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佩成院士1935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并留校任教。1963年~1966年在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副博士学位。先后在原西北农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原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任教。  相似文献   

2.
刘之灵 《科学中国人》2012,(12):30-33,3,2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文水资源、水资源与环境以及水文地质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李佩成院士曾任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长安大学水与发展研  相似文献   

3.
赵永新 《今日科苑》2012,(10):14-18
人物小传:师昌绪,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4.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曾任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兼任我国第一个干旱半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专家等职。1991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在我国大西北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多有建树,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11项。近年来,他在主持完成国家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划基础调查及战略研究”等项目之后,现正主持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111”引智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与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近日,记者采访了李佩成院士。  相似文献   

5.
师昌绪小传     
正师昌绪是我国著名的金属学和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多年来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1918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1941年,师昌绪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23):5-5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何新贵院士,1955年高中毕业于浙江杭州第二中学,1960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67年北大研究生毕业。20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University)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研究数据库及数据库机技术。现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任《计算机学报》副主编和《计算机工程与设计》主编。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6,(4):F0004-F0004
姜景山空间微波遥感信息工程与航天应用工程学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36年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朝鲜族。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来诺夫电工学院,无线电系。1962年回国参加工作后先后从事火箭定位、卫星测控、微波遥感技术及航天应用工程研究工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5,(1):2-5
徐世烺1979年9月考取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教授,选择了当时在中国刚刚萌芽的新兴学科——混凝土断裂力学作为主攻方向,在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开始了他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于1982年6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访谈的对象是徐滨士院士,他长期从事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是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父辈从山东招远县口后村"闯关东"至此,初中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第四中学,毕业后于1947年8月直接  相似文献   

11.
师昌绪,男,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正>蒋洪德,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7月出生于湖南衡阳,湖南长沙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主持研究开发的汽轮机全三维设计体系综合了当代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最新成就,使这一设计体系成为理论先进、系统配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  相似文献   

13.
院士寄语     
路甬祥(1942.6.11—)汉族,浙江宁波慈溪人。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1979年获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1986年至1996年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3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革新》2014,(1):1-1
俞梦孙,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1936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1954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何梁何利奖。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5.
<正>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系。1979-1982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国国家科学院进修。1984年后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兼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  相似文献   

16.
院士寄语     
顾冠群,194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计算技术专业,现为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突破了开放式网络工程和协议工程的关键技术,自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OSI网络,并组织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DI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他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是我国网络方面第一本教材,为我国计算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1,(12):5-5
王思敬,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1934出生,上海人。1965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8.
张光斗小传     
<正>张光斗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投身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和教育事业70多年,在水利水电方而做出了卓越贡献。1912年5月1日,张光斗出生于江苏常熟鹿苑镇。1934年,张光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  相似文献   

19.
程国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冻土学家,四十余年来,他扎根西北,始终奋战在冻土研究的第一线,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为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中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被授予2011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2014年荣获国际冻土协会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20.
哈克 《今日科苑》2012,(16):89-91
人物小传吴良镛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