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例1 如图1所示,R1、R2、R3、R4组成并联电路,已知R1=5Ω,R2=20Ω,R3=10Ω,R4=15Ω。求AB间的总电阻. 分析此题的常规解法是按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求解,但电阻个数较多,运算复杂且易错.若应用最小公倍数则比较简捷. 这4个电阻阻值的最小公倍数是R=60Ω,故有  相似文献   

2.
1.等效电阻 例1 图1的电路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一12gl,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阻值为4Q.今将尺。换成6Q的电阻,则A、B间的总阻值为 Q. · 分析 7个未知电阻在先后两个网络中没有变化,可用电阻R替代,因R与R。一12n的并联值是4Q,则R为6Q,故当R’-一6Q时,A、B问的阻值为3f2. 2.等效长度图1 如图2,当导线沿图甲方式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L;当按图乙方式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长度则为kosO;当按图丙、丁的方式运动时,不管导体是半圆、折线还是任意的曲线,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长度均为L.甲 乙 丙 图2 以上是物理量…  相似文献   

3.
1.用以分析电路结构例1如图1所示,邶间电压U=12V,电阻R1=30Ω,R2=40Ω,R3=60Ω,试求理想电流表A1、A2的示数.  相似文献   

4.
推论一: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都小.由并联电路电阻公式1/R=1/R1+1/R2可得因为,所以应用:例1 以下四组并联电阻中,总电阻最小的一组是[ ].A.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 B.一个5Ω和一个15Ω的电阻并联;c.一个12Ω和一个8Ω的电阻并联;D.一个20Ω和一个1Ω的电阻并联.  相似文献   

5.
一、不注意审题如第28题: 如图1所示的方框内是由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组成的电路,已知B、D间的电阻RBD=O,C、D间的电阻RCD=3Ω,A、C间的电阻RAC=3Ω,A、B间的电阻RAB=6Ω,请画出方框内的电路图,并标明各电阻值.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物理解题是难度较大的部分,由于中学物理解题存在思维解析和模型构建的问题,因而,需要引入物理解题的极限思维,并运用物理模型对物理解题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物理解题思路得到拓展和开阔,增强同学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解题举例1:在中学物理知识"电阻、电压和电流"中,A和B同为某一串联电路和两个电源,R和R1各为A、B电源两端的不同电阻,并且R是可变电阻,R1是电路的总  相似文献   

7.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因此各电阻分压时遵循U1∶U2=R1∶R2的比例关系.即:在同一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串联电路的这一分压原理在电学解题中有重要的应用,现以下面两方面为例.一、解物理量估算问题例1如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Ω,R2=20Ω,R3的阻值不为0,当断开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A)11V(B)10V(C)9V(D)8V解析: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3V.则当闭合开关S时,电阻R1被短路,两端的电压变为0V,所以电阻R2、R3两端的电压共增…  相似文献   

8.
例1如图1是电阻A、B的I-U图象.由图可知,电阻值较大的电阻是__Ω.若将A、B两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是__A,此时电路总电阻是__Ω.  相似文献   

9.
例如图1所示,R1=3Ω,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9V,若图中两电阻交换位置后,两电压表示数不变,求A、B间的电压。分析原电路可等'效为如图2所示,设R1、R2、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图中R1、R2、R3串联。因为V1测R1、R2两端电压和,所以U1+U2=6V。V2测R2、R3两端电压和,所以U2+U3=9V。因为U1+U2≠U2+U3,所以U1≠U3,R1≠R3。解1、列方程法:由I=RU知:U1+U2=I(R1+R2),U2+U3=I(R2+R3)。当R1=R2=3Ω,有:I1(R1+R2)=6V,I1(R2+R3)=9V。解得I1=1A,R3=6Ω。A、B间电压U=I1(R1+R2+R3)=1A(3Ω+3Ω+6Ω)=12V。解得I2=0.5A,…  相似文献   

10.
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可以归结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电路中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一、二次函数法例1.在图1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4.8V,内阻r=2Ω,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0Ω,R0=5Ω,电流表的电阻忽略不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解析:设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到a端的电阻为R1,到b端的电阻为R2,则有R1+R2=R.由电路图可得:R2与R0先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1+…  相似文献   

11.
例1在图1中,所有电阻的额定功率都为4W,若从A点流入电流为2A,则图中阻值为2Ω的电阻消耗的功率为·解析:如图1所示,图中的六个节点分别用A、B、C、D、E、F表示,A、B、C三个节点处的电流分别用I、I3、I4,I4、I6、I7,I7、I9,I10表示·现在我们先从网络的右边向左边逐一剖析,因为R1CF=R19+R10+R111+R12=41Ω+1Ω+11Ω+2Ω=21Ω,所以RCF=2Ω,同理可以推知,RBE=RAD=2Ω,于是Rab=R1+RAD+R2=1Ω+2Ω+1Ω=4Ω·然后再从网络的左边向右边分析,Uab=I·Rab=2A×4Ω=8V,UAD=Uab-I(R1+R2)=8V-2A×(1Ω+1Ω)=4V,I4=I-I3=I-URA3…  相似文献   

