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藏族丧葬习俗中,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葬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藏族丧葬文化与其它藏族文化的形式相比,更能直接地反映藏族这一高原民族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情态,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西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在甘宁地区的一个政权。党项族依托西夏政权,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吸收、溶化汉族、藏族及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甘宁地域文化,这就是西夏文化。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本文对西夏文化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3.
藏族的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与藏传佛教生死观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既古老又不断实践的文化体系。随着藏族原本生死观、苯教灵魂观、佛教传入等因素的融合,藏族的丧葬习俗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变迁,天葬、塔葬、火葬、土葬、水葬构成了安多热贡地区丧葬文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安多热贡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宗教信仰、殡葬改革对安多地区丧葬习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丧葬是“一种永远的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丧葬文化的研究及其成果,堪称贯通生死的终极之典。《生命观视阈中的藏族丧葬文化研究:对金沙江上游三岩峡谷的田野调查》一书以“生”的视阈理解、诠释藏族社会的丧葬文化,具有藏族丧葬民族志研究的开拓意义,是一部贯通生死研究的终极之典,也为我们架设了一座认知与理解他者文化变迁的虹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藏族丧葬习俗及功能的比较,阐述了与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藏族独有的丧葬文化特性,特别揭示了天葬对环境保护、人与动物协调共生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九龙彝族与周边史称“西番”的藏族在丧葬习俗、婚姻习惯、服饰、饮食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许多文化上都具有明显的共同性.这种文化上的共同性的形成原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民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和交流所致,而是他们之间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应该发挥增强课程对民族地区学生的适切性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式都应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然而,调查发现,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民族文化课程功能的发挥。应该增加课程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课程在学生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藏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优秀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教育传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对于西藏学校来说,教育者应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承内容,拓展传承的途径,通过课堂、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和文化作品等方式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各民族多元文化必然造成这一地区多形态的丧葬文化.文章阐明了青藏高原地区丧葬文化,分析了其物质与精神上的成因,通过这一地区具有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丧葬文化,洞悉蕴含其间的独特丰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文化,从民族丧葬习俗中可以探视出其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既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其成员的日常行为方式。哈尼族丧葬习俗具有重视祭送死者亡灵回归祖先故地、凶死与善终的严格区分、浓厚的迷信色彩、普遍盛行"哭丧"、重杀牲祭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徐振娟 《西藏教育》2013,(11):64-64
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文字,建议班主任学习简单的藏语口语,能够与藏族学生进行简单的藏语会话.藏族学生善良、可爱、顽皮、多动,对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历史等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民族情感。藏族学生幼年期完全以母语即藏语形成社会交往活动的各种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董旸 《考试周刊》2010,(29):48-48
舞蹈是一种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种轨迹,是民族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劳动生产、经济发展、审美观念、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精华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世代生活在我国西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藏族舞蹈,则是藏族传统文化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白马藏族儿童是白马藏族文化主要的继承人,对白马藏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究不仅能够实现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能让幼儿在教育、生活与游戏中充分吸收民族文化资源的精髓,让儿童获得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白马藏族儿童是白马藏族文化主要的继承人,对白马藏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究不仅能够实现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能让幼儿在教育、生活与游戏中充分吸收民族文化资源的精髓,让儿童获得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青海祁连藏族阿柔部落传统禁忌习俗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有婚育禁忌,丧葬禁忌、信仰禁忌、语言禁忌、生产生活禁忌等。禁忌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和发展传统的伦理道德,传承祁连阿柔部落的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所有文化都在不断的发生变迁,这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一个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同时,作为民族最鲜明标识的民族文化也在发生着变迁.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当地服饰特征、婚恋方式、丧葬习俗、节日和语言等各方面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嬗变.  相似文献   

17.
徐振娟 《西藏教育》2013,(10):64-64
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文字,建议班主任学习简单的藏语口语,能够与藏族学生进行简单的藏语会话j,藏族学生善良、可爱、顽皮、多动,对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历史等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民族情感。藏族学生幼年期完全以母语即藏语形成社会交往活动的各种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以宗曲流域藏族丧葬习俗中普遍流行的土葬和火葬为主要内容,浅析历史渊源、自然地理条件和周边民族间的交往等因素对其葬俗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藏族民间谚语反映了藏民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在搜集大量藏族谚语的基础上,浅析藏族谚语的句式结构、韵律修辞、语言风格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