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洪英 《文教资料》2007,(16):185-186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并普遍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不过,现实的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教师缺乏赏识能力、忽视赏识教育的副作用、忽视学生差异、赏识不持之以恒等“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确,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赞美,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忠云 《教师》2012,(30):120-12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赏识学生打破教材、赏识学生的问题、赏识学生的创意、鼓励并赏识后进生、把“赏识”与“批评”结合起来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赏识学生。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决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压制教师。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在教育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就笔者的调研来看,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一味迎合学生,赏识放弃原则。教育“以人为本”被简单地理解为一味迎合学生,对学生不能说“不”,不能批评,生怕扼杀了“牛顿”,压制了“爱迪生”,导致没有原则的“尊重”“赏识”泛滥成灾。如某校一节政治公开课,教师问:“在…  相似文献   

7.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赏识教育注意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条件和学习基础,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展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的巨大魅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不少老师或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使赏识教育“变形”或“变味”,走进了“怪圈”或“误区”。主要表现在:   1.把赏识教育误为赞扬教育,甚至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盲目肯定。盲目肯定,容易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产生不切实际的抱负水平,结…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但赏识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赏识教育的实施中,部分教育者误解、滥用赏识教育,致使赏识教育走入了“误区”。本文试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刻的实践反思,以期帮助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赏识教育,从而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达到赏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 教育“以人为本”被简单地理解为迎合学生的天性。对学生不能说“不”,不能批评,生怕扼杀了“牛顿”,夭折了“爱迪生”,导致没有原则的“尊重”、“赏识”泛滥成灾。如某校一节政治公开课,教师问:“在红绿灯路口,夜间没有警察值勤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赏识教育能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条件和学习基础, 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 展现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的巨大魅力,对传统的棍棒教育作了有力的反击。但在具体实 施过程中,我们很遗憾的看到,不少老师或家长对赏识教育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从而使赏 识教育“变形”或“变味”,走进了“怪圈”或“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赏识教育误解为赞扬教育,偏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不顾学生的实际 情况,一味地盲目肯定。而一味的盲目肯…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重视赏识教育,也要从环境、本质、沟通、耐心等方面正确运用好赏识教育,避免误入一些以偏概全的误区,让赏识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承梅  李龙 《新课程研究》2009,(11):110-111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伴随着“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我们并没有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但再尊贵的花草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上就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一点惩罚。当然,惩罚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是指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比如,以否定的语气、表情(不理睬).来批评、谴责学生,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15.
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花季少年本应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最美好的生命时光。然而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我却发现很多学生都过得并不自信与快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时常反省着自己,我总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赏识的目光,因为赏识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与自信,从而使他们完善自我,尤其充满艺术性的赏识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美国政治家林肯曾说过:“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胜过拥有一座金矿。”对一个学生来说,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特别是赏识尤为重要。同样是学生的一种行为,肯定的赏识、  相似文献   

16.
陈向阳 《考试周刊》2009,(6):221-223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容易走进爱的“误区”,总是以为“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爱”而过度紧张、承受一定心理压力并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暗示教育、赏识教育、榜样教育等“爱的教育”,可以有效疏导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师爱与学生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17.
赏识,是指认识到了人的才能而加以重视给予赞扬;所谓“赏识激励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由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发展主体,从而激励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赏识激励教育的过程,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沂源历山中学围绕“创特色、争一流、建名校、育真人”的办学目标和“培养道德、智慧、健康、美丽、自信、成功的人”的育人目标,实施了“赏识激励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18.
“允许学生上课插嘴、喝水、出去上厕所、随意选择同桌……”笔者认为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实行的这项课堂改革,走进了“异化尊重”的误区:它片面强调鼓励、赏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忽视了教育惩戒和批评在引导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现在的中小学生具有骄娇之气,大多数家长宠着他们,衣食住行,无不包干,任凭孩子指使;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宠着他们,要求老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为,但你得把孩子教育好。老师你敢得罪这些“小皇帝”们?你是想下岗,还是想吃官司?因此,也只好宠着他们,对他们不批评,只微笑,只赏识和尊重。学生违纪…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从爱出发,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的赏识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世界因赏识而美丽,人生因赏识而健康,生命因赏识而鲜活,教育因赏识而光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校申报了《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新课题的理念指导下,我觉得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我作为教师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我校开展的“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我在化学教学中展开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