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稿荒”的成因与对策余茂君,汪植培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就拿地市报来说,曾几何时,还是“上稿难”、“用稿难”的呼声不绝于耳,可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报纸的扩版增期,却出现了另一种反常现象:“找米下锅”、“等米下锅”乃至“...  相似文献   

2.
本刊述评     
“计划”二字,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至今日,一直频繁地出现。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但对两个时代来讲,“计划”二字的潜台词大相径庭。“计划经济”时代,“计划”就是“红头文件”,就是长官意志,就是行政  相似文献   

3.
审稿感悟     
审稿者作为“把关人”,是倡导者、调控者。在舆论生成及传播阶段,要有效地调控传媒,使“新闻”这种文化产品合理化。媒体的审稿者应实施有效调控,不论是在具体报道上把关,还是从整体上把握,都应把握好“度”,并在实践中形成媒体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晚报该怎样明确办报思路、作出新的举措?结合办报实际,我认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把握晚报的党报属性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报道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报道内容重点上的“移位”,报道形式和方法上的“变革”,是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对舆论需求的新思路。一、在报道思路和观念上,必须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实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观念更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纸也是被“分门别类”,按框框确定自己的报道的,有这样两个观念,似乎被约定俗成,奉行不变的:一是“晚报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一是“晚报报道主要是市井新闻”。按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确定报道思想,晚报只会在发掘趣闻逸事、市井百态上有所作为,而在发掘重大题材、“当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上难成气候,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企业走向市场,企业报如何办?这已成为企业有关领导和企业报从业人员的热门话题。根据近几年的办报实践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我们认为企业报发展的趋势也必将伴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报走向市场天地宽。企业报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整体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报是企业的喉舌,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沟通情况、引导舆论、指导工作。计划经济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术著作的出版曾经有过它的辉煌时期。但是,后来出现了“出版难”的呼声。当中国经济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出版社逐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呼声更加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7.
走出观念的误区,提高对市场经济的理性认识张祥涛,李林杰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述,科学地界定了计划与市场的属性,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但由于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对市场经济十分陌生,因此,在走向市...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不久前宣布:从明年起将对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全部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并创造条件逐步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推开人事代理制。按照这项规定,明年起,除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大学生毕业后一律将人事关系存放于各级政府的人才流动中心,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此举推开,“分配定终身”,的局面将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将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现今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将引起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新闻宣传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新闻宣传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是为计划经济鼓与呼的。新闻宣传是和计划经济的脉搏一起跳动的,所把握的是计划经济的舆论导向。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能,也要相应地来一个转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新闻宣传与其相适应,而新闻宣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又必然是自身变革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过程。如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鼓与呼呢?我认为新闻工作者要学好十四大文件,领会精神实  相似文献   

10.
略论报刊书籍精神产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越来越多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这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股潮流中,报刊书籍等精神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必然成为商品世界的一分子。 然而,这个问题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时至今日,仍然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或极端行为。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不承认或不完全承认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因而不研究市场状况,不考虑“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切需要老百姓掏腰包购买的产品,都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世上已没有“市”外桃源。出版社的产品——图书,虽然属于文化商品,它较一般商品有其特殊性,但毕竟还是商品,在根本属性上,一样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如果说,过去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那么,出版社正由于它属于精神生产部门,在这方面受到的束缚更为突出。今天出版社要走向市场,自觉地在市场中摔打,在观念与体制上的转轨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许多老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报业经济如何发展?本文从省级党报的微观角度加以探讨,理出一个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转机),第二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第三步组建报业集团(组团)。强化企业管理报社现在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办法。这是报社在未确立市场主体身份,未建立企业法人制度之前的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形式和运作方式。所谓事业单位,是“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部门或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支出”。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多元利益格局,由这种利益格局又繁衍和滋生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毒瘤。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犹如一股幽灵阴魂不散。他们以保护所谓的“地方利益”为由,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视法律为一纸空文,互相设卡,划地为牢,从而演绎出经济生活领域一幕幕丑恶的现象。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之下,假冒伪劣产品、走私、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肆无忌惮,猖撅一时。 地方保护主义,无疑是一柄保护罪恶践踏法律的黑伞,已构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障碍。 假冒伪劣产品的藏身之地 一段时期以来,经济生活领域泛  相似文献   

14.
眼下我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必然向经济新闻报道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所习惯的经济报道框框与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报道必须进行相应的思维转换.多年来,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思维,大多数经济新闻报道,不论是在新闻价值取向的定位上,还是在报道时态、报道领域、写作手法及素材运用等采写的行为方式上,基本上没有跳出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支配下的模式与套套.报纸、广播、电视作为精神产品,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也具有商品的属性,必须面对市场,接受广大受众的评判和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新闻媒介对经济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重新定位:在为广大受众及时提供最新的各类经济信息的同时,还必须向受众揭示出经济生活中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的新闻舆论工具,又是大众传播媒介,既有喉舌属性,又具产业属性。过去因受历史条件限制,很少有人考虑它的产业属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从根本上说,这是没有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局限性的基本表现:首先是实行行政化管理,政事不分,以政代事,削弱了广播电视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与内在动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各级报社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过日子,办报所需的办公条件、印刷设备、职工生活福利全凭“吃皇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社过去那种“吃皇粮”的时代结束了,开始走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报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一直是弱项,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更是薄弱环节。在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7.
郑美虹 《兰台世界》2004,(11):21-22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计划经济时期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随之产生了擅自“弃档”、“扣档”、“建档”、“造档”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事档案可否“隐退”、能否“克隆”等思考。人事档案究竟是一张有价值的名片,还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黄玉萍 《出版经济》2003,(10):34-36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学报体制的改革,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报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报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逐步建立“学校宏观管理,学报面向社会自主办报的体制”。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不再是非物质生产劳动,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生产特殊的产品:具有一  相似文献   

19.
期刊营销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营销方略●雷寅威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时期,在报刊业正从“吃皇粮”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体制过渡的今天,期刊的营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下面谈一些有关方略。1.落实发行人员,实行任务承包制期刊社可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日前在其公布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通知中,明确提出2014年6月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物权制度。从国外情况看,很多国家都规定在一国之内或一个统一司法区域内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即不论是土地、房屋还是其他不动产,也不论是何种不动产物权,均由统一的机构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