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心澂以科学的严谨态度编著了我国辨伪学史上一部集大成之著作《伪书通考》,为后来的辨伪学研究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从《伪书通考》中探寻到张心澂先生的辨伪学思想以及他对辨伪学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文献辨伪发展史文献辨伪始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式开始于刘向、刘歆父子,认定《汉书.艺文志》有十九种为伪书或疑似伪书。刘氏父子的辨伪方法可总结为四条:①从文辞方面辨伪。如《伊尹说》二十七篇,《汉书.艺文志》说:"其语浅  相似文献   

3.
《老子指归》的作者旧题为严遵。但是,自从明清以来,常有学者认为现存《老子指归》是伪书。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条详细辨析前代学者指出该书是伪书的论点,最后得出前人指证该书是伪书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结论。另外,还试图从思想文化以及《老子指归》上下篇顺序的角度,旁证现存《老子指归》作者当为严遵。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咸炘在一篇短文和若干著作中论述了古书的体例、古籍辨伪的方法和理论。他对古书体例的研究,比如其目录学,深受章学诚的影响,在章学诚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古籍辨伪要重视校雠学和辨明书籍的宗旨,且严格定义伪书的概念。在分析一些古籍的真伪时,刘咸炘能够做到不轻疑,不迷信。  相似文献   

5.
宋鉴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尚书考辨》是宋鉴关于古文辨伪的重要著述。是书通过考论《尚书》篇数,明确以义理划分篇章的思想,在厘清古文《尚书》传授系统中彰显杜林学术地位,又提出在考辨中阙疑慎重的学术态度等,其考辨之目的是正古文之本、明伪书之源。这些真知灼见在清初《尚书》辨伪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为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找国古献学史中.辨伪学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伪书的产生.就开始了辨伪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黄梦珊 《文教资料》2014,(30):35-38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于受“王肃伪书”说的影响,其价值一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相关出土文献的出现,近年来掀起了对《家语》研究的高潮。本文试图对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8.
受北宋以来疑古求实风气的影响,朱熹在研究经史的过程中,对不少古代典籍的成书年代、内容及作者的真伪提出了怀疑并进行考证,它大大鼓励了后世学者对古书疑辨的勇气,扩大了人们对伪书考辨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洛学编》是汤斌生前编纂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编纂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受孙奇逢师的嘱托,汤斌在书中淡化理学的宗派意识,考辨了中州学术发展的源流。该书体例严谨,厚程、朱而不簿陆、王,以宋儒为主,但又不忽视汉、唐儒者的成就,在学术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初学记》是唐代编撰较为精良的一部类书。李玲玲所撰《〈初学记〉引经考》首次将其中所引1566条经注与今本《十三经》逐一比勘,并对相关异文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辨。书中对《初学记》编者的考证、体例的总结、异文的考辨、价值的抉发、疏误的揭示等,多可信从,可谓类书引经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四书》是大观园里书目提及最多的。贾宝玉认为《四书》是先秦哲人阐释学术思想的著述,而《四书章句集注》牵强附会,曲解经典。两者在曹雪芹的笔下与贾宝玉的心中泾渭分明,态度也大相径庭:对儒家经典《四书》充满崇敬,而对用来钻营举业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后人注本则非常鄙弃。曹雪芹的《四书》观受到时风与家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三目类序释评》一书,是李致忠先生关于古籍目录学的一部著作。是书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总序、部序、类序对应排列,为之标点、注释、述评,是中国古籍目录学史上应大书特书的事情。然《三目类序释评》近五十万言,难免偶有疏漏,今试为讨论。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一个兼集贫弱与宽松的社会历史时代。国家内贫外弱之势激发着主流士人群体图强奋发的使命意识;政治宽松及其文治需求激促着儒家学者及其儒学思想发荣繁茂。身当于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朱熹以“章句”与“集注”相适别的诠释文体,合辑并注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生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环绕《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而开展的经学活动是为宋代《四书》学。宋代《四书》学涵载着:赵宋政权应用儒学的社会文治理性,宋代学者开新儒学传统的学术理性,宋代学者群体奋发作为的使命践履理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将两个在日本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取长补短,合为一本。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节先生为了使《金》书成为普及性读物,对大安本进行了校改,加了注释,出版了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本。但在校、注两个方面,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是一部大型古籍联合目录,囊括了东北地区各图书馆的现存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  相似文献   

16.
王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3):116-118
班固的《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它对《七略》中的图书叙录全部删除而代之以目录注释,这些注释对书籍的状况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除介绍作者、图书内容外,还反映存佚残缺、真伪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一方法开创后,图书的目录注释以此为端倪,在以后的目录学著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礼逊的《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是他来华后第一部关于中国的英文著作。《译文集》篇幅不长但内容涉及广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通过翻译个案分析,揭示出译文中彰显的译者的文化身份,马礼逊在归化儒家文本,使之基督教化的同时折射出译者的传教士身份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意识形态。英国读者由《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产生的对中国的评价,除译者因素外,还显示出其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可以说译本(译者)和阐释者(读者)共同建构了当时英国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古籍缩微一直是古籍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古籍研究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具体到古籍缩微工作的流程,缩微品标版制作的格式和标准,特别是古籍情况千变万化,遇到特殊的古籍著录情况,如题名重复、丛书子目标版、丛书卷数不符等,该如何处理,特将所遇之实例析聚而成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成就灿烂辉煌。编辑加工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核心内容,编辑加工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艺术成就。这种艺术成就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主体美学追求的结晶。中国古代编辑主体的美学追求首先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追求与确证,具体内容表现为求真、示美和达善。编辑主体的审美自觉是受众进入编辑主体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刘咸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蜀中一位著名的学者簧淘萑春懿┭В屑已В?通四部,著作等身。除了在史学上,他在文献学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的文献学理论著作《目录学》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教材之一,内容丰富,体例独特。他也是民国时期较早对辑佚学做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并撰有《辑佚书纠谬》一文。在辨伪学上,他反驳传统的辨伪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真伪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