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爆玉米花是很多人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无论是小时候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玉米花,还是现在街头小店卖的用花花绿绿的纸袋子装着的爆米花,都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可是买来的爆米花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如色素、香精、糖精、盐、脂肪和糖等等。其实玉米本身是个好东西,它富含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爆过的玉米花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只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调味料,自己动手来爆玉米花,口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那就可以放心吃了。  相似文献   

2.
爆玉米花是很多人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无论是小时候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王米花,还是现在街头小店卖的用花花绿绿的纸袋子装着的爆米花,都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可是买来的爆米花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感情。现代考古证实,玉米起源于一种生长在墨西哥的野生黍类,经过逐渐的培育,大约在距今3000年~4000年前,中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了。现在的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墨西哥人最先培育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印第安人则是美洲古文明的创造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如今世界上占主导的看法是:冰川时期(公元前7万—公元前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一批亚洲猎手越过陆桥进入北美地区,并繁衍生息,发展成后来的美洲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经过漫长的渔猎采集生活,大约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种植。玉米种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础,故印第安文明又称"玉米文明"。  相似文献   

5.
印第安人的起源曾经有人认为印第安人起源于美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亚洲和大洋洲迁移过来的。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在美洲大陆上发现猿人化石遗迹,后一种观点目前几乎已成定论。早在16世纪,西班牙人何塞·阿科斯塔就提出人类是单一起源,美洲印第安人可...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眼中,玉米就是神赐予他们的神圣礼物。在漫漫的5000年里,玉米这种神奇的黍类从过去的不为人知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来源,离不开墨西哥人的勤劳与智慧。玉米的起源当欧洲定居者到达墨西哥的这片土地上时,他们还不知道玉米是什么,直到他们收到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用玉米做成的礼物。从那以后,玉米也慢慢成了他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4000年前的玛雅时期,在印第安人的培育下,玉米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和粮食来源。更有考古学家认为,古墨西哥人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食用玉米了。40海外英语orn originated…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 ,墨西哥人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酒文化”、“茶文化”在其他地区兴起一样 ,墨西哥人也自然酝酿出了“玉米文化”。现代考古证实 ,玉米起源于一种生长在墨西哥的野生黍类 ,经过逐渐的培育 ,大约在距今 30 0 0年~ 4 0 0 0年前 ,中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已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基础,无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一切古代文明都是以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先决条件的。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印第安人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这些作物不仅孕育了印第安人的古代文明,而且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在今日世界的粮食作物中,小麦、水稻和玉米是三大支柱。其中,玉米是由  相似文献   

9.
跳跳送我两包用来爆玉米花的玉米。它们小小的个儿,每一粒都泛着橙色的光。  相似文献   

10.
鬼舞是1890年风靡于整个美国西部的一场神秘的宗教运动,由印第安派尤特族先知沃沃卡发起,其预言宣称只要印第安人跳起鬼舞,美国的白人将会全部消失。鬼舞得到爆炸性地传播,但也迅速遭到了美国当局的残酷镇压,引发了著名的"伤膝之战"。文章主要从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论述鬼舞盛行的历史根源和背景,以及沃沃卡和鬼舞的由来,从中窥探19世纪末期的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爆爆米花     
今天,我和妈妈带了一些玉米,到小区门口爆爆米花。爆爆米花的老爷爷先把玉米放入一个杯子,盛满后再倒入一个外面黑漆漆的爆米桶内,然后盖上盖子。老爷爷使劲地拧紧盖子,最后把爆米桶放在一个支架上,它的正下方是一个火炉。老爷爷在火炉里放入一些碳,然后一手转爆米花桶,另一手转鼓风机。炉火冒着红红的火  相似文献   