12.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万用表的机会比较多,它可以用于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时,我们不仅要看清测量项目、选取适当的量程、考虑正负极,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万用表本身内阻对于测量电压结果的影响我们知道万用表的电压挡内阻一般有几十千欧,如JO411袖珍万用表,其10V电压挡的内阻为20kΩ。如图1所示,电源内阻为零,E=8V,R1=30Ω,R2=10Ω,则AB、BC、AC间电压的理论值分别为6V、2V、8V,若用这款万用表测量电路中每两点间的电压时,其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相同。但若将R1换为30kΩ,R2换为10kΩ的电阻时,再用这款万用表测…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 练习题1 选择题(1)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电容的(  )。 A 电压不能突变 B 电流不能突变 C 电压及电流均不能突变(2 )电流源Is流过两并联电阻R1=40kΩ、R2 =80kΩ,则流过R1的电流I1比流过R2 的电流I2 (  )。 A 大    B 小    C 相等(3 )三个电阻R1、R2 、R3 并联,其等效电阻(  )。 A R =R1+R2 +R3 B R =1R1+1R2 +1R3 C 1R =1R1+1R2+1R3(4)图1所示电路中,I、U分别为(  )。 A 1A、10V B .2A、5V C 1A、5V图1 选择题(4)示意图(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  )。 A 相当于短路 B 相当于开路…  相似文献   

15.
沪科版《物理》选修3—1第74面第3题:如图1所示电路中.R0是已知的。要使A、B间的总电阻等于R0,则R1的阻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求电阻R1的阻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求电阻R2的阻值。答案(1)电源电压U=IR=2A×6Ω=12V。(2)电阻R消耗的功率P=IU=2A×12V=24W。(3)电阻R1与R并联,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U2/R1,6=122/R1。解得:R1=24Ω。(4)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2=U/(R R2)=12/(6 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2R2,6=I22R2。解得:R2…  相似文献   

17.
广大同学在运用二次方程(组)求解物理问题时,易形成思维定势,即:对所得的两个(组) 根,从数学、物理、实际生活等角度,对它们进行取舍.但是,是否必须要舍掉一个(组)根呢?若能从物理角度对两根仔细再分析,充分利用两根提供的信息,把握其物理本质,打破思维定势,定能使思路开阔;提高解题能力. 例1 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ε=12V,内电阻r=0.5Ω,定值电阻R1=3.5Ω,在电键S断开或闭合时,外电路中的αb间消耗的功率都是8W,则电键S闭合后通过R2的电流是_A. 解析:法1 根据两种情况下,αb间消耗功  相似文献   

18.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即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回路本身电流的改变引起的 .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关于自感现象的试题在各类考试中也常出现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总是抓不住解题的要领而出错 .其实 ,只要抓住自感电路的特点进行解答 ,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抓住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进行解题一个含有自感线圈的电路与电源接通或断开时 ,由于自感线圈内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相关问题 .例 1 如图 1所示电路 ,已知 E=1 2 V,r图 1= 1 Ω,R1=2 Ω,R2 =9Ω,R3=1 5Ω,L=2 H,开始开关 S与点 A接通 ,电路中电流恒定 .若将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多大 ?解析 当开关 S与点 A闭合时 ,通过线圈L的恒定电流可以由欧姆定律求得 ,即I0 =ER1 R2 r=1 A.当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时 ,线圈 L中电流不能突变 ,仍为 I0 =1 A,此时线圈 L、电阻R2 、R3构成回路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 E′=I0 ( R2 ...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科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近几年教学中,凡遇到学科间综合题就给同学们渗透有关数学知识,下面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探讨:1“合比”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例1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两端的电压为1.5V,两端的电压为4.5V,R1 R2=600Ω,R1、R2各为多少Ω?解由R1与R2串联可知I1=I2,得R1/R2=U1/U2=1.5V/4.5V=1/3。因为R1 R2=600Ω,所以将R1/R2=1/3,运用合比变为(R1 R2)/R2=(1 3)/3,得R2=450Ω,R1=150Ω。例2如图1所示,若R1=5R2,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解1∶I2=,I3∶I1=。由图可…  相似文献   

20.
题目有三个电阻的阻值及额定功率分别为R1=10Ω、、P1=10W,R1=20Ω、P2=80W,R3=5Ω、P3=20W,它们组成的电路如图1、图2、图3所示,关于各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60V (B)图2电路允许流的最大电流为3.5A (C)图3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7.5V (D)图3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10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