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科学、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成了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过去评改学生习作只是老师的工作,学生没参与其中,学生缺乏评改作文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改进评改方式,让学生、家长加入评改作文的行列,真正实现快乐习作,让学生的习作观念由"写完为止"转变为"写好为止".让我们载着新课标这艘航船,去探讨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插上"会改"的翅膀,为习作评改载回满满的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2.
作文时,因为"需要",学生会寻找表达内容,思考表达方法.其表达溢于情感.从"需要"出发,学生没有习作压力,不会把习作看成枯燥的劳动;从"需要"出发,真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美文积淀、内容生成、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总结,有效地引导儿童提升习作能力,提升习作的快乐指数.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生不敢写作文,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快乐生活,快乐作文"的实践研究中,我不断进行着探索,总结出快乐生活,快乐作文四部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习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一、快乐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5.
高爱兰 《考试周刊》2014,(39):66-6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为"乐"写,使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处于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过渡期,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文章从"主题作文"教学入手,多写、多练,保证学生习作的数量。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典型的作品,通过"谈作文"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可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办班刊,发奖状,领"稿费",让学生收获习作的快乐,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提升作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大力实施以解脱作文"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为目标的无痕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习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享受习作的快乐。策略一:习作领域扩大化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关注"怎么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习作教学中作了"三留""三美"的实践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 一、留住快乐,让兴趣为习作做主 "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这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习作心理状态,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究其原因主要有:训练要求和评价标准过高、限制过严、训练方法不当等,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缺乏写作兴趣.面对作文,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我认为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做主,因为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只有让其兴趣做主,才能使学生下笔如有神,乐写、善写,写出富有乐趣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讲评的前提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示范和举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习作上:像啄木鸟似的把错别字"啄"干净,像圣旨似的在审题、审意、中心上"指点江山",又像能工巧匠那样"斧"正孩子的篇章结构,最后贴上一个永远只能代表自己的等第.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而学生却不领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可谓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很多学生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从而使作文成为制约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过多,放不开,从而导致学生被动作文,毫无自主、自由可言,加之他们在习作时缺乏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作文时必然无话可写,如挤牙膏,抑或无病呻吟,让人读来味同嚼蜡,学生也因此在满怀痛苦和烦恼中习作,丝毫不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提出了"快乐作文"的主张,力图通过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习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放开说 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框",放手让学生在习作前"说一说".比如,我布置学生写"植树"的作文,先安排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讲清种树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说"的活动,要求学生说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了什么树、怎么种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学生争强好胜,发言特别踊跃.这时候要学生以"植树"为题作文,便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由此看出,在习作前组织一些"说"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美文积淀、内容生成、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总结,有效地引导儿童提升习作能力,提升习作的快乐指数。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辅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常年从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发现所教班级的学生有两大特点:一是作文水平普遍偏低;二是绝大部分同学自周边农村.怎么办?面对那一双双稚气而又充满渴求的眼睛,笔者决心和几个同事一道,边辅导边探索,开拓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尽快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终于有所收获,那就是以"农"为本,就地取材,指导农村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面临着"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的两难境地.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笔者认为,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顺利推行语文课改的关键,也同样会让习作教学成为"学者易,教者乐"的美事,融入乐学、乐教的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下水",是指导学生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许多老师对于"下水"的技巧却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在作文教学中自知地"下水".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看学生的作文时,水平良莠不齐,所以读学生习作时心情也自然不同。当看到水平太差的习作时难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是甩手弃之。这样老师评阅再多的"文儿",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提高。用快乐的心,鼓励孩子上进的心;用快乐的心,等待孩子进步的过程;用快乐的心看待作文的"重复"。这样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用快乐的心,读学生的文儿,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词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 《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