12.
<正> 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美洲大陆,征服印加帝国,他们不仅从安第斯山脉的南美印第安人那儿掠夺了许多黄金,还找到了一种植物,它埋在土里的块茎是可以吃的,这就是土豆。今天,土豆已经种遍了全世界,和大米、小麦、玉米一样,是人类最宝贵的食粮之一。油炸土豆条,又叫薯条,是外国小朋友非常喜爱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经历了土著传统教育——为印第安人实施的教育——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印白两种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最终出现了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新趋势,印第安人对自己的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当然,20世纪以来兴起的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与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的土著传统教育已有天壤之别,二者在学校体制、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乔治·西维 ( G eorges Sioui)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印第安联邦学院学术院长 ,后又当选地址设在温哥华的土著人政治学院院长。西维先生是加拿大北美印第安人第一个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他在《美洲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一书中从美洲印第安人立场出发 ,论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精神追求及印第安人同大自然的关系 ,当然也涉及到欧洲人侵略、掠夺及印第安人同欧洲侵略者的关系。总之 ,这是一部印第安人以自述形式讲述本民族历史及道德标准、价值观的书。由于他是第一位从美洲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出发著述有关土著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主要不是通过政策宣示的形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美国国会的立法、美国各级法院对国会有关法律法令的解释和诉讼裁决形成的。因此,考察美国印第安人法就构成了研究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国印第安人法中关于美国联邦政府与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权力划分,印第安人保留地所拥有的刑事及民事司法权、  相似文献   

16.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对爆米花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是否试过把一块岩石放进爆米花机中去呢?还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效果。不过,用不着爆米花机,一样可以让岩石变成"爆米花"。虽然不能吃,用处可千万别小瞧了!  相似文献   

17.
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圆屋》中,赋予女主人公、一位美国印第安女性的遭遇以文化意义,从而书了写印第安人的文化创伤。作者质疑以暴力处理创伤的做法,认为暴力复仇只会把印第安文化推到更加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无助于疗伤,反而极有可能扼杀印第安文化的生命力。恰当的创伤处理方式必须从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态出发,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开放的生存伦理和民族文化身份过程中振兴印第安文化。  相似文献   

18.
爆米花     
“来来来 ,谁要吃爆米花快过来。”下午上课前 ,班长带来了一大袋爆米花大方地招待我们。吃着香脆的爆米花 ,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亲切。耳畔又响起了熟悉的调子“爆米花———”小时候 ,爸爸在铁路上工作 ,妈妈工作忙 ,我便在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 ,直到爸爸调动好工作。那时的事情多半已忘却了 ,但总还记得吃爆米花的事。要是院里来了一个挑担子的老头儿 ,用独特的声调喊一声“爆米花———” ,就会有很多人———大人、小孩拎着篮子、袋子装着些米什么的 ,把老头儿围起来。那老头儿便将担子一放 ,炉子一支好 ,就呼啦呼啦地摇起那个炸…  相似文献   

19.
谁都知道印第安人散布在南、北美洲大陆上。根据他们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习性:生活在坦荡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几乎完全过着游牧生活,靠猎取野牛和捕鱼为生,他们以战斧、矛、弓箭为武器,居住在皮帐蓬内,以适应快速迁移的游牧生活;生活在森林里的印第安人,大部以种植玉米、烟草为生。有的住在河湖之滨、乘桦木皮独木舟捕鱼为生;生活在西  相似文献   

20.
爆米花     
美国土著人是第一个做出爆米花的人。他们把爆米花当作主食。但是直到1914年一位来自爱荷华州的农家少年创建了美国爆米花公司,爆米花才开始作为商品被出售。渐渐地,爆米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20世纪20年代,爆米花被引进了电影院。人们喜欢在看电影时吃爆米花,但电影院经理却不让观众这么做,因为吃爆米花所发出的声音会影响到其他人。随着背景音乐和有声电影的发展,影院经理们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允许在影院大厅里建立摊位出售爆米花。现在,爆米花已成为电影院的观众们最喜欢的食物。 It were Native1 Americans who were the first to try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