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2.
民国大名县系魏县、元城县并入大名县而成,旧魏县、元城县士绅发起的复县分治运动对民国《大名县志》的编纂影响至深,直接导致某些史料与史实相悖,使民国《大名县志》名为一县县志实则大、元、魏三县合志,这在民国县志中颇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5.
贾恩绂字佩卿(1866年—1948年),河北盐山县常金乡贾金庄人。为河北著名的方志学者和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尤以方志最多。有《盐山新志》,《定县县志》,《河间县志》,《南宫县志》(以上四种已刊);《枣强县志》脱稿未刊;《直隶通志》(未刊)和《河北通志》。其中《盐山新志》为时人推崇,是其方志的代表作。《盐山新志》材料翔实,体例简洁、分析清楚,见解颇有新意。书中所阐述的修志观点现在仍值得方志界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清以来张掖地方志《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山丹县志》、《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创修临泽县志》、《新纂高台县志》、《新修张掖县志》的研究,探讨了张掖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碑刻与龙王信仰;民间祭祀龙王活动;分析了张掖龙王信仰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认为龙王信仰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与张掖民间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对于今天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保存了大量地方性史料,是研究地区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自然情况等问题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我国地方志资料相当丰富,总数有八千多种。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存的云南地方志总数约三百多种,包括省志、府州厅县志、乡土志和山水志、盐井志在内。云南的地方志起源很早,萌芽时期可以上溯到公元一世纪。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记载,东汉明帝时期成书的《哀牢传》,是云南的第一部古方志。《衷牢传》的著者杨  相似文献   

9.
吕梁历史悠久,方志文献众多.宋之前的《岚州图经》至民国方志历时一千余年.方志文献的考察主要从府志、州志、县志入手对建国前吕梁方志进行论述,对其作者、卷数、内容、体例、刻本时间、现存与否等方面作论述,甚至与汾阳县志相关方志著作也进行了考察,以期弘扬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浏阳乡土志·氏族志》关于氏族迁移与氏族人口的部分,其质量虽然稍逊于湖南一批县志中的氏族志,但却要优于同时代的乡土志,是研究洪武大移民史的好材料。以民间文献为主体的移民叙事,将中国分割为若干个不同原籍的不同移民区。南方移民的多源性与北方移民的单一性,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同区域人口追求共同祖先来源的策略,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与现代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吴晶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11,86
史梦兰是清代中后期京东的著名人物,编有《乐亭县志》《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抚宁县志》四大方志。文章拟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作用、修志的原则、修志的体例与方法四个方面,对其方志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代方志编纂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3.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康镕编修,宋纲编纂的《荣河县志》,是荣河县志中现存最早的版本。该县志分为两卷。第一卷中的“祠祀志”和“古迹志”分别记载了诸葛武侯庙和诸葛武侯墓。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推出杨成彪主编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9卷13册。《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整理了楚雄州明、清及民国时期编纂并流行至今的各种府志、州志、县志、盐井志以及乡土志等54种,约700万字。《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实为继承遗产、弘扬传统、服务现实、功在当今、惠及后世的文化丰碑,不仅在云南省开创了以自治州(市)为单元全面、整体、系统收集整理旧方志的先河,而且也是近年来罕见的旧志整理硕果,因此,这套书成为举世瞩目、好评如潮的古籍整理工程。我们禁不住喜悦的心情,为楚雄州的这项推陈出新、古为…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8.
《南澳县金石考略》是一部菟集南澳金石碑刻的资料集,该文主要利用文献为乾隆《南澳志》、民国《南澳县志》和近年出版的《南澳县文物志》,对三部方志中记录的《南澳县金石考略》未收金石碑刻资料进行汇编,为该书补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述及了解放前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的几种汉文方志:《呼伦贝尔纪略》、《呼伦贝尔志略》、《呼伦贝尔概要》、《布特哈志略》、《呼伦县志略》,这些方志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广泛性、时代性、真实性的特点,能够反映的呼伦贝尔地区的经济发展、习俗文化、风土人情等情况,史料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20.
《方志考稿》(甲集)(以下简称《考稿》),瞿宣颖著,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天春书社刊行。此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地方志提要目录书。全书分6编,依次著录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包括归绥道)、江苏八省一道方志600多种。所录省、府、州、厅、县志和乡土志,大多为清代顺治至宣统年间方志,少量为民国方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