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从前有个国王,有一只好眼,另一只是瞎眼,有一条好腿,另一条则是瘸腿。一天,国王请三个画家给他画像,画得好有赏,画得孬杀头。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的一只瞎眼和一条瘸腿照样画上,画得很像。国王看后很生气,便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国王画的全是好眼好腿,画得很美。国王认为这是讽刺他,也把他杀了;第三个画家把国王画成在山上打猎的姿态,国王把猎枪搁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瞎眼闭着,另一只好眼瞄准,一条瘸腿跪在地上,一条好腿弓在前面。国王看了很高兴,画家免于一死。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世界发明》2010,(6):4-4
这张桌子能走吗?现在的人可真有创意,一张桌子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这不,我在网上看到一张桌子,那腿好像是动物的腿,乍一看,还以为能走呢。下一步估计就会有人设计出真正能行走的桌子了。  相似文献   

4.
“百变女神”的诞生如果向100个人询问:“是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许没有一个人会想起“她”。让我们来猜猜?是衣服?是汽车飞机?是电脑?还是赫赫有名的互联网络?很遗憾,都不对。其实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被“她”包围着:从儿童玩具到仪器和容器,从计算机到电话机到汽车  相似文献   

5.
1781年康德在完成了《纯粹理发批判》之后,写了这本书的一个“普及本”:《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开宗明义,他提出了“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问题”——当然,其时“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还不是辩证法的相对概念。他问:“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不管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有知也罢,或者无知也罢,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再也不能更久地停留在目前这种状况上了。  相似文献   

6.
100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相似文献   

7.
读者互动     
2007年第06期蔡志明读者问:当我们的两脚分别踏在地球极点的两侧时,会不会感觉到地球在自转?同时还有其它的什么感觉呢?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如此超级的超级巨人,使得他的两条超级巨腿可以够得着地球的两极,那么当他的两脚分别踏在地球极点的两侧时,就会感到地球在自转。就像一个横坐在高速旋转的转轴上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8.
试问59分与60分差别有多大?若按算术运算,仅是一个“1”,可是这一分之差,对高考者或考研者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能就是命运之差,天壤之别。“1”字竖在这里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或天河,哪怕你是创造奇才,或有领袖天资,但如果你的英语只考了59分而不是60分,那么你仍是考门之外的落榜者,像只得为这1分之差叹息不己,伤心落泪,因为录取线的“铁面无私”与“绝对公平”就在这里尽显其威。  相似文献   

9.
真爱     
臻雅 《科学与文化》2005,(11):22-22
真爱是什么?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这个情感稀缺的时代,你的真爱在哪里呢?下面两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袋狼     
李浅予 《知识窗》2007,(11):48-48
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小岛上的袋狼,是一种奇妙的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是狼;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此外,它和袋鼠一样同是有袋类动物,但它却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或许由于这“四不像”的特征.它又被人们称作塔斯马尼亚狼、斑马狼以及塔斯马尼亚虎等等。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王蒙,不久前在广东中山大学就中国当代文学问题进行演讲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作家为什么伟大的不多,”然后他自己回答道“就是因为作家自杀的太少了”。那么为什么自杀率越高就越容易出伟大作家呢?王蒙给出了两条原因:一是“创新就像一条疯狗一样追着我们”.二是“精英意识会让人走向孤独”。这两点,都会让作家感到痛苦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上“缺陷”之事处处有,不可能事事皆为十全十美。可如果遇到“缺陷”之事后,能不甘于受其致弊,逆用出新,升华出“饱满”来,那就堪称是一种智慧出击了……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昆虫为什么只会走弯路?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有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成头部、胸部和腹部,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蝉、蜻蜓、蜜蜂、蝴蝶。不管昆虫中的哪种在地上爬行时都是呈“Z”形的。那么昆虫为什么不会走直线呢?原来,昆虫的两侧各长3条腿,前足最短,中足其次,后足最长。  相似文献   

14.
它平稳而且安静地从厨房向我们走来,当我放下背了一天的包,准备向我的朋友杰克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它已经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了客厅,我能感觉到杰克正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我,想知道我对他最新的购物成果有什么反应,现在,它正用两条纤细的机械腿站在我的面前,并将各有4只手指的双手交叉放在身后,它比一般人矮小一些,身体柔软,对人毫无威胁——我觉得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打倒它,它的面孔不像人类.但是也不像机器,而且就像一个好管家那样。它——或者应该说是“他”——谦卑地向我鞠了一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38会使“轻功”的猫猫从高楼上跌落下来能安然无恙,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曾有科学家将132只猫分别从6米至100米的高度摔下,落在水泥地面上。其中只有20只有轻度的骨折外,其余90%的猫均丝毫无损,而且跌落高度愈高,猫受伤的数量及严重程度就愈小。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用高速摄像机将猫摔下的过程拍摄下来,经过仔细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猫有着天赋的爬树本领,这使猫祖先内耳的前庭系统发育的非常完善,它能“测量”加速情况,调整身体的姿势,以控制平衡。如果将猫的四肢向上平摔下去,它能在一瞬间以惊人的协调动作翻…  相似文献   

16.
透明的地球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CT扫描”,但这样做看到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7.
合成化学家像堆积木的儿童,在实验室中创造出许多形状奇特的分子。这些“人造分子”往往有重要的、特殊的化学性质可以被化学家们利用。就理论的观点看,各种异常构造也是对化学键结的一种考验,使人们能对化学键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合成化学家们常以和“人造分子”形状相似的物体来  相似文献   

18.
老实说,我一向不喜欢流行歌曲,而且几乎是个流行歌曲盲——如果有人问我某某歌是谁唱的,或某某歌星的成名曲是什么,我只有三缄其口或者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这句话给含糊过去——我所有的有关流行歌曲的知识都是被动地接受的。无论你坐在家里或出门在外,都免不了和流行歌曲遭遇。那么,流行歌曲还能“流“多久?我愿意就此问题与广大读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9,(2):114-114
A:一次跳远包括4个步骤:助跑、起跳、滑行和落地。助跑时,在跑的过程中身体前倾,保证速度越快越好;在倒数第二步时要花点时间,降低身体的重心;接着是简短的最后一步,使起跳尽量地垂直。起跳时要曲腿,以巨大的力量跳起——就像按压弹簧一样。曲腿使肌腱中储存了弹性的能量,伸展将这种能量转化成向上的力量。滑行中,跳远者借助空中“奔跑”,使身体向前旋转。落地时,身体重心应该向前,以免向后倒下。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3,(1):65-67
产房中传来一声啼哭,是男孩还是女孩?一般人都会第一时间这么问,但如果生下来既不像男孩也不像女孩,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这种介于两性之间的“第三性”人比你想象的常见。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处在男女两性中间的“灰色地带”,终其一生都在生理上、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