义侧重、概括程度、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差异等方面偏误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者存在母语、目的语知识、文化因素负迁移和学习环境影响所致。因此,学生应该从掌握汉语语序习惯、借助情景强化训练、拓展文化知识背景、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强化对汉语近义词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不断提高汉语词汇和近义词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学生英语作文的分析后发现,朝鲜族初级学习者的语序偏误可分为以下六种:后置定语的前置、单项状语的位置偏误、多项状语排列偏误、介词的后置、双宾语的排列偏误、谓语和宾语的倒置。根据语言迁移理论,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朝鲜语和汉语的干扰所造成的。另外,当朝鲜语和汉语同时成为迁移对象干扰目的语时,偏误出现的频率相对高;当朝鲜语和汉语中,只有一种语言成为迁移对象干扰目的语时,偏误出现频率相对低。  相似文献   

20.
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存在词汇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用失误等三种偏误类型,而各种偏误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形成原因,认为是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和学习策略导致了这些偏误的产生。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韩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