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书相伴     
美好的夜晚无声无息地向我走来,我走进那狭小的书房,拧亮白炽灯,把思绪深深地浸入书中。书成了我亲密的伙伴,我的目光像一只饥饿的小鸟,穿梭在幽深的文字丛林里。一本书就像一片绿油油的森林,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给我无穷的诱惑,那些繁简有序、疏密有致的文字组合是一种绝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大概是一年前,我在刘瑜的书中看到这句话,文字的感染力就像励志鸡血注入血管。合上书,我真觉得那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一年后,看到好友从自己的包里拿出那本《送你一颗子弹》,我问她,怎么样?她说,还不错,不像别的学术派那么学究。我点点头,这本书我依然很喜欢,有事没事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翻翻,但我不再认为,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3.
与书相伴     
走进那狭小的书房,拧亮白炽灯,把思绪深深地浸入书中。书成了我亲密的伙伴,我像一只饥饿的小鸟,穿梭在幽深的文字丛林里。一本书就像一片绿油油的森林,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给我无穷的诱惑。那些繁简有序、疏密有致的文字组合是一种绝关的风景。这是造林者的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思想与智慧的契合。我拍打着翅膀,留连于林中秀色,欣赏其中独特不凡的匠心。在这片森林里,我感到自己永远是一个浅薄者,但从林中走出,我的生活渐渐变得丰厚而充实。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许正是因为读书像在与作者面对面,我一直相信看到喜欢的书就是因为文字的灵气与我们有缘。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一段文字打动心弦的时候,当看到《范进中举》之后,我去买了《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间精神小屋,砌成小屋的不是砖,而是书。如果说精神在形式上的体现是文字,那么文字的载体则是书。葛朗台面对金子,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婴儿,而高尔基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精神品格孰高孰低立刻见分晓。  相似文献   

6.
与好书为友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一本好书,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在那里尽情地享受。书,这位知己,我很小就已经认识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4岁那年,父母给我买了第一本书。那是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片丰富多彩,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是注了拼音的。那是我第一次与书见面,我只被书中那些图片所吸引,根本没注意到书中那些精彩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去年暑假,我再一次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感觉每读一次,都像和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每品一次,都像在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书中的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像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讲故事。生动有趣的实例,精彩幽默的话语,常常让我忍俊不禁。但细细回味,在幽默风趣的文字当中,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8.
阿免 《中学生百科》2023,(13):25-27
<正>当我阅读得越多,我对书的期待就越平常,我再不轻易指望一本书能带来认知的推倒重建,更不期盼它能拯救命运。文字之于真实的生活,总是隔着什么,就像雨水落下,即使当时一片滂沱,最后也会蒸发,了无痕迹。这样的结论并非源自我对阅读的失望,而是我深知,阅读只是长途跋涉的开始。只有沁人生活的文字,只有与我们的经历交织的文字,才能带我们去往别处。  相似文献   

9.
王羽 《教育文汇》2010,(4):43-44
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当我再次捧读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时,我的确看到了在平凡教育生活中的另一片清亮的天空。于“清淡与忧患”间,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我触摸着书中的每一个文字,犹如置身于一片清新的世界。我静静聆听“玫瑰”花开的声音,在文字的世界里品嗅着窦桂梅为我们酿就的教育思想的芬芳……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山     
在初夏闷热的午后,我捧起李彩芹写的《关于父亲》一文,静静地读了起来。书,在我的手中一页一页翻着;心,像饮过一杯清香的绿茶,退却了燥热与烦闷,多了些清爽与恬静。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相似文献   

11.
正暑期,手捧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不能释卷。读着书中平实的文字,却不时激荡我心,像海浪般澎湃。是什么让我一个小小的教师有了心潮澎湃的感觉?就是那一行行充满憧憬、充满理想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国度,那里的教师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些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张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今天,我又拿起这本书,又一次的感动……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生命质量的追寻,让心浮气躁的我渐渐地平静下来。静下来。能聆听到文字的呼吸,能嗅到文字的芳香。现撷取几朵“生命之花”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我曾在一篇回忆自己读书经历的文字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书里的世界与月下的天地汇聚我一日中最好的生活,最好的享受。总让我乐以忘忧,乐不思家。但也有例外,当偶尔翻到低劣的书刊,或读到拙劣的文字,我常会不由自主,狠狠地把书摔在地上,大骂自己择书时的瞎眼。"  相似文献   

14.
回归纸质书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必然要同书打交道,这称得上是每日的必修课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脑和网络还没有普及,没有像燕子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案头是纸质书一统天下。多少年的习惯了,遇上好书,我都要净手焚香般虔诚地打开书页,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逐字逐行啃着;遇上精彩的段落,我握在手里的那支笔,就会灵动如飞,在专用的笔记本上刷刷地写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地球人都知道。我一直以为,勤做笔记,是从书中汲取营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读书不做笔记,类似于囫囵吞枣,能不能充分消化,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相似文献   

15.
买书     
我初识文字的时候正是70年代,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偏偏我对文字像着了魔似的.没有书读,我就每天晚上到家对面的旅店里去看报纸,甚至到街上看墙上的标语和大批判专栏,虽然半懂不懂的,却也很专心.1975年,正是大批《水浒》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一部小说叫《水浒传》,第一次知道了宋江、晁盖、武松、鲁智深等一百单八将.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当我有一天在区供销社的玻璃柜子里看见了一套三本的《水浒全传》的时候,那是怎样的惊喜啊!可一问书价——三元五角!我一个12岁的孩子,哪来这天文数字.我绞尽脑汁,苦苦  相似文献   

16.
书像良师,它教我怎样尊敬长辈,做一个会感恩的人。书,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了我饥渴的心田;书,如蔚蓝辽阔的天空,任我自由飞翔;书,似清新甘洌的山泉,给予我知识的水源;书,仿佛是鲜美可口的食物,让我得到丰富的营养……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驾着一叶轻舟在海上扬帆,乘风破  相似文献   

17.
每当夜幕降临,告别了白天的喧嚣,抛开了所有的杂念,我便会守候在灯前,手捧一本心爱的书,细细地品味书带给我的精神营养。我陶醉在其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便进入了深夜……我觉得读书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当教师整天与书打交道的缘故,也许自感没有满腹经纶,便无法更好地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缘故。所以,我尽量与书亲近,与书为伴。我觉得书就像一股山间的清泉,带给我的是清新、爽朗;我觉得书又像一轮九天的明月,带给我的是光明和力量。但我觉得书更像一盏引航的明灯,指引我前进,带…  相似文献   

18.
自我记事起,我就在读两本书。第一本是文字组成的书,第二本是大自然的书。从文字组成的书中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长大了许多;当我走进大自然的书中,仿佛又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19.
薛涛 《小学生》2010,(2):20-23
主持人语 我很喜欢薛涛的文字,他的文字就像他儿时爱读的书一样,总是能给人有图有画的感觉。 读书写作,如果你没有兴趣,它看上去好像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如果和薛涛老师一样,从阅读有图有画的故事书开始,走进读写,你会觉得乐趣多多、幸福多多、憧憬多多、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20.
读着黑塞的书,就像在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流里溯游.要那样身临其境,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美,没有人对此能无动于衷."我看到我的青春、我曾做过的梦、我爱过和痴迷过的美好的一切,高歌着从我身旁经过."也许这是为什么他被称作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在他的文字中,理想和激情仍然闪烁着万丈